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许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浅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机械1507班20153636 雷丹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
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
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孤立主义、
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之际。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
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
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
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
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当今世界仍存在着各种争端与冲突,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
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
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
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显然,在核威慑下,爆发一场高烈度的战争的可能性几近为零。那么,人类
的未来又在何方?我们的先辈拘囿于脚下的土地,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当
我们仰望星空时,变革的种子早已种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宇宙很大,
当人类有能力迈出太阳系,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球人。毫无疑问,人
类想迈入星际时代,各国通力合作必不可少,人类终将命运一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平等和尊重才
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呼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
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才能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70亿人走向共同
发展的可能。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
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
国家和意识形态的 “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
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打造人类命运
共同体是一份责任。以此为指引,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公共产品,
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注入新动力。
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带头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谈判,为更加开放繁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努力;再到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杭
州峰会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推动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
资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
念,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
中国继续唱响“开放型经济”,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提供方案。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
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旨在消除全球发展鸿沟,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遵循这一逻辑,中
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
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
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
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
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
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