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治疗简介

介入治疗简介

什么是介入治疗什么叫介入治疗?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呢,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疗。

“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介入治疗的优点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

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

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介入治疗分类: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什么是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什么是血管性介入技术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介入放射学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

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

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

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由来和发展“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

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

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

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的特点介入治疗特点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

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缺点1、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

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千元以上。

1.什么是介入治疗?您也许知道内科的药物治疗、外科的手术治疗、放疗科的放射治疗……可是不一定听说过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呢?介入治疗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

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2.介入治疗学: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象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沿学科,有学者谓之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

由于其近10几年的迅速发展,对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介均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尤其在肿瘤的诊疗方面,介入放射学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临床医学专科之一。

介入治疗的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

如肿瘤,介入治疗可将几种最有效的抗癌药搭配在一起,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把抗癌药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组织。

这种疗法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对全身毒副作用小,使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另一方面,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饿死」。

这种化疗性栓塞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或不宜手术的肝、肺、胃、肾、盆腔、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3.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中的栓塞疗法,对各种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等,有很高的治愈率;对各种出血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引起的咯血、口腔出血,妇产科疾病或产后引起的大出血,外伤所致的内脏出血等,有着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已基本取代手术治疗。

人体有许多"管道",除了分布十分广泛的血管分支外,还有食管、气管、胆管、输尿管、鼻管等各种管道。

人体管道的狭窄所引起的疾病很多,如血管狭窄会引起高血压、食管狭窄会引起吞咽困难、胆道狭窄会引起梗阻黄疸……,这些窄了的管道靠吃药是难以疏通的,而手术又创伤大、风险大。

介入治疗可以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管道,也可以在管腔中置金属支架建立人工管道。

以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为例,治疗时,医生穿刺股动脉后,在高清晰度X线机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置入肾动脉狭窄处,然后推出压缩在导管内的支架;支架在一经推出,即膨胀到原设计尺寸,并稳定、均匀地撑开狭窄处;血管通畅后,就能有效地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

4.目前发展介入治疗的主要项目(1)消化系统--肝、胃、胰、肠等部医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和栓塞术;食管、胆道良恶性狭窄和梗阻的扩张和支架治疗;肝血管瘤、肝囊肿、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

(2)呼吸系统--肺癌的介入化疗和栓塞术;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气道良恶性狭窄,梗阻的扩张和支架治疗。

(3)循环系统--动、静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治疗;急、慢性外周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外周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的栓塞治疗。

(4)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窦瘘等)的栓塞术;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溶栓术。

(5)骨与软组织系统--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和栓塞术;椎体成形术(针对骨质疏松、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椎体塌陷和椎体血管瘤);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6)泌尿生殖系统--肾、盆腔、乳腺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和栓塞术;子宫肌瘤的血管内的栓塞术;,肾囊肿的介入治疗,盆腔出血的介入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