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研究,提出中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更多借鉴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先进和成熟的经验,争取创办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75-03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高等学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学发挥着巨大作用。

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21世纪,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或快或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和人才资本的高等学校,将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更是作为一个国家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灯塔、传播社会文明的舞台和承载民族文化的脊梁。

美国拥有4000多所大学,这些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在2010年的全球性大学排行榜中,美国独占鳌头。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公布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前10名的大学中有8所美国大学,前20名的大学中有17所美国大学,前50名的大学中有35所美国大学,前100名大学中有54所美国的大学,前200名大学中有89所美国大学。

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很多在美国及全球各个领域展现出卓尔不凡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造就了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创新精神、自由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学习借鉴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加速超越,争创中国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1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校园生活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所附载体。

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指大学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上所表现的个性特点,以大学人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为表征,反应出大学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2.1 严格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灵魂人物和引领者,是大学的首席学术和管理领袖,是所任职大学的象征,始终与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大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核心领导作用。

美国的大学校长遴选非常严格。

大学宪章赋予了董事会遴选出的校长职责和权利,一旦现任校长任期将满或由于现任校长提出辞职而出现职位空缺,就由校董事会启动校长搜寻及遴选程序。

一般情况下,校长必须在自己不打算继续担任校长的前一年向董事会提出辞职,请求并经董事会同意后,由董事会指定一个校长搜寻委员会,由搜寻委员会负责发布招聘校长的广告,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组织完成候选人的面试和筛选工作,然后将最终候选人提交董事会,由董事会进行表决。

例如,2006年在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的搜寻工作中,除了遵循例行的校长搜寻程序外,董事会还成立了教师和学生两个咨询团。

咨询团主席和校友协会会长经常参加搜寻委员会的会议,而搜寻委员会的代表也定期参加咨询团的会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能够协同努力并及时交流信息。

经过严格的选拔,由29位哈佛大学校友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于2007年2月11日批准任命历史学家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为哈佛大学校长。

福斯特成为哈佛大学的第28任校长,也是该校建校历史上被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长。

哈佛大学负责挑选校长的专门委员会认为,她是一名及其优秀的管理人员,拥有卓越的人际处理能力。

的确,这种严格、公正的遴选程序使一批杰出校长的产生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美国,是否拥有学者的头衔或身份,对一位校长职位的竞争者来说,并不是能否成为大学校长的先决条件。

美国大学校长选拔不迷信权威,而是采用“外部选拔模式”,绝大部分校长是从其他学校的校长或教务长中产生的,从本校产生的校长或企业、公司的领导人来担任校长的人并不多见。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有过20多年的习教经历,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担任妇女研究项目主任。

2001年,她进入哈佛。

毋庸置疑,跨校求学与工作的背景有利于吸收各自单位的经验之长,综合形成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在美国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实际上是大学的董事会,这是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一个显著特色。

2.2 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世界公认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早期的西进运动中,美国人就是要把荒野变成城市,荒野开拓者们在西部边疆的艰难历程使美国人成长起来。

美国人那种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弘扬个性的精神正是在开拓西部的运动中造就的。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并没有直接从英国、德国移植过来,他们重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又富有改革精神,既没有英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传统,也没有德国大学“为学术而学术”的惯例,而是借鉴外国大学办学的先进经验并开拓性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

20世纪,美国依靠大学的发展一步步登上了科学高峰。

美国拥有一流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全世界一流大学中,美国至少有2/3。

从代表全球最高科学成就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来看,1901年至1933年,美国获得86项中的7项,获奖人7人;1934年至1945年,美国获得26项中的9项,获奖人12人;1946年至1996年,美国获得153项中的96项,获奖人157人,大大超过同一时期英、德、法三国的总和。

美国的大学更是富有创新精神。

斯坦福大学1951年率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大学园区,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聚,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开创了大学办学的新思路。

康奈尔大学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办学目的就是“让所有想学习的人都能够找到要学习的课程”。

学校开设各类课程达4000多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就是让学生离开舒适区(comfort zone)。

康奈尔大学的创新精神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比美国建国还早140年。

建校350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教学科研成绩。

哈佛大学的校风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到目前为止,美国有8位总统、40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出自哈佛。

2.3 独一无二的自由精神美国大学自治、不受政府控制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大学的自治大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任何组织都能建立大学或私立学院。

然而美国大学的自治并非一开始就产生了,而是源于学校的不断努力争取。

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是殖民地时代建立起的一所私立学院。

19世纪初,在该学院董事会内部矛盾发生后,其州议会企图通过修改特许将该学院重新组织为州立大学,州高级法院的判决支持了州议会,但联邦高级法院却支持了该学院,认为“州议会的行为侵犯了学院的建立特许”。

这项判决对美国大学的自治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蔚然成风。

学术自由是学者不受雇佣他们的院校的控制和限制,拥有自由进行科研、教学和出版的权利。

最初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也是受到限制的,大批教师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职业安全,1915年成立了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简称aaup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在联合会的努力下,实现了“学术自由和教授终生职位的原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被大多数四年制高等院校广泛接受,现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石。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演时提到,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秘诀是他们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美国的大学为新思想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自由探索真理的空间和环境。

学术自由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2.4 独具匠心的校训美国大学的校训历史久远,注重个性,尊重个人价值,表达独特,别具一格,更多地体现服务社会的思想,呈现浓厚的宗教色彩。

哈佛大学的校训有多重提法,被提到最多的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应与真理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but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关于哈佛的校训也有不同的提法: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提到更多的是:为增长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从不同的哈佛校训都能反映出求实崇真的哈佛精神。

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永远吹拂(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康奈尔大学的校训是: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是: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

从几所大学的校训内容不难看出美国大学人张扬个性,追求真理,崇尚自由的一贯作风,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突出体现。

3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给我们高校建设带来的启示3.1 赋予大学充分的自主权各级政府应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大学的积极性。

在大学校长的选拔上,采用内部选拔和外部选拔同步进行的方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内部选拔的校长视野比较偏于狭隘,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相对保守和封闭,难于逾越本校的历史传统和环境,从而限制了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大学办学思想的改革和创新。

在大学自治方面,要按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大学办学更大的自主权,减少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大学的干预,保持大学相对的独立性。

在学术自由方面,要大力弘扬“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大力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加强大学学术权力的分量,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从学术权力分离,不再干扰学术权力,从而建立真正自由的学术环境,促进更深层领域的科研探索。

3.2 提升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的本性旨在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未知而求真,更重要的在于求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我们要学习美国大学文化的创新精神,积极创设环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运用,鼓励学生不唯上、不唯书,不拘于传统,不盲目崇尚权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追求自我飞跃和突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大学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国家需要的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