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事故可“拒”不可“惧”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
根据该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内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责任法中,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主要表现为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那么就使受害人免除了举证责任而处于有利的地位,行为人则因担负举证责任而加重了责任,因而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案例:某幼儿园一幼儿在学校自由活动期间,突然发生呕吐,进而昏迷,后该幼儿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至抢救时间间隔40分钟。
在本案中,幼儿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一、幼儿园承担责任的法律构成
(一)幼儿园主观上有推定过错
首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主体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次,幼儿是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遭受人身损害。
由于幼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与幼儿园建立了法律关系,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幼儿园应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责任。
学校是否负有教育、管理及保护责任,关键看幼儿是否在幼儿园正常上学期间且有没有家长等监护人在场,同时,是否在幼儿园的空间范围内或外出春游等幼儿园统一组织的活动过程中。
过错推定原则属于法定适用,若幼儿园没有证据证明其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便推定其具有过错,因此,就面临责任承担。
过错推定将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幼儿园,此立法目的在于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
(二)幼儿有人身损害事实
幼儿园承担责任,需要有客观损害事实的发生,幼儿生命、健康、身体受到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的后果,损害事实的发生,才有主张的前提。
(三)幼儿园存在过错推定行为
幼儿园在幼儿人身损害的过程中,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其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其所有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都无需评价该行为的合理与否,立法概括确定幼儿园有过错行为,该推定过错的行为只要没有阻却损害后果的发生,那么就存在法定过错行为。
(四)过错推定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幼儿园承担幼儿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必须要满足幼儿园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若缺乏空间、时间上的管理、教育义务与幼儿人身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幼儿园无需承担责任。
二、案件分析
通过对幼儿园对幼儿人身损害承担责任的法律构成分析,本案中,幼儿呕吐、昏迷事宜发生在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家长的监护义务转移为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义务,幼儿园对幼儿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幼儿园在幼儿出现呕吐后,虽然采取了急救措施,但是未能阻却损害结果,且幼儿园未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幼儿发生身体不适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但是校医没有尽到足够的救助义务,只是采取了简单的急救措施,从发生事故到送到医院,长达40分钟,对于幼儿的情况而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所以该幼儿园对该幼儿的死亡后果应该承担责任。
在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时,需要对幼儿园侵权行为要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幼儿园证据,利用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进行责任的划分。
根据立法目的,该法条重在保护幼儿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而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则是要履行严格的管理、教育义务。
教育机构欲减轻或者免除己方的责任,应该注重日常的风险防控,事发后及时、有效的处理事故,以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