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 名词解释: 籼稻: 粳稻: 水稻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水稻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长短的特性,称为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 野败型水稻不育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营养品质:主要包括精米中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 稻米加工品质: 稻米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整精米的粒型(用长宽比表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指标 垩白:是由于稻谷胚乳的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在形成时不够密实而所形成 垩白粒率:就是指含有垩白的整精米占供试整精米数量的百分率 垩白大小:是指供试整精米中垩白部分投影面积占整精米总投影面积的平均百分率 垩白度:就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大小的乘积。 蒸煮食用品质:主要包括糊化温度(GT)、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米粒延伸性和香味。 糊化温度:是指米的淀粉粒在热水中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膨胀,丧失其双折射性和结晶性的临界温度,一般以稻米的碱消值(ASV)间接测定糊化温度。 胶稠度:是指米粒糊化后,4.4%米胶在平板上的流淌长度;其反映了米饭的软硬程度 绿色超级稻: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在最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长期”。 水稻广亲和性: 中稻: 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中,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和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糯稻: 秥稻: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即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于机械化操作) 常规水稻:是指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的品种,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生产上不需要每年制种的水稻。 系统育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原始常规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的单株或单穗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对其后代株系或穗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花培育种:是指从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单株经过鉴定、比较和选择育成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方法。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水稻产量潜力: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稻株在其生育时期内形成稻谷产量的潜在能力。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指一定质量的稻谷经过机器加工后,得到的糙米、精米、整精米占供试稻谷质量的百分率。 1.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第一,水稻单产最高的是中国。 2.水稻主要育种技术: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 3.水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较权威的观点认为稻属中包括23个稻种,其中包括2个栽培稻种:亚洲栽培稻(即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即光身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两个栽培稻种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 = 24,亚洲栽培稻为AA染色体组,非洲栽培稻为AgAg染色体组,两者杂交第一代高度不育。另外21个均为野生稻种,含有AA、BB、CC、BBCC、CCDD、EE、GG、HHJJ、FF、HHKK等10个染色体组。
4.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农艺性状比较 种名2n染色体组地域分布普通稻区组(O. sativa complex)亚洲栽培稻(O. sativa)24AA全球尼瓦拉野生稻(O. nivara)24AA亚洲热带、亚热带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24AA亚洲热带、亚热带、热带澳州短舌野生稻(O. breviligulata)24AA非洲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24AA西非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24AA非洲南方野生稻(O. meridionalis)24AA热带澳州展颖野生稻(O. glumaepatula)24AA南美、中美洲药用稻区组(O. officinalis complex)斑点野生稻(O. punctata)24、48BB、BBCC非洲小粒野生稻(O. minuta)48BBCC菲律宾、新几内亚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24CC亚洲热带、亚热带、热带澳州根茎野生稻(O. rhizomatis)24CC斯里兰卡紧穗栽培稻(O. eichingeri)24CC南亚、东非阔叶野生稻(O. latifolia)48CCDD南美、中美洲高秆野生稻(O. alta)48CCDD南美、中美洲大颖野生稻(O. grandiglumis)48CCDD南美、中美洲澳州野生稻(O. australiensis)24EE热带澳州疣粒稻区组(O. meyeriana complex)颗粒野生稻(O. granulata)24GG南亚、东南亚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24GG东南亚马来稻区组(O. ridleyi complex)长护颖野生稻(O. longiglumis)48HHJJ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马来野生稻(O. ridleyi)48HHJJ南亚未分区组(unclassified)短花药野生稻(O. brachyantha)24FF非洲极短粒野生稻(O. schlechteri)48HHKK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
