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析
——有青岛港骗贷事件引发的思考
一、事件回顾
2014年6月,青岛港登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当天青岛港首次
公开承认警方正调查储存于大港分公司若干产品——铝、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
家仓单质押融资骗贷案件。将青岛港推置风口浪尖的是德诚矿业民营企业,德诚
矿业与四家不同公司分别出具仓单,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用同一批货物
向不同银行质押,造成银行贷款敞口超过10亿。最近国内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频
亮“红灯”,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贸易融资中的风险。
二、仓单质押融资
在现行的金融市场中有很多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而对于企
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单质押融资成为了
一种全新的物流融资模式。仓单质押融资是一项十分普及的金融活动,接受融资
主体多为银行、仓储贸易公司及投资公司。
仓库是第三方公司在收存货主所交货物时,出具给货主的收据,是一种货物
的所有权见证,我们所了解的仓单质押融资是指申请人将其拥有的完全所有权的
在库动产(如钢材,矿产等原材料。或产成品)存放在物流企业仓库中,并以物
流企业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该物流企业在经过银行的审
核授权以后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监管责任,对质押物进行质押监管,银行依据质
押仓库向申请人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三、仓单质押融资的重要性
仓单质押融资是一种全新的物流融资模式,是物流业务的模式的延伸,之所
以备受现代中小企业欢迎,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性,或说是优势。
1、仓单质押融资使中小企业能有效缓解自身资金短缺问题。很多中小企业
规模,固定资产少,贷款不易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
争取到更多资金用于周转,推动企业更好的经营与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2、银行能更好规避贷款风险,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仓
单融资风险低,仓单质押融资能有效吸引金融机构与客户,增加放贷机会,拓展
新的经济增长点。
3、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为货主企业办理仓单质押融资的优势,吸引客
户,保持仓储空间高利用率,同时第三方企业可以利用增加的经济收益,不断完
善设备设施,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四、仓单质押融资的风险
近年来,为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很多企业将融资延伸向大宗商品领域,其
中以铝、铜、铁矿石贸易最为活跃,青岛港显然就是利用了铜进口作为工具,反
复进行融资。青岛港交叉重复质押,某一处资金链断裂的后果都将造成多米诺效
应,引发信贷危机,贸易融资风险频发,除银行自身监管存在漏洞处,仓储监管
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操作程序没有规范化;
2、仓库为贸易企业出具问题仓单,合谋骗贷。贸易商一旦和仓库联合,除
非去银行查实,若仅参考仓单,带来资金风险较大。
3、银行之间、银行与仓库直接信息沟通匮乏,对贷款企业信息把握不准确,
容易导致对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漏洞,进行重复质押融资骗贷事件。
青岛港事件中暴露的融资风险,我们可以将仓单质押融资风险归纳为以下几
个方面:
1、资信风险
银行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资信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源于道德风险,物
流企业一旦与融资企业合谋骗贷行为,银行直接蒙受最大损失。银行选择融资企
业面临资信风险:一是经营风险,融资企业在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供销各环节
不确定性因素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流动,若不能如期还款,银行直接蒙受资金借贷
损失风险。二是道德风险:融资企业利用其信息不对称,采取银行所难以观测到
的隐蔽性行为,如:利用虚假财务文件隐瞒欺骗贷款用途与去向,银行难以分辨
信息真伪,一旦评估失误,银行将直接蒙受损失。
2、法律风险
部分企业开具仓单不够规范,物流企业人员在按仓单出库时没有严格按规范
程序执行,容易导致质押物所有权法律纠纷。
3、监管风险
货权不清晰的质押物会直接为银行开展仓单业务带来隐患,在质押物交付不
当而带来潜在风险:质押物出资后仍旧被出质人占用,或是质押物被不善保管方
保管,给银行带来潜在隐患;此外,在异地监管情况下,由于监管不方便不直接,
容易出现重复质押,情况,即质押物出库不移库,极易发生仓库重复开具仓单,
同一质押物重复质押融资状况;抑或是质押物被非法挪用,未经质权人同意被转
移挪用。
五、仓单质押融资风险的管控
1、严格考核第三方与融资企业的资金实力与信用水平。主要是对企业的财
务状况和发展潜力进行考察,同时要不定期进行实地考证,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性。了解企业偿债历史情况与履约能力,进行信用评估,谨慎合作。
2、严格监督质押商品,完善仓储、保险、质押等环节手续。
3、流程规范化,明确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并做好详细情况
记录;严格做好仓单审核,与银行确认后按流程办理提货出库,每一笔均严格做
好准确记录;合理处理质押物,与各方签订协议新处置方式作业,明确规定后按
协议操作,确保各方利益。
总之,尽管仓单质押融资风险客观存在,但这一新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就被否
定,解决融资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