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动态监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基础,是草原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草原区人口增长和人类对草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具备资源评估、环境诊断、载畜量调控、自然灾情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相结合的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系统,为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草原资源与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处理人类经济活动与草原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目前我国的技术持有情况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对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确定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的技术路线是: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即3S技术,构成技术平台,利用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信息采集、定位、传输、存贮、管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化的运行网络,以保证草原资源与生态信息的准确、快速和畅通,最终实现网络分级共享,为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草地资源的背景草原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由北向南水平分布为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而垂直性分布规律,则随山地在不同高度的水热条件制约发育为荒漠、平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山地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等垂直带类型。
由于各大山地的地理位置、水文结构、大气环流形态各异,造成天山、阿勒泰山、昆仑山等山系的草原垂直带各具特征。
二、监测的目的与任务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是一项技术水平高,工作难度大,科学性、实效性、政策性强,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
工作的进展与水平,直接关系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交监测报告,为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通过监测对草地进行综合性评价1、植物群落组成的评价;2、草地退化程度的评价;3、土、草、畜的评价;4、草地经济植物学等级评价;5、草地地面条件的评介;任务:1、监测草地初级生产力空间格局变化和牧草长势,分析影响草原生产力变化的原因,评估草原承载能力。
2、及时、准确掌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生产力及动态变化情况。
3、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生态监测,从工程启动开始,逐年进行评价分析。
三、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我国于1983年至1992年开展了地表覆盖动态区域分异规律的研究及应用。
在利用遥感监测中,主要利用NOAA-AVHRR数据和TM(ETM)数据结合进行。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TM(ETM)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和AVHRR 数据的时间高频率的特点综合起来进行草原的季节性监测。
利用3S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草原资源面积、类型、第一性生产力、退化、草原建设和利用情况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80年代开展的全国首次草原资源调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形象地反映了近二十年来草原资源与生态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草地年、季、月度变化成因,为3S技术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监测信息源1.空间数据(1)遥感数据:以NOAA/AVHRR、EOS-MODIS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TM或ETM+等影像数据作为典型地区或特殊功能区域的主要信息源或补充信息源。
2.地面数据(属性数据)(1)不同草原类型面积数据;(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3)地面样地、样条草原生产力观测数据;(4)地面草原光谱测试数据;(5)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等。
四、地面生产力监测布局草地监测布局原则要兼顾不同草地类型,覆盖全疆不同地貌类型包括各大山系与盆地等不同自然地理区域,要控制牧业县和易灾县,从而使所获得的地面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
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其利用方式:确定监测布局,即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围栏封育草地、飞播草地、退耕还草草地、禁牧轮牧草地等工程的面积、生产力、植被覆盖率动态变化情况等。
类: 具有相同水热大气候带特征和地带性的草原植被特征,或具有广域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原,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
型: 在草原类的范围内,草群植物主要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的草原。
草原型是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的基本单位。
