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相关政策制度汇编

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相关政策制度汇编

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相关政策文件汇编1、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的通知(郑政2011-32)2、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郑政文〔2015〕151号)3、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郑州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国有土地收购按土地出让成交净价一定比例进行补偿的核算办法的通知(郑国土资文2017)507)4、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文 2015 15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各县(市㊁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㊂2015年7月23日1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的补充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制度,维护国家和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结合郑州市实际,现对‘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补充规定如下:第一条采用买断方式补偿的,不再采用按收购地块新规划用途评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㊂按收购地块土地登记的使用权面积㊁用途和使用权类型的评估价与地上具有合法产权的建(构)筑物的评估现值以及宗地范围内的其它设施评估价之和,或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确定补偿基价,并在此基础上增加20%确定补偿总价款㊂有产权证书的不动产,按产权证书认定㊂无产权证书的不动产或需增加补偿内容的,由郑州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确定㊂第二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由非经营性用途变更为商品住宅㊁商业㊁旅游㊁娱乐等经营性用地,采用出让成交净价一定比例补偿的,按成交单价差额分段累进方式确定㊂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万元/亩(含)以内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6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6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5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2在600-7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4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700-8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3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800万元/亩以上的部分,该部分不再补偿㊂第三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由非经营性用途变更为商品住宅㊁商业㊁旅游㊁娱乐等经营性用地,采用出让成交净价一定比例补偿的,按成交单价差额分段累进方式确定㊂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万元/亩(含)以内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5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6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4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600-7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3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700-8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20%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800万元/亩以上的部分,该部分不再补偿㊂第四条农用地变更为商品住宅㊁商业㊁旅游㊁娱乐等经营性用地,采用出让成交净价一定比例补偿的,按成交单价差额分段累进方式确定㊂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万元/亩(含)以内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45%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500 -6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35%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600-7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25%补偿;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在700-800万元/亩(含)之间的部分,按出让成交净价的15%补偿;土地出让3成交单价在800万元/亩以上的部分,该部分不再补偿㊂第五条出让成交净价是指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扣除30%后的余额㊂第六条除采取买断或按出让成交净价一定比例方式收购的,也可按照有关法律㊁法规的规定,办理用途变更手续,补缴土地价款㊂有条件的,也可按土地置换方式进行收购补偿㊂第七条被收购地块按照新的规划,一部分为经营性用地,一部分为公益性㊁公共类用地的,可分别采取不同的补偿方式㊂对于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的部分,收购可采取按出让成交净价的一定比例补偿;对于新规划用途为公用设施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道路除外)的部分,收购可采取按买断方式补偿㊂土地供应后,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不足2年的,土地收购采取本规定第一条买断方式补偿㊂第八条二七区㊁金水区㊁中原区㊁管城回族区㊁惠济区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托管区,国有土地收购工作适用本规定,其他县(市)㊁上街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㊁郑东新区可参照执行㊂第九条本补充规定自下发之日起,与‘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有土地收购补偿办法的通知(郑政 2011 32号)“一并使用㊂已签订收购协议的,按原规定执行;其他或者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㊂4主办:市国土资源局督办:市政府办公厅二处抄送:市委各部门,郑州警备区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㊂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23日印发关于优化产业用地管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品质空间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于郑州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城乡规划的产业用地。

其中,新型工业用地是指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数字安防、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中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工业设计以及其他产业的研发、设计、实验室、总部、结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用地。

二、基本原则(一)绿色发展、创新驱动。

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保障重点产业用地需求,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二)规划引领、融合发展。

在产业用地保障中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三)依法合规、公平公正。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设定前置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显化土地资源价值。

(四)全面管控、规范运行。

强化项目方案、产业准入、土地供应和供后监管全程管控,建立动态考核和达产验收机制,规范产业用地管理,促进集约节约利用。

三、强化优化工业用地管理(一)合理规划布局工业用地。

落实工业区块线管理要求,按照“稳守总量、提质增效、产城融合、刚性管控”的原则,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普通工业用地和新型工业用地的规模和比例,严格新型工业用地管理。

