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区划介绍
强化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在沙滩区严禁新建人为景观,按照带状结构合理建设旅游区,进行景区基础绿化,按生态旅游模式发展
薛家岛南岛农业生态功能保护区
适当发展农田景观,发展风景林
薛家岛中部平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美化环境,严禁新上工业项目,建设合理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
薛家岛半岛走廊缓冲区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按照种群源标准建设大面积乔、灌、草相结合的精品绿地,连通商业居住区生态系统与薛家岛旅游区生态系统,防止工业、城建占地。
3、生态环境建设区
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管理目标和对策为:生态环境建设区重在建设,包括对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进行恢复治理,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不被破坏;也包括在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恶化的区域(如居住小区、城市建成区)构筑生态绿地精品,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和谐相处、生态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结构。
行政商务区西部、北部缓冲区
植树绿化,沿香江路和嘉陵江西路建设绿化隔离带,引绿进城,舒缓北部工业区对行政商务居住区的影响,建设烟崮墩山、辛庄、岔河、徐山等公园以起到种群源模地作用。
前湾港沿海开发监管区
防止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绿化隔离、卫生防护带,舒缓填海工程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加快功能区内粉尘、石油类污染的治理,保护入海口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大涧山低山丘陵生态功能保护区
按照城市生态绿肺和城市森林标准建设种群源,植树造林,在山前建设悠闲设施。
大涧山山前平原农业生态功能保护区
保护农业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防治农业污染,发展城市景观农业、城市近郊农业
薛家岛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区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绿地
薛家岛丁家河生态功能保护区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两岸建设绿化隔离带
行政商务区西部、北部缓冲区
黄岛北部缓冲区
(三)青岛开发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示意图
(四)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目标和对策
从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发监管区、生态环境建设区、过渡缓冲区的不同性质和管理对策上总体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该区应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如封山育林,防止由于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而导致整个开发区生态系统的崩溃。其他各区重在建设和监管,目标在于通过工程和管理手段,保持、改善所在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业、旅游、居住等经济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服务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路商住生态环境建设区
大面积绿化、精品绿化,乔、灌、草结合,沿城市交通干道建设生物廊道,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唐岛湾沿海开发监管区
加强监管,防止养殖污染,保持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长江路办事处西部农业生态功能保护区
保护农业用地,防治水土流失,缓冲人口密集区域对小珠山区域环境的影响,发展城市近郊农业景观
生态功能区一般可分为如下大类:第一类是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应保护保留的自然景观或自然生态系统,如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自然保护区、滩涂与湿地、自然地理和地质遗迹等。也包括对区域发展及其重要的资源保护区,如基本农田保护区、鱼虾蟹贝类的产卵索饵育肥场、水源保护区(包括水源林和主要集水区)。这些是对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功能区,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资源,应作为优先和强制性的保护对象。该类功能区以保护、封育、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可以进行在严格监控之下的适度开发。
4、过渡缓冲区
生态过渡缓冲区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是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交接带,具有一组为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独特性质。生态过渡缓冲区比景观结构单元内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异质性景观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过渡带内,是生态系统界面效应和稳定性的反映。是区域不同生态功能之间的舒张、交接管理区,应该加强该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功能混杂和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蔓延。
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功能保护区往往属于脆弱生态环境。如,从生态系统客观出发,将开发区内的低山丘陵区划为生态功能保护区。低山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往往十分脆弱,需要加以特殊保护。
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地,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林草资源灾害性损失;加速林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
第四类为生态环境建设区。为防止污染和自然灾害、维护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人工或自然生态系统,如防护林带与防风林带、绿色隔离带、城市绿地与绿化带、公园、地质灾害防护区(防灾减灾特别保护区)、防洪排涝区(行洪河道),也包括消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而设立的污水处理厂、纳污水域、垃圾填埋场等功能区。
2、开发监管区
开发监管区的管理目标和对策为:加强对各种开发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预防开发所导致的现实和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减少各种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防止出现严重的生态功能退化,加大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以区域生态环境要求、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等规范、约束各类开发活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形成生态经济,达到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1、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目标和对策为:加强保护与管理,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性恢复措施,防止发生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和退化,实现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开发利用。
薛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海岸旅游资源开发监管区
唐岛湾沿海开发监管区
前湾港沿海开发监管区
辛安工业开发监管区
黄岛重化工开发监管区
海洋开发监管区
生态环境建设区
长江路商住生态环境建设区
薛家岛中部平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薛家岛办事处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区
柳花泊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区
辛安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区
黄岛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区
过渡缓冲区
薛家岛半岛走廊缓冲区
生态功能区划
2004-9-17 16:39:00
(一)生态环境功能区类型及特征说明
生态环境功能区实际上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特征的具体体现,基于生态环境功能的分异性原则,根据各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方式等的不同,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的不同,而确定的功能区类型。
加强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按功能区划进行,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切实加强海岸带的管理,保护滩涂、湿地,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及其他渔业水域等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港口的环境管理,逐步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体系。
5、生态功能分区管理
分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名称
问题及对策
薛家岛北部丘陵生态功能保护区
植树造林,发展风景林,村庄适当集中,景观建设符合薛家岛旅游区规划特色,严禁新上工业企业,适度建设精品度假小区
薛家岛北岛农业生态功能保护区
提高农业效率,防止水土流失,适当发展农田景观,部分耕地退耕还林,扩大林地
薛家岛海岸旅游资源开发监管区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严格管制索道等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数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的设施,要限期拆除。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生态过渡缓冲区包括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交错区域,如典型气候-土壤-植被、不同构造地貌单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带间交接过渡带。各种卫生防护绿地也应该纳入过渡缓冲区的范畴,如重化工区南侧100米以上的绿地,其他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之间也必须有50-100米绿地;道路防护绿地:20-50米宽;铁道防护绿地两侧各50米;海滨防护绿地:重化工区北部建设宽度100米的防护绿地。
第二类是开发监管区。在这类生态功能区中,可以进行工业、农业、旅游等生产生活活动,政府有关部门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不是限制开发活动,而是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防止产生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资源开发、生产生活等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基础。
第三类是过渡缓冲区。如典型气候-土壤-植被带间的交接过渡带,不同构造地形地貌(如山地、平原、高原)交接过渡带,不同利用方式如园林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之间的交接过渡带,功能分区之间预留的隔离、缓冲区域,也包括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留有余地的生态管理区域保留区。
(二)青岛开发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结果
按照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的不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如下的32个大的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