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陈共第七版)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陈共第七版)
20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变化分三个阶段。 (一)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 重是比较高的,基本保持在30%以上。 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 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 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 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 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 都由国家拨付。简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 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 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 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 21 较高。
16
(二) 皮科克(Peacock)与威斯曼 (Wiseman):替 代—规模效应理论 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一1955 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公 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 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他们的分析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上:政府喜欢多支出、 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因此,当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 模时,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 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 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 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17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财政支出 1122.09 1228.83 2004.25 3083.59 3386.62 3742.20 4642.30 5792.62 6823.72 7937.55 9233.56 10798.18 13187.67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76299.93
10
职能分类
经济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 1. 经常性支出 2.国防 (1)商品和服务支出 3.公共秩序和安全 1)工资和薪金 4.教育 2)雇主缴款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5.保健 3)其它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6.社会保障和福利 (2)利息支付 7.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 (3)补贴和其它经常性转让 8.娱乐、文化和宗教事务 1)补贴 9. 经济事务和服务 2)对下级政府的转让 (1)燃料和能源 3)对非营利机构和家庭的转让 (2)农林牧渔业 4)国外转让 2.资本性支出 (3)采矿和矿石资源业、制造业和建筑 业 (1)固定资本资产的购置 (4)交通和通信业 (2)存货购买 (5)其它经济事务和服务业 (3)土地和无形资产的购买 10.其它支出 (4)资本转让 1)国内资本转让 2)国外资本转让 3.净贷款
7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形式,将一部分 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企业 和其他受益者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养 老金、失业救济金、财政补贴和债务利息支出 等方面支出。其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 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8
区别
但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例如战争,政府会被迫 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 的税率。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 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 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 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 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 支出会持续很高。
2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重点掌握) (1)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 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 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 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 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 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等。 (2)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 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 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14
(三)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 出增长边际倾向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 相应随之提高。 1.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 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 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 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 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15
13
(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 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GDP使用 过程的活动。从川流不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来 看,是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 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财政分配的全过程固然始于财政收入,但通过 财政支出才最终完成。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 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 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因为,财 政的“三大职能”,特别是资源配置职能,主 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
6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重点) 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政府职能所需 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 活动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购买政府进行投资 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用于国防、 外交、行政、司法等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 部门的投资拨款。虽然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有所 不同,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 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 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就是说,在这样一些支 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 价交换的活动。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 活动。
作为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理
由有三: (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常被人们看作为 衡量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其实,论集中程度; 倒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切近实际。因为, 财政支出无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 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 政收入则只是标示了财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 模。它常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
18
(三)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 (Rostow):经济发展阶段论 1.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 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 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 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 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 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 “起飞”,乃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 少的。
(5)其他支出。
4
二、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 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 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净贷款 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现行规定有12项: 工资福利支出、办公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 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 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 支出。 5
19
2.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 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无论是在 发展的早期还是在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和 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市场失 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 3.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 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 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 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 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 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 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
(三)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归类,可分 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包括: 挖潜改造支出(重值投资)、基本建设支出、 流动资金、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 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 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消费性支 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 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
11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绝对指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二)相对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 支出占GDP的比重 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 入与财政支出是不相等的,通常后者大于前 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于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
12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
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 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力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它 要解决的是由国家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财富如何 安排使用的问题。财政支出又是政府施政行为 选择的反映,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图,代表着 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具体地讲,财政支出 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 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财政支出分析的主 题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结构分析、总量分 析和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率 33.00 -4.13 17.83 9.20 9.83 10.50 24.05 24.78 17.80 16.32 16.33 16.94 22.13 20.46 18.99 16.67 11.78 15.60 19.11 19.13 23.20 25.70 21.90
GDP 3645.22 4545.62 9016.04 18667.82 21781.50 26923.48 35333.92 48197.86 60793.73 71176.59 78973.03 84402.28 89677.05 99214.55 109655.17 120332.69 135822.76 159878.34 184937.37 216314.43 265810.31 314045.43 3405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