规划新增布局或存量调整为新型工业用地的,规划方案需报市政府审议。

新增新型工业用地原则上布局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园区)和核心板块内。

原有限制类、产能落后淘汰类、低效利用类工业存量土地,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经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政府同意,可升级转型为新型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确需改变为非工业用途的,一律由市、县(市)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组织供应。

(二)完善国有存量土地退出补偿机制。

因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需纳入土地储备且无法实施房屋征收的,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补偿的国有存量土地,土地补偿以合法有效的国有土地权属证书及权属登记资料为依据,按照证载用途、使用权类型、剩余年期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规划条件进行评估确定;未约定规划条件的,按照有效执行的基准地价设定的平均容积率进行评估;原土地证载用途两种以上且未约定用途比例的,按照地上实际主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评估。

房屋补偿在房地产评估机构选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前提下,以住房保障部门公布的房屋重置价为依据进行评估确定。

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按照被收购人的月平均利润值确定;月平均利润值依据被征收人提供的近三年纳税证明推算确定,实际经营不足三年的,按照以全部生产经营期间纳税证明为依据推算确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期限按12个月计。

不可预见费按照不超过土地评估价格和房屋价格之和的10%计提,用于搬迁费、房屋装饰装修、设备迁移和因收购终止劳动关系人员补助等。

(三)鼓励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

积极推进“标准地”模式,探索实施带“施工图”供地。

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原则上按照最低不少于20年、最高不超过法定最高年限设定。

在按法定最高年限评估价格不低于成本价和工业最低价前提下,评估价格按照修正系数修正后确定出让起始价。

出让年期20年的修正系数为0.6,出让年期30年的修正系数为0.7,出让年期40年的修正系数为0.85,出让年期50年的修正系数为1.0。

出让模式可实行一次性出让,也可采用“先租后让”模式分阶段供地。

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届满需续期的,受让人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向出让人提交续期申请,经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且达到项目准入条件及《投资建设合同》《产业发展承诺书》约定和承诺的,报市、县(市)政府批准后予以续期,并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否则不予续期。

四、规范新型工业用地管理(一)严格设定准入条件。

新型工业用地准入标准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税收、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研发人员与从业人员比、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

(二)合理确定出让地价。

新出让新型工业用地出让起始价按照普通工业用地评估价的1.5倍修正后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成本价。

具体成本由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政府根据本辖区用地成本进行测算后统一平衡确定。

升级转型的新型工业用地,原有土地使用权以划拨方式取得的,按照新型工业用地市场价格的60%补缴出让价款;以出让方式取得的,按照新型工业用地市场价格的40%补缴价款。

(三)规范用地和产权管理。

新型工业用地中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严禁用于建设住宅、酒店和大型商业。

新型工业用地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原则上按幢为不动产单元进行登记。

在不改变用途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因生产需要在接受投资、合资、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确需分割登记的,由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政府审查批准,并经工信、发改、城建、住房保障等相关部门确认,报市政府备案后,可按层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得低于500平方米为不动产单元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在办理首次转移登记时,转移登记的受让对象必须承诺房屋由该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使用。

自持比例不少于地上总建筑面积的50%。

达产验收前,可办理首次转移登记面积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30%;达产验收合格后,可再次办理首次转移登记面积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20%。

五、促进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对自持物业的企业总部、金融、科技研发等类别的项目给予相应用地政策优惠。

在不低于基准地价前提下,出让起始价可按照商业商务市场价和物业自持系数综合核算,物业自持比例50%的,系数0.7;自持比例每增加10%,系数可衰减0.04,最低不小于0.5;高端酒店类项目用地,地价评估时增加收益还原法,出让起始价按照评估价格不小于0.5的修正系数修正后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