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5. 清洁工具必须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6.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7. 在诊疗过程中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随时 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8、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杜绝盲区(点),不应 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 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三、日常清洁与消毒
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定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 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 等。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 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 (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 燥、无尘、 无污垢、无碎屑、 无异味等
保 洁 员 工 作 意义
保洁定义:即保持清洁,两层含义,第一把不清洁变为清洁,第二 保持,不能把清洁环境污染,第一层含义的工作好做,但第二层含 义的工作较难做。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清洁服务仅仅是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 知识水准低,科技含量少,所以不太尊重清洁员工的劳动,不太重 视清洁服务这个行业。其实,人们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一种世俗的偏 见,今天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刻也离不开这个行业;当今 是一个注重环保环卫的时代,一天离开这个行业都是不行的。大家 可以试想,没有清洁服务的存在,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灰蒙蒙的天,地面上垃圾成堆,蚊蝇乱飞,建筑物上灰尘污垢随处 可见……。医院更离不开你们的工作,如果没有你们的工作,医院不 仅是一个治病的地方,还是一个致病(导致疾病)的地方……,因为 医院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 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 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 洁与消毒管理。
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 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风险区域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 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 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
地面清洁
•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 拖地每日2次,清除地面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 毒液拖擦地面。
•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传染病人)体液污染的表面, 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进行消毒处理。
02医院清洁与消毒
一、相关定义
环境表面: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如墙面、地面、玻璃
窗、门、卫生间台面等) ,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如 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等表面等)。 高频接触表面: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 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输液架、微泵、窗帘、 门把手、计算机等。
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环境表面是各种重要病原体储菌库 医院微生物主要来源,环境物体表面 合理保洁能限制细菌存活的危险性,大部分
细菌需要潮湿、热、营养物质才能生存。
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直接/间接造成空气/物表污染传播。
良好的室内环境,如适宜的:微小气候,充足光线、 清新空气、安静环境、整洁病房等对病人均是良性刺 激,可使中枢系统处在正常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各 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防止医院感染的发 生和流行,从而有利于医、护质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 痊愈、康复。
• 当以上物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 理,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特别是共用坐式便器, 应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洗坐板及盖板,便器外表面 用清水冲洗干净。
• 当受到经血传播病原体、细菌芽胞等污染时用含有效氯 2000mg/L-5000mg/L进行消毒处理。
注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 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 病房内物品,尤其是一些高频接触表面如:床栏、床头柜、呼叫 按钮、设备开关、调节按钮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物品的表面只进 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可去除大 部分微生物。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 2 清洁剂 辅助清洁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 总数 <10CFU/cm2,或自然 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 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 总数符合GB 15982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 >2 面,实 施中、低水 平消毒
保洁工作人员 感控知识培训
目录
主要内容
基本概述 医院清洁与消毒 多重耐药菌防控 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疗废物处置 结束语
01基本概述
医院(公共场所)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1、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场所。 2、是病人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的重要场地。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在显 微镜下才可以看见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 生虫、真菌等。
清洁单元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单元为一个清洁单 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呼叫按钮、监 护仪、微泵、呼吸机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 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污点清洁与消毒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 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处理。
清洁消毒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二、清洁与消毒原则
1. 先清洁再消毒,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 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3.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
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4.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后做 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