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贮藏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为保证其质量,避免发生霉变、虫蛀、泛油、变色、走味、风化、挥发、腐烂等现象,必须进行科学化的贮藏。
长期以来,我国已形成一整套中药材传统贮藏方法,如硫磺熏蒸、通风养护、湿活养护、清洁养护等。
这些传统的贮藏方法和技术实用有效,但有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且有的不适合大数量中药材和大面积的仓库储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材经营和中药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为适应大量中药材的集中贮藏需要,新的贮藏方法不断产生,先后出现了化学药剂、气调、辐射、远红外线、制冷降温、等现代中药贮藏方法和新技术,并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中药材贮藏的科学性入手分析讨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贮藏方法。
【关键字】中药贮藏科学性贮藏方法
1 中药材贮藏的科学性
中药材科学化贮藏是现代中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药材贮藏时要考虑诸多方面[1]:(1)药材本身因素,有些药物含有淀粉较多,易发霉,霉菌生长繁殖,分泌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促使药物的成分变化,同时也易虫蛀,这类药物营养丰富,应杀虫控制其繁殖;含有挥发油多的药物,易走失香气,含有油脂,糖类较多药材易泛油,使药材的油性物质容易外溢使其饮片表面发软。
呈油侵状,颜色加深,并发出有哈气味。
药物本身含有多种成分在储存中应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其药物变质,保证药效。
(2)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药物在贮藏中,难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温度、湿度、空气、日光最为密切,温度对中药饮片变质影响较大,温度升高,使饮片含水量蒸发较快,以致干枯失润,加速其化学反应速度,还有湿度的影响也不能轻视,可引起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还能引起微生物虫害的生长,从而发生霉变、变质的现象,为了保证药物存贮安全,库房需保证适宜的相对温度。
另外,空气中的氧气是仓储中物变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使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氧化分解,甚至霉变,而日光对药材同样也有影响,日光中的紫外线使药物中的苷类,维生素分解变性,因此对于一些不耐热的中药饮片应避免日光照射。
(3)生物因素,该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主要是害虫、霉
菌、害虫的侵害造成虫蛀外其排泄物,脱皮影响药材质量外观。
总之,在工作中要根据中药饮片的性能、季节、存量、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科学的保管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本身最大功效。
2 目前常用的贮藏方法
2.1以药护药
毋庸置疑,以药护药仍然是是安全可靠的传统药材贮藏方法,多辈人的经验总结,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山药、泽泻与丹皮,可防虫蛀.叉可防止丹皮变红;生姜可防止蜂蜜冒缸(或冒桶);大蒜可防止刺猬皮生虫刺猬皮有特殊的腥臭气.极易生虫。
若在贮藏本品的缸内放几头大蒜,即可防治;党参砂贮藏可舫生霉党参含丰富的糖分,味甜质柔润,贮藏过程中防止生霉、虫蛀是关键[2]。
2.2 气调养护贮存
把中药材置人密封的环境内,对影响药材变质的氧气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人为造成低氧状态或高CO: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中药材原有仓虫死亡而新的不能产生或侵入,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延缓中药材有机成分的氧化,防止药材的变质。
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尤其在贮藏极易遭受虫害的药材及贵重的、稀有的药材方面,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但其对库房要求较高,库房结构既要密封也要能承受高压[3]。
2.2.1充氮降氧法;
充入氮降低氧浓度。
一般氧浓度在8% 以下能防虫, 2% 以下能使害虫窒息死亡, 1% 以下能加快害虫死亡速度, 0. 5%以下可以杀螨和抑菌。
2.2.2充二氧化碳法
充入二氧化碳降低氧浓度。
据实验证明,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0% 以上可用于防虫。
二氧化碳浓度在35% 以上, 能有效地杀死幼虫。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 50% 时, 霉菌就会受到抑制而很难生长, 害虫就会很快死亡, 中药呼吸强度也会显著降低。
2.2.3自然降氧法
在密闭的条件下, 利用中药本身、微生物、害虫等呼吸作用, 使含氧量下降。
如用六面帐密封药材堆垛以后, 先抽气使薄膜紧贴堆垛, 使其自然降氧杀虫。
2.3 红外线干燥、紫外线灭菌
远红外线是指红外线的远波之段,用其加热干燥具有操作简便、穿透力强、受热均匀、干燥迅速等特点。
紫外线灭菌中,射线灭菌效果最好,但要求特殊,造价成本高。
红外线库房应有排气系统。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出去, 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 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 导致物体变热, 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 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
采用远红外干燥可以省电20%~ 50% , 效果很好[4]。
2.4 太阳能集热器干燥技术
适于低温烘干, 能减少环境污染, 节省能源, 而且烘干质量好。
2. 5 气幕防潮技术
利用气幕装在库房门上, 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 库外热空气浸入库
内的一种装置。
仓库湿度的管理是控制环境条件, 防止药品霉变的重要措施。
2.4 低温冷藏
害虫与霉菌的生命活动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降低温度至10℃以下, 能明
显抑制其生长繁殖, 因而利用冷藏技术贮藏中药能防蛀、防霉、又不影响其品质。
特别是一些贵重, 性质脆弱的药材, 在0℃~ 10℃贮藏, 不会走油、变色、霉败、虫蛀。
如银耳发霉易粘连, 曝晒易变色, 风吹后易失去光泽, 用冷藏技术较为适宜。
利用机械制冷设备(空调、冷风机、冷冻机等) 产生冷气降低库内温度,从而抑制仓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养护目的。
低温贮藏一般分为阴凉、冷藏两种,阴凉不超过20~C,冷藏 0~10%。
其库房要求绝缘隔热,不致冷气流失[5]。
2.5 蒸气加热技术
中成药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杂菌, 药材中含有较多霉菌、虫卵, 如遇到适宜条件, 则大量繁殖, 可采用蒸气加热技术灭菌杀虫。
2.6 多种中药的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
中药挥发油有一定程度的抑菌和灭菌效果。
丁香挥发油效果最佳,它能迅速地破坏霉菌结构,使霉菌孢子脱落、分解,从而起到杀灭霉菌并抑制其繁殖的作用。
对药材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变化[6]。
总之, 通过各种形式的新技术贮藏中药,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确保临床疗效, 从而促进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
[1]王世文.中药材贮存养护的科学化【J】.吉林中医药.2005,14(6):100-105
[2]韩群鑫,陈杰林.中药材对抗同贮法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1,3:62~66.
[3]许彦国,王媛媛,李芳.简述中草药的贮藏方法【J】2005,17,(3):56-72
[4]刘爱玲,蒲新春,王志辉.浅谈应用新技术贮藏中药的方法【J】.陕西中
医.2004,25(3): 266-267
[5]王礼才.中药贮藏养护及防止串味的体会【J】.海峡药学,2005,2(4):157-161
[6] 吕伟徐莉.新技术在中药贮藏保管中的应用[J].中药研究,2005,8(6):6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