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立方米的沼气池(我
县因地制宜,所建沼气池一般是立方米),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
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发展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
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
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作物)”
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新池型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的推广,长期困挠沼气发展的出料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三结合”、“四
位一体”等生态能源模式解决了沼气池在寒冷地区冬季不产气的局限性,发军了沼气的综合潜力,使沼气建
设快速稳步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县共建成口,主要在集中在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白茨湾村,
新添镇王魏家村,洮阳蔬菜园区。这种模式是在日光温室的一端建暖棚猪舍、厕所,地下配套沼气池,将
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有机结合起来,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相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多业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达到了“猪—沼—菜”完整的生态农业良
性系统,保使能流、物流、经济流进入良性循环。通过日光温室,充分利用太阳能,解决了沼气的长年产
气,通过沼液、沼渣施肥、浸种增强了蔬菜抗性,减轻了病虫危害。

二是“三结合”庭院式生态能源模式。目前全县发展口,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新添镇潘家庄村,八里铺镇孙
家大庄、白茨湾,洮阳镇五里铺,龙门镇五里铺村、二十铺村,太石安家咀村,辛店康家崖等村。“三结合”
模式是将暖棚养畜、厕所、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使沼气池有充裕的料源,人畜粪便一次进入沼气池,卫生
方便,彻底改变了农村卫生面貌。

三是“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目前全县发展口,如衙下镇联合村、中川村、张家寺村,新添镇师家湾、
上街、下街、潘家庄、崖湾,八里铺镇王家大庄、王家磨、下街、水渠等村。这种模式是将沼气池与改卫
生厕所、改暖圈、改厨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一次性投资大,沼气池与卫生厕所、暖圈相结合,暖圈、
卫生厕所、厨房在农户庭院布局设计合理,粪便直接入池,冬季采取保暖措施,沼气池常年产气。改善了
农户环境卫生,提高了农户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综合效益发挥显著。农村沼气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纽带,上连畜牧业,下连种植业,在农业结构调整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
效益。
一是沼气池建设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为目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的保证措施。据测算,一口立方
米沼气池按年产立方米沼气计算,折一吨标准煤,可保护林草植被—亩,如衙下镇联合村,是严重的缺能
村,长期以来,农户长年为解决然而奔忙,上山割毛刺,进山砍柴来解决烧火做饭问题,年建成“一池三改”
户用沼气池后,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基本解决了农户的生活用能问题。

二是沼气池建设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沼液、沼渣是优质的农家肥,
长期施用,土壤有机质、氮素显著提高,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同时沼液、沼渣是防
治病虫害的“生物农药”,施用沼肥可防治或抑制农作用病虫害的发生。沼液浸种可提高农作物抗性、减少
农药、化肥施用量,降低农药的残留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如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沼气户潘琴英“四
位一体”模式,亩日光温室年收入元以上,就沼气池一项年增收节支达元左右。温室蔬菜产量、品质提高,
病虫害减少。

三是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建设。“做饭烟熏火燎、畜粪便地堆、污水到处流、蚊蝇满天飞”
是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通过“三结合”、“一池三改”沼气池修建,人畜粪便直接入池,通过厌氧
发酵,杀死寄生虫卵及肠道致病菌,减少了苍蝇孳生场所,防止土壤和水源污染,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
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注重科学使用,发挥综合效益。一是组织开展无公害蔬
菜标准化生产。指导群众合理利用沼液、沼渣防病肥田,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