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康复护理烧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1•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严重烧伤患者由于疼痛的刺激,病人的肢体常处于一定屈曲位而不愿伸展,时间过久,创面愈合后,常发生疤痕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严重影响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烧伤后容貌、功能恢复的程度,反映了护理质量的优劣。
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各个烧伤部位功能恢复的有关知识及护理常规。
烧伤后功能恢复的目的:最大程度的恢复烧伤患者伤后容貌,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疤痕挛缩、肌肉萎缩,恢复烧伤部位功能,减轻患者心理、生理上伤害,良好的回归社会,减轻病人后期整形的痛苦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及其应用烧伤后疤痕孪缩和增生,导致严重的功能畸形和障碍,常需试行整形手术来修复。
为减轻病人后期整形的痛苦,必须注意早期坚持将患者固定在正确的功能位。
应用各种夹板和尽早应用弹性压力套疗法,预防和减轻疤痕孪缩。
1■温水浴疗法作用特点通过温水浸泡促进疤痕组织软化,增强皮肤弹性,加速血液循环、水肿吸收。
方法用1:2000~3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或温开水置于消毒或清洁盆内,温度38~40C,将疤痕部分浸泡于水中约30〜60分钟,每日1〜3次。
2、体疗经温水浸泡后,根据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如捏、握、挟、屈、伸、旋转等动作。
(1)大关节活动法如对腘凹、踝、肘、腕、掌关节进行按摩,主要目的是松动肌肉,尔后进行伸屈、旋转等动作。
(2)指关节牵拉活血法各指关节均有特殊的活动功能,手可进行捏、抓、挟、握的动作,治疗时以主动动作为主,重点进行掌指关节的被动活动。
(3)肌肉粘连松解法此种方法多用于大关节活动部位,操作时必须用轻按摩法,这是因为早期的疤痕很娇嫩,很容易碰破和出现水泡。
按摩时必须勤换部位,动作轻柔。
治疗时可涂混合油(液体石蜡与凡士林共同加热、放凉)润滑皮肤,避免在治疗中因皮肤干燥引起水泡和裂口。
3、压力疗法烧伤创面经植皮基本痊愈时,周围皮肤红而柔软、微热,此时疤痕迅速增生。
此时应根据创面的愈合及疤痕形成的程度,使用各种弹力套或持续使用弹力绷带,对疤痕加以压迫作用,以预防或减轻疤痕继续增生孪缩。
弹性压力套有助于创面愈合,加速疤痕成熟,形成柔软而有伸缩性的成熟性疤痕, 并可减轻由于疤痕增生所引—弹性压力套后,可以减轻疤痕痒痛,同时也可以防止在日常生活中碰伤疤痕。
弹性压力套弹性压力套是用尼龙弹力纤维织成,并按患者高矮、胖廋尺寸裁剪缝合成不同型号(型号一般分大、中、小三种)。
压力套必须连续穿戴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临床常用的弹性压力套有弹性压力手套(分有指、五指两种)、上肢套、下肢套、护脚、面罩、颈托、弹力背心、弹力短裤。
弹性绷带上肢或下肢烧伤创面愈合后,可使用弹性绷带缠绕肢体,起到压迫作用,预防疤痕挛缩,增生。
使用弹性绷带从肢体远端向近心段螺旋形缠绕肢体,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使用弹性压力套的注意事项①弹性压力套的大小和松紧要合适。
②弹性压力套要连续穿戴一年或更长时间,直到疤痕完全稳定为止(即解除压力后疤痕不再凸出,充血,坚硬),间断使用会降低压力治疗的效果,达不到预防或减轻疤痕增生的目的。
保持弹性,弹性压力套使用时间长后,弹性会减小,应及时更换。
肢体功能锻炼及护理1、肢体的功能位手的功能位:腕关节背屈30度,掌指关节屈曲135度,远侧指间关节屈曲165〜170度,拇指处于对掌位。
手部受伤后,应尽量固定于这一位置,因这一位置即使伤手关节强直,仍然有部分功能,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包扎时掌心置敷料,指间用敷料分开。
必要时用石膏固定,并注意抬高,以利于末梢血液循环。
上肢的功能位:肘关节微屈,但应保持伸直位。
肩关节外展,固定于90度, 向前10度,上肢稍抬高。
下肢(包括足)的功能位:仰卧时膝关节应保持微屈伸直位,踝关节成直角,防止足下垂。
睡翻身床仰卧时足底可垫敷料或用“脚撑”,俯卧时应将小腿垫高,足悬空,踝关节成90 度,切勿让足平放于床褥上。
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将四肢外展10度〜15度,形似“大”字2、烧伤后功能锻炼的时机及方法(1)早期一般在烧伤后15〜25天,病情逐渐好转,局部水肿及疼痛明显减轻,可开始做适当运动。
锻炼范围:所有未烧伤部位,未被固定的关节及烧伤部位附近的关节,可做小量、速度缓慢的运动,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动作要简单。
锻炼方法:上肢,可做手指伸屈,对掌,各关节的内收、外展;下肢,可做伸膝动作。
为防止烧伤部位疤痕挛缩,可鼓励患者做与患处挛缩方向相反的动作练习。
锻炼注意事项:1.锻炼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如锻炼中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减轻活动量。
2.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愈合部位皮肤撕裂而引起出血或影响创面愈合。
3.植皮部位,在拆线后一周,方可开始锻炼。
(2)中期创面完全愈合,局部炎症基本消失,即可开始锻炼,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预防和矫正各种疤痕挛缩和关节畸形。
锻炼方法:尽量利用各种器械和各种体疗方法进行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配合被动活动及按摩。
活动中应特别注意对抗挛缩的强制活动,挛缩在伸直位,可做屈曲动作,挛缩在屈曲位,可做伸直动作。
活动量从小量、轻微、反复多次的主动被动运动开始,禁暴力牵拉。
锻炼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尽量做到生活自理,如吃饭、穿脱衣服、洗脸、下床沿床边走、作体疗、体操等。
上肢肘关节尽量多做伸屈锻炼。
手腕可做腕关节背屈、掌屈、环绕锻炼前臂可做旋前、旋后动作。
肩关节可做外展、屈、伸及内旋、外旋动作,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和运动。
(3)后期全身关节及烧伤部位的关节明显恢复,唯力量尚差,除继续练习关节运动外,可配合使用铁亚玲及阔胸张力器锻炼增加运动量。
锻炼方法:可进行球类活动,走、跳、上下楼梯、登山等。
改善肩关节功能,家庭中比较简便的方法可做爬墙练习,双足并立墙前10cm处,健侧手臂按于墙上,手指逐渐上移,直至不能再上移时,在该处作一记号。
如此反复联系,可取的良好效果。
