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第一节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八)扶植推进
(九)优化环境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思考训练
分裂的细菌 有一种细菌,每经过1分钟就会分裂成2个细菌;再经过一 分钟,又会各自分裂,变为4个细菌……经过1个小时,就装满 了一个培养细菌的瓶子。 问:用同样的细菌,从最初两个开始分裂,直到装满同一 个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第一节 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二)创新技法的发展
在德国: “自律训练法”、 “概念组织法”、 “思想会议法”、 “系 统创新法”、“使用价值分析法”。
在英国: “是、否、也许法”、“垫脚石法”、“自由输入法”、“向 概念挑战法”、“确定问题法”、“挑错法”、“组合法”、“需要探索法” 和“评价法”。
加拿大和苏联:1960年代 “睡眠思考法”,1946年创立“物场分析理 论与方法”, “七步搜索法”(1965年)、“偶像性现象彩环法”(1972 年),1976年提出“十进位矩阵搜索法”。
第三节 设问检查方法与组合创新方法
一、设问检查法 (一)设问检查法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是抓住声音、颜色、气味、形状、材料、 大小、轻重、粗细、上下、左右、前后等食物的基本属性,从 而检查事物存在问题,寻求最佳解决答案。这种方法不把注意 力集中在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突破框架,大胆想象,借助类 比、联想、组合、分割、移花接木、异质同构、颠倒顺序等各 种思维技巧寻找答案。
第九讲 创新方法
第一节 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一、创新技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创新技法的产生
1938年( “头脑风暴法”)——1941年《思考的方法》—— 1948年《所谓创新力》——1953年《实用的想象》——建立 了系统的理论——经推广向各类大学、产业界、联邦政府普及, 从而在美国掀起了开发创新力的热潮——该潮流在20世纪60 年代相继席卷全球。
模例学导方法 切割重组方法 设问检查方法 组合创新方法 想象思维方法 逆向转换方法 分析列举方法 类比方法 智力激励方法 卡片整理方法 模拟创新方法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一、模例学导方法的含义 引导学员发明多功能台式打火机等新产品。这种通过发
明创造提高人的创新力和创新素质的方法称为“模、例、学、 导”法。
第三节 设问检查方法与组合创新方法
一、设问检查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设问检查法的主要设问类型
1.现有东西是否有其他用途? 2.现有东西能否借用?
思考训练
移动核桃 有3堆核桃,每堆各有22、14和12个。要求移动3 次核桃,使每堆的数量相等,同时必须遵循以下条件: 这堆核桃有多少个,那么从另一堆移过来的核桃也只 能是这个数。 怎么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5分钟)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未移动前
第一次 第一次后 第二次 第二次后 第三次 第三次后
(一)模——知识(方法、工技)模块 用模块概念,应用创新发明及相关学科揭示的规律、原理、 方法和技巧,根据创新力开发的需要而编制的创新知识单元。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一、模例学导方法的含义
(二)例——示例、例子 通过总结创新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所形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对
今后的创新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三)学——通过学习提高创新发明能力 借助知识,经过调研生产经营或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参与创
第一节 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二)创新技法的发展 在美国:1942年茨维基制定了“形态分析法” 1944年,科学家戈登提出了“提喻法” 1957年美国陆军开发了“5W1H”法 1963年研究出“PATTERN”法、1964年兰德公司开
发了“德尔菲法” 。 在日本:1944年《创新性研究方法》 1955年提出“等价变换法” 1965年制定了“KJ法” 1969年提出了“ZK法”、1970年提出了“NM法”。
新开发活动。 (四)导——具有激发、提示、释疑、引导等含义 应用设问、质疑、引导、演示和反思的教学手段,将意识行为引导到生
产经营或事业目标的轨道上。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二、模例学导的技法模式
(一)开发设计
(二)模例选择
(三)创新测评
(四)动力激发
(五)转化意识、树立志向
(六)择机发挥
(七)传授知识、培育技能、训练思维、导向行为
三、切割重组法
切割重组法是指通过改变(切割、分界)物(群)体构成, 然后将分割元素重新组合,借以创新事物,提高群体创新力的 方法。
两种切割重组:一种是物体或产品功能、结构的分解重组, 这种方法是企业普遍开展的优化组合、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常 用的方法。另一种是群体的拆解与组合
第二节 模例学导方法与切割组合法
第一节 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二)创新技法的发展 在中国: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开始引进创新工程与技法理论。如
陈树勋的《创新力发展方法论》,纪经绍的《价值革新与创新 力启发》。
20世纪80年代对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法的翻译——20世纪90 年代末期,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逐渐把创新创业教育 纳入其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各类创新团体和学会相继建立, 创新技法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
第一节 创新方法及其分类
二、创新技法的分类
自由联想法(包括头脑风暴法、KJ法)
日本电气通 信协会《使 用创新型技 法》的分类
强制联想法(包括查表法、焦点法) 设问法(包括戈登法、德尔菲法) 分析法(包括列举法、形态分析法)
类比法(包括提喻法、等价变换法)
其他方法(包括网络法、反馈法)
国内常 用的创 新技法
12
12 12 12+12 24 24-8 16
14
14+14 28
28-12 16 16 16
22
22-14 8 8 8
8+8 16
备注
第三节 设问检查方法与组合创新方法
一、设问检查法
(一)设问检查法
针对所需解决问题,逐项对照检查,以期从各个角度较为周 密系统地进行思考,探求较好的创新方案。是对拟改进创新的 事务进行分析、展开、综合,以明确问题的性质、程度、范围、 目的、理由、场所、责任等项,从而使问题具体化。如5W1H 法是从事物的本质(what)、主体(who)、物质运动的基本 形式,时间和空间(where、when)、事物发生的原因(why) 和方式(how)等几个角度提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