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最终版)
组织形式
时间 分配
一、课 1.回顾课前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代表主持。 5 分
题 导 2.总结、评点课前学习的情况。
钟
入 3.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疑 1.随机选取(1B 做错的)3 名同学,其中 1 学生结合 PPT 展 15 分
难 突 名结合 1B 给全班同学解释本课的重点—— 示
钟
破 对仗,其它 2 名补充说明自己的思路。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A(2014 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 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 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3
我会学习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2B(2009 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 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
教师办公室对联:
五、课堂活动流程设计
活动 环节
具体步骤
2C( 模拟题)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词序、 句序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 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 ,此 间有尧天舜日。
口头作答。
2.全体同学评价这 3 位同学的思路和答案,
总结其中的规律和规避错误的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代表口头作3.如上述流程完整 2B 分析。
答
4.老师精讲点拨。
板书答案
口头分析
三、能 1.学生独立完成 1C、2C 两题。
书面作答
力迁 移
1C(2014 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 口头分析
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10 分
反复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巧解高考对联题 002》(北京高考 钟
对联讲解)和《巧解高考对联题 003》》(山东高考对联讲解),
完成相关问题 。
(1)对联对仗的特点主要有:
a.字数相同,________
b.词性相同,________
c.内容相关,________
d.声调相反,________
(2)如何确定任意两联是不是一副对联?
九、评价设计
1. 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3+3+4=10 分) 2. 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相结合。(各 5 分) 3.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学科 总课时
“我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v5
高中语文
教学内容
共1讲
翻转课时
巧解高考 对联题
第1讲
一、学习内容
对联具有对仗工整,言简意深的特点,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高考中的重要题型,因平仄问题过于繁琐,也是 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一个题型。本课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八、问题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问题设计采取了分层和递进的方式。1 题和 2 题之间是难度层升级关 系,每题的 A、B、C 之间同一难度层次内的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递进关系。 1B 由课前做错的同学分析,既能遵循问题来自学生的原则,又能暴露学生在分 析中的问题所在,为合作解疑明确了标靶;学生分析、老师点拨相结合,能够及 时、准确的解决学生的疑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活动流程设计
活动
环节
1
我为题狂
具体步骤
时间 分配 3 分钟
观看《巧解高考对联题 001》视频,了解对联的常见种类和高考
的主要题型。
2
牛刀小试
独立思考练习 1A2A,写下自己的答案。
4 分钟
1A (2014 北京)以"冬尽梅花点点"为春联的上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
联?( ) (2 分)
2.小组内部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思路、答案
4.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相机点拨。
四、反 1.回顾、思考自己做题的得失。
独立完成
思 总 2.分析别人做题的优缺。
书面作答
结 3.整理完善自己的学习笔记。
六、学习环境设计
1. 配置投影仪的多媒教室。 2. 学生秧田式排座,相邻前后 4 人为一小组,8 人为一大组。 3. 由课代表确定本课的主持人。 4. 由组长安排好本组本次代表发言人。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对联题的题型,理解对联的对仗的特点。 2. 掌握解答高考对联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字、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品德。 学习重点:对下联的基本方法——实例讲解。 学习难点:对联的平仄——化繁为简,只看最后一字。
三、学情分析
1. 对对联的有初步的了解 2. 对对仗理解不够准确 3. 对上下联排序比较困难——不懂平仄
20 分 钟
5分 钟
七、设计思路说明
1.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ARC) 2.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原则。(ARC) 3.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原则。(ARC) 4.多元评价,互助共进的原则。(ARCS) 5.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ARCS)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的 参与课堂的交流学习,在合作条件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得到情感 的愉悦和满足。
(3)如何确定对联的上下联?
4
我会思考
2 分钟
(1)老师的解题思路和你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的方法更巧妙,
请写下你的解题思路。
(2)看视频后,你还有什么疑难吗?整理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解决。
5
我会做题
4 分钟
1B(1987 全国卷)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