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脂类与脂类代谢优秀课件
第六章脂类与脂类代谢优秀课件
(1)脂肪酸的种类
• 在生物体内大部分脂肪酸都以结合形式存在,也有少量脂 肪酸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和细胞内。
• 脂肪酸(FA)是由一条长的烃链(尾)和一个末端羧基 (头)组成的羧酸。
•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18碳脂肪酸)、软脂酸(16碳脂肪 酸)、花生酸(二十碳酸)等。
•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碳一烯酸[9])、亚油酸(18碳 二烯酸[9,12])、亚麻酸(18碳三烯酸[9,12,15或6, 9,12])、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生物有机分子。 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
生物: 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醇包括甘油(丙三醇)、鞘氨醇、高级一 元醇和固醇。 元素组成:碳、氢、氧
二、脂类的分类 生物体内的脂质按不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所形成的酯 (1)三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通称为油脂 (2)蜡:高级醇的脂肪酸酯 2、复合脂:除醇和脂肪酸以外,还含有其他物质 (1)磷脂: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 (2)糖脂:鞘糖脂和甘油糖脂 3、衍生脂:不含脂肪酸非皂化的脂 (1)取代烃 (2)固醇类(甾类) (3)萜 (4)其它脂质:维生素A、D、E、K,酯酰CoA,类
磷脂的特点
•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 基和亲脂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 的两亲性分子。
•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 子的作用,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 构或微团结构。
•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 形成双层脂膜。
•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 生物膜(双层脂膜)的特性。
磷脂的结构类型
O
X= H X= CH2CH2N(CH3)2 X= CH2CH2NH2 X= CH2CH(OH)CHOH X= CH2CH(NH2)COO-
• 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五碳单位C5) 连接而成,可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
激素 萜(类异戊二烯):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光
合色素
四、脂肪酸、脂肪和蜡
脂肪酰甘油
• 脂肪酰甘油(acyl glycerols),分为单脂酰、二脂酰和 三脂酰甘油,其中三脂酰甘油又称为甘油三酯。
O
O
CH2 O C R1
R2 C O CH
O
CH2 O C R3
1、脂肪酸
C O O H
C O O H
• 不同的磷脂,其磷酸酯基组成也不相同。
(1)甘油磷脂的结构
最简单的磷酸甘油酯是 由sn-甘油-3-磷酸衍生 而来。
脂肪酸
甘
脂肪酸
油
P
有机碱
有机碱:胆胺----脑磷脂 有机碱:胆碱----卵鳞脂
磷脂酰胆碱(PC,亦称卵磷脂)
甘油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PE,亦称脑磷脂)
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S)
鞘磷脂
磷脂结构
3、蜡
蜡是长链(羟基碳数在16或16以上)脂肪酸 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
脂肪酸一般为饱和脂肪酸,醇可以是饱和醇 和不饱和醇,或是固醇。
完全不溶于水,硬度由烃链的长度和饱和度 决定。
五、磷脂、鞘磷脂
1、磷脂
• 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油中第1,2位碳 原子与脂肪酸酯基(主要是含16碳的软脂 酸和18碳的油酸)相连,第3位碳原子则与 磷酸酯基相连。
如顺-9,12-十八烯酸(亚油 酸)简写为
18:2 △ 9c,12c
Stearic acid Oleic acid or Oileate
2、三酰甘油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本质是酰 基甘油,其中主要是三酰甘 油。
(一)三酰甘油的结构
化学通式
甘 脂肪酸
脂肪酸
油 脂肪酸
脂肪(三酯酰甘油)
MG: 一酯酰甘油 DG: 二酯酰甘油 TG: 三酯酰甘油
第三节 磷脂和糖脂的代谢
• 一 磷脂的降解 二 磷脂的生物合成
• 三 糖脂的降解 四 糖脂的生物合成
3.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①主要知识点:脂肪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及彻底氧 化的能量计算,类脂的代谢。
②重点与难点:脂肪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及彻底氧 化的能量计算。
引言
一、 脂类的定义 脂类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
第六章脂类与脂类 代谢
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脂肪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 氧化分解及彻底氧化的能量计算。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 一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二 甘油代谢 三 脂肪酸的氧化
• 四 酮体代谢
五 乙醛酸循环
第二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 一 甘油的生物合成
二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 三 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 脂肪代谢的调节
2、鞘磷脂
以鞘氨醇代
替甘油作为骨架,
其氨基以氨酰键
与一个长链脂肪
脂 肪
酸相连(形成神经
酸 部
酰胺),而一个羟 分
基则与磷酸胆碱
(或磷酸乙醇胺)
相连.
磷酸 胆碱
脂 肪 酸 部 分
六、萜和类固醇
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不可皂化脂质。 以乙酸为前体合成的。 在生物体内含量不多,但不少是重要的活性
脂质。
1、萜
二十碳烷,脂多糖和脂蛋白等
单纯 脂质
脂质 复合 脂质
衍生 脂质
脂肪:真脂或中性脂肪(甘油三酯)
蜡
甘油磷脂
卵磷脂 脑磷脂
磷脂 糖脂
鞘氨醇磷脂
鞘糖脂 甘油糖脂
鞘脂质
取代烃 固醇类 萜类 其它脂质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储存脂质(能量物质) :三酰甘油和蜡 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脂肪是机体内代谢燃料的贮存
•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
脂肪酸的简写方式:
先写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 再写出双键数目的,两个数 目之间用冒号隔开。
双键位置用△右上标数字表示, 数字是指双键键合的两个碳 原子的号码(从羧基端开始 计数)中较低者,并在号码 后用c和t表明双键的构型。
形式,它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 2.结构脂质:生物膜 膜脂:甘油磷脂(双分子层),鞘脂类(鞘磷脂和鞘糖脂),
固醇和糖脂 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几乎细胞所含的磷脂
都集中在生物膜中,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3.活性脂质:具有专一的重要生物活性 类固醇(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
OH OH
胆碱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丝氨酸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磷脂酰丝氨酸
OH OH
CH2O C R3
磷脂酰肌醇
O
O-
CH O C R4
X= P OCH2CHCH2 O P OH2C
O
O-
OH
O
二磷脂酰甘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