3、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并指导患者熟悉肢体功能锻炼的活动范围和姿势。
主动和被动锻炼结合,以主动动作为主。
时间要适宜,勿使患者过于疲劳。
大面积烧伤患者,因长期卧床,在初次起坐、下地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虚脱症状,应注意观察。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平卧或休息。
下肢烧伤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回流不畅,应先用弹力绷带包扎后再下地活动。
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时由足趾根部逐渐向小腿、大腿方向包扎,包扎力要均匀。
锻炼中出现水泡,破损后形成小创面,应注意保持清洁,但不应停止锻炼。
烧伤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引牵、按摩、借助器械的运动等)改善病人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必须根据烧伤病人的不同病程、功能、状态和康复目标等条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选择恰当的运动方法,确定恰当的运动量及注意事项,由病人自己在治疗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训练,以改善和恢复功能,促进康复。
运动疗法对烧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合理的运动可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对关节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可激发骨质生成和防止骨质疏松。
能松懈某些粘连,增加胶原组织的延展性,从而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除此之外,运动治疗还可改善病人的躯体能力,改善病人的肺部功能,增加呼吸容量。
锻炼病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
提高病人完成自立生活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1.掌握好适应症运动治疗的效果与是否正确的掌握适应症有关,对不同病情的烧伤病人应选用不同的运动治疗方法。
2.循序渐进运动疗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提高适应能力。
因此,在实施运动疗法时,应做到内容应由少到多、程度由易到难、运动量有小到大,让病人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3.持之以恒运动疗法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后才能显示出疗效,因此,在确定运动治疗方案后,要坚持治疗才能积累治疗效果,切记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
4.个别对待在运动治疗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例如: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即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才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保障。
5.及时调整运动治疗开始后,应根据病人的实施情况,定时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治疗的内容,持续时间,难易程度等。
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案应将康复评定贯穿于治疗过程中,即以评定开始,又以评定结束。
运动治疗的种类1 .保持体位烧伤早期病人由于体弱和创面的因素,不能进行主动运动,长久制动将导致关节挛缩,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必须用绷带、布垫、夹板、矫形器等维持肢体在恰当的位置,预防关节挛缩。
各部位正确体位如下:头:仰卧位时使头居正中位,避免耳部受伤。
俯卧位时使头居中吊带悬吊前额以支持头重,颅面悬空。
肩:用枕头或夹板使肩保持外展90度和外旋位。
肘:一般情况或肘屈侧烧伤时均使肘保持伸直位,伸侧烧伤时保持屈肘90度。
腕与手:手背烧伤时,用夹板使腕关节处于掌屈位20 ~30度,掌指关节屈曲50~70度,指间关节伸直,拇外展。
掌侧烧伤时,用夹板使腕关节背伸30~49度, 掌指、指间关节均保持伸直位,拇指水平外展。
髋:以枕头保持仰卧位伸直,防止内外旋。
膝:以夹板或制动器保持伸直位或轻微屈曲。
踝:以夹板或足托保持旋中背伸位。
以上体位需持续至下床后一段时间,出现挛缩时予持续牵引。
瘢痕涉及两个关节时,应该两个关节同时牵引。
2•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人体在运动方面的活动能力与关节、肌肉、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有密切的关系。
正常关节固定4周,由于致密结缔组织的形成,关节即出现活动受限。
运动的目的是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保持肌肉力量和功能。
运动应在入院后尽早开始,尽可能进行主动或助力运动,只有病人不能主动运动时才进行被动运动,但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发烧时(体温超过38摄氏度)不宜运动。
运动应包括未烧伤的部位,在物理治疗师或作业治疗师的指导协助下每日进行2次,其于时间有护士,家属和病人自己进行,被动运动必须活动病人的每个关节,做各个轴向的全范围活动,每次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次在极限位置停留1—2S。
在运动治疗时应注意观察脉率、血压、呼吸等。
烧伤病人的运动若无禁忌症则越早越好。
烧伤病人在病情允许下,应尽早开始起坐和直立训练,以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首先使病人处于半卧位,直腿坐位,逐渐转为坐于床沿而垂足位,最后达到直立位。
3.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Joi nt mobilization )是指康复专业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烧伤后期关节功能障碍,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应有专业治疗师操作,其手法分为4级。
对烧伤病人有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