性状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叶片有茸毛无茸毛叶舌长、前端尖、两裂短、前端圆穗形松散紧凑二次枝梗多甚少或无柱头颜色白色、淡紫色、紫色紫色谷粒稃毛有,少数光壳无,光壳谷粒色泽多数秆黄,少数褐黄、银灰等褐黑、褐黄色等糙米色泽淡褐色,少数赤红色、紫黑色赤红色休眠期弱至中等强再生性有无5.籼稻粳稻主要差异 6.水稻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早稻不感光或感光性极弱,中稻感光弱,晚稻感光性强。 7.糯稻和秥稻(亦称非糯稻、占稻、粘稻)的主要区别在于饭粒黏性的强弱不同。黏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粳糯、籼糯、粳秥和籼秥。糯稻胚乳中只含支链淀粉而不含直链淀粉或很少(不超过淀粉总量的2%),而秥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为8~30%。由于糯稻直链淀粉极少、大部分为支链淀粉,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因而煮出的饭湿润并粘结成团,胀性小。 8.根据栽培稻生长的生态环境(如水分、温度、盐碱性等)的不同分类,主要可分为灌溉稻、天水稻、深水稻和旱(陆)稻等类型。 9.引种:南种北引 北种南引 纬度相近、海拔不同的地区之间引种, 水稻生长季节,一般高纬度地区(北方)较低纬度地区(南方)日照时间要长、气温要低;因此水稻南种北引,由于光温的改变(光照时间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抽穗会推迟、生育期会有所延长。早稻品种从南方引至北方,因生育期延长,植株相对繁茂、穗增大、粒增多、粒重增大,若配合适宜的栽培技术,并能适期成熟,引种较易成功。这些品种由于全生育期延长了,在当地成为了中熟或迟熟早稻。晚稻品种南种北引,因其感光、感温性强,在北方遇长日照、低温导致其不能正常抽穗、结实,造成引种比较困难。水稻品种由南向北引种,要选引早稻早熟或中熟品种,即对短日照是钝感型或无感型,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的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广,引种地区广泛,而且在日长较长、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营养生长期较长,对增加穗数,穗粒发育和千粒重提高都有利,因而产量高而稳定。 水稻北种南引,由于光温条件的改变(光照时间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变高),抽穗提早、生育期会有所缩短。 纬度相近、海拔不同的地区之间引种,由于海拔愈高、温度愈低(每升高100米,日平均气温约降低约0.6℃),因此一般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会缩短,宜引用比较迟熟的品种;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生育期会延长,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 11.根据稻作生产的特点可将我国稻区划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稻。形成目前的6个稻作区:即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和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其中前三者属于南方稻区,后三者属于北方稻区。 12.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度量杂种优势 超中优势是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超过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数的比率。 超亲优势是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数值与父本或母本同一性状数值差值的比率。 超标优势是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或对照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值的
性状籼稻粳稻叶毛多少或无毛剑叶开度小大穗颈节抽出长度较短较长芒多数无芒或短芒长芒至无芒谷粒形状细长、稍扁平粗短、宽厚穗型较松散较紧密落粒性容易较难分蘖力较强较弱耐寒性弱强发芽速度快较慢胚乳胶稠度较硬较软胚乳酚反应一般染色一般不染色或染色浅糊化温度中等至较高中等至较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较低至中等比率。 杂种优势指数是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率。在作物杂种优势育种实际中,所使用的指标常常是超标优势,而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则常用超中优势。
13.可以遗传的雄性不育,主要包括细胞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两种类型。 14.细胞质核互作雄性不育:S(rr)为雄性不育系(A)的基因型,N (rr)为保持系(B)的基因型,S (RR)或N (RR)为恢复系(R)的基因型,这就是三系法杂交水稻的遗传基础。细胞质来源和恢保关系不同来分,水稻的CMS主要可分为野败型、矮败型、冈型、D型、印尼水田谷型、红莲型、包台型、滇一/三型等 野败型、矮败型、冈型、D型、印尼水田谷型籼稻不育系属于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其不育性发生在孢子体时期),F2群体分离出一定比例的不育株;它们的恢保关系是一样的; 包台型粳稻不育系、滇一型及红莲型籼稻不育系均属于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直接由花粉即雄配子本身的基因型所控制),F2群体中不会分离出不育株。
杂交水稻品种油优63培育者是谢华安
超中优势=(F1﹣MP)/MP×100%杂种优势度量超亲优势=(F1﹣P)/P×100%超标优势=(F1﹣CK)/CK×100%杂种优势指数=F1/MP×100%
细胞质雄性不育选育者及时间代表性不育系野败型李必湖等,1970二九南1号A、V20A、珍汕97A、金矮败型吴让祥等,1979协青早A等冈型四川农大,1974朝阳1号A、青小金早A、冈46A等D型四川农大,1972D汕A、D297A、D62A、宜香1A等印尼水田谷型湖南农科院,1975II-32A、优IA、中9A、中8A等红A、华矮15A、泰引1号A、粤丰粤A、珞红3A等台65A、黎明A、六千辛A、寒丰A秀A、双九A等滇一/三型李铮友等,1965丰锦A、76-27A、黎榆A、黎密1号A红莲型朱英国等,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