五、草地生产力监测的内容草地生产力季节间和年度间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生产,通过监测则可确定合理的载畜量,以适度利用草地,确定适宜的牲畜养殖数,减轻草地的压力。
1、测产时间每年5月开始,1个月测一次,一直测到牧草停止生长为止,山区9月,平原区10月份结束,全年共计6次,每月15号开始做测产,前后不能超过2天。
2、测产样方的布置(1)面积:矮小草本和小半灌木草场测产样方面积:草甸0.5m2,草原1m2,荒漠草原2m2。
(2)测产围栏框:草甸 长×宽×高 1米×1米×1.3米草原 长×宽×高 1.2米×1.2米×1.2米荒漠草原 长×宽×高 2.2米×2.2米×1米以上测产围栏框各做5个3、测产取样的方法(1)对天然草地的测产用 1:10万草地类型图,选择好要监测的草地类“型”,将做好的围栏框在每年牧草返青时随机放在草地上,到测产时对围栏内进行测产,每次重复三次,然后对围栏外做对照测产,也是重复三次,测产结束后把围栏框随机放在其它地方,但不能放在测过产的地方。
(2)对生态工程的草地测产对改良草地、休牧草地、划区轮牧草地,它们都已经大面积围栏,但还在放牧利用,所以还要放围栏框,测产取样的方法和天然草地的测产方法一样。
对禁牧草地、飞播草地,它们也都已经大面积围栏,因为不放牧利用,所以不用放围栏框可以直接随机选点测产,然后对围栏外做对照测产。
(3)设立草地监测标志在每个监测点上立一个牌子,牌子宽1米,高0.5米,离地面1.5米,牌子上面写明草地监测项目、时间等。
4、测产样方表的描述与记载按照表格要求认真填写每项内容,标明样地及样方经纬度及所在地形图的图幅号、省(区、市)、地(州)、县(市)、乡及小地名,以及样地距明显地图参照点的方位。
对样地景观进行整体描述:用GPS确定经纬度、海拔;描述样地地形地貌、利用现状、季相、群落结构、土壤特点及监测样方所处的坡度、坡向、坡位,记载植物种类、测量的高度、盖度、物侯期等,按照先测样方框内,再测样方框外,最后测定植被群落的频度。
5、剪割和称重样地测产依植物种分别剪割称重,再将每一种植物分别装入布袋中,放在阴凉处风干,风干后再称重。
6、照片资料的提取为了对全年的样地景观和监测过程有一个详尽、形象的了解和认识,每次测产时对样地景观及测产情况拍摄工作照片,并对监测的草地主要植物种进行整株及花、果、实拍摄。
填表说明:(1)、 地貌: 通常分为平原、山地等。
平原,它的范围一般指在人们视线(约30~50公里)范围内,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差在50米左右。
山地,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差别,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
一般认为:高山――海拔高度超过3000m,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山坡陡峭。
中山――海拔高度在1000~3000m之间,相对高度为500~1000m。
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相对高度200~500m,山坡较为平缓,与丘陵常无明显界线。
盆地――它的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好似盆状地貌便叫盆地。
(2)、坡度:指山地的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
在地形图上量取或实地用仪器测量,按度记载。
(3)、坡向:分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无坡向。
在地形图上获取或实地用仪器确定。
(4)、坡位:分脊顶,上坡、中坡、下坡,谷,平地。
(5)、坡形: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凸形坡、复合形坡(阶段形坡)。
(6)、草地利用现状:放牧草场、割草场、兼用草场或良草场。
(7)、季相、外貌特征:季相是指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外貌。
草场植被常因次优势植物的物候期不同,成其是开花期的相互交替出现,而影响整个群落外貌发生变化。
在调查中应描述群落内主要植物的花、果实、叶和枝干的色调组合特点。
(8)、动物活动(鼠、虫类等):主要记载其穴的数量及对草场的影响程度。
动物穴数量可以分为少(个别)、较多(1—2个/100平方米),很多(30—50个/100平方米)和极多(>50个/100平方米)。
描述昆虫的基本情况(有害虫和有益昆虫要分别记录)。
(9)、地表特征:包括土壤表面上的死覆盖物种类(森林中的落叶层、草本植物枯叶、半灌木的小枝、有机杂质、雨水或洪水的冲积物等)、覆盖面积、厚度和腐烂程度。
特别要注意土壤侵蚀程度的记载,包括水蚀、风蚀、蹄蚀程度(形状、大小、分布)侵蚀原因以及散布土壤表面的各种土丘、草丘、石块等的大小,数量和所占面积的比例。
(10)、分盖度:指样方内各种植物投影覆盖地表面积的百分数。
在各种植物很少重叠的草群内,分盖度之和应等于或略大于总盖度;在各种植物互相重叠很多的草群内,分盖度之和一定大于总盖度。
(11)、多度:指在样方内各个植物种的植株或株丛的数量。
草场资源调查可采用“记名记数法”测定。
一般禾本科丛生牧草应统计丛数;根茎型的只记株数;一年生植物只计个体数。
(12)、物候期:指草场资源调查时期内植物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
记载时应以大多数植物个体为准,对少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也应注明。
物候相可分为营养期、现蕾期、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成熟期等主要阶段。
样地基本特征登记表表1项目名称 样地号:年月日测定人:行政单位: 省县(市):乡 村 小地名:图幅编号及图名:样地面积: M2经纬度: 1. 2. 3.4. …地貌:地形:样地海拔高度(米):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草原类名称:草原型名称:草原改良情况(改良措施、时间、次数和主要技术指标等):草原利用现状(放牧场、割草场、兼用草场):载畜量:8样地基本特征登记表表2季相、外貌特点:动物活动(鼠、虫类等):土壤类型名称:土壤质地:土壤表面特征:9矮小草本、半灌木层植物组成记载表表3 监测人:样地号:样方号(重复样方号):日期:年月日样方面积: m2 层高: 1、 3、 cm2 、总盖度: %(平均高cm)植物名称层叶层盖度%多度生活力物候期生活型生殖枝10矮小草本、半灌木产草量生长期测定记载表样地号: 产日: 月日 测产面积:方1(g/m 方2(g/m 2方3(g/m 样地平均(g/)表4 测定人:测期 年 m 2 样2) 样) 样2) m 2植物名称鲜干鲜干鲜干鲜干 可食产量 不可食产量 毒害草产量植物频度样方表表5 监测人:样地号:监测日期:年月日植物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牧草适口性访问记录表访问日期: 年 月 日表6访问地点:被访问人姓名、职业:畜种:种名 其它语种名春、夏、冬在草群中所起的作用、秋 优良中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