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在杂交育种实验中的贡献
张龙国
(甘肃农业大学,730070,兰州)
摘要:小尾寒羊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性。
近年来,我国引进许多国外品种进行肉羊和细毛羊的育种工作。
所以,利用小尾寒羊开展育种工作,进行杂交改良,能很好的解决国内缺乏优质肉用专用型绵羊新品系(种)的现状。
关键词:小尾寒羊杂交育肥改良
一、小尾寒羊概述
小尾寒羊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 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
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
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银子”。
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其数量目前已达200万只以上。
二、当前养羊业分析
当前,养羊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均具有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
我国养羊业虽然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个体产肉量水平仅是发达国家的63%,肉羊生产存在效率低下、良种化程度不高、个体胴体重小等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羊业就紧跟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并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质细嫩和繁殖力高等特点的专门化肉羊品种,用于提高内蒙古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
近年来我国相继引进了德国肉
用美利奴、肉用杜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夏洛莱以及东福里生等国际著名的优质肉用绵羊新品种,广泛开展肉羊新品种培育研究,以解决国内缺乏优质肉用专用型绵羊新品系(种)的现状。
三、小尾寒羊与其他品种杂交实验
1、杜泊羊与蒙古羊及小尾寒羊杂交育肥试验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院周璇、田瑛等人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杜泊羊(♂)×蒙古羊(♀)、杜泊羊(♂)×小尾寒羊(♀),即杜寒、杜蒙杂交90日龄断奶育肥羔羊进行随机抽样,其中,抽取杜寒公羔18只,母羔17只,杜蒙公羔18只,母羔17只,然后对其称重并记录。
将这些试验羊放在相同的舍饲饲养条件下饲喂,60d后再次对这2个品种的公、母羔进行称重并记录,分别计算这2个品种公、母羔在相同舍饲饲养条件下60d的增重,计算其平均体重及日增重,并对其公、母羔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而对这个品种的羔羊育肥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杜蒙杂交育肥羔羊150日龄的平均体重、日增重以及60d增重显著高于杜寒杂交育肥羔羊。
2、夏洛莱与小尾寒羊杂交育肥试验
山西省长子县畜牧服务中心人员崔承芳选用夏洛莱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用小尾寒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交配做对比,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其产的羔羊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繁殖及羔羊成活率产羔率小尾寒羊纯繁组220%,夏寒
杂交组205%,两组差异不明显( P> 0.05) ,保持了小尾寒羊繁殖率高的特性。
羔羊成活率纯繁组86.36%,夏寒杂交组95.12%,比纯繁组提高6.76 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 P>0.05)。
(2)体型外貌 6月龄杂种羔羊体尺指标,除体高低于寒羊外,其它各项指
羔羊具有明显父本特征,肉用体型明显,标都显著高于寒羊( P< 0.05)。
夏寒F
1
肋骨开张,后躯宽大,肌肉发达,四肢较短,从后面看呈倒“U”字形,显示出良好的肉用体型。
(3)初生重及肥育情况死亡羔羊一律剔除,以6月龄出栏时羊只为基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寒F
羔羊初生重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
全程日增重:
1
夏寒F
比寒羊高94.33g,提高57.81%, 差异极显著( P< 0.01)。
1
3、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改良试验
康保县畜牧局工作人员翁徕、张首选择饲养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相近的3个小尾寒羊养殖专业村,以相同条件分别饲养,小尾(♂)×小尾(♀)为对照组,特克赛尔(♂)×小尾(♀)为第Ⅱ试验组,德国肉用美利奴(♂)×小尾(♀)为第Ⅱ试验组,无角道赛特(♂)×小尾(♀)为第Ⅲ试验组。
每组随机抽查统计10 只可繁母羊产羔情况。
用优秀肉用种公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其后代克服了小尾寒羊前胸狭窄、胁骨开张不够、斜尻等缺陷,具备了良好的肉用体形。
杂交羔羊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小尾寒羊羔羊,三月龄时,每只杂交羔羊比小尾寒羊羔羊平均重4 kg,杂交羔羊四、五月龄时,虽然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养殖户缺草少料,饲养条件差,但和小尾寒羊羔羊比较也有一定优势,平均体重 2.6 kg。
从外形观察可以看出,杂交羔羊毛的密度大于小尾寒羊羔羊,毛被、毛丛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杂交羔羊提高了毛的质量,增加了毛的产量,预计每只杂交一代羊比小尾寒羊可增加产毛量1 kg。
4、小尾寒羊和内蒙古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育肥试验
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李英、候荩葆等人对小尾寒羊( 种公羊) 和内蒙古细毛羊( 母羊) 杂一代羔羊的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1)公羔组的平均日增重比母羔组平均日增重多20g 左右,所以用于育肥的羔羊最好选择未去势的公羔。
(2)小尾寒羊具有早熟、多胎、生长发育快等优良特性,这是进行肥羔生产的宝贵品种资源。
但若根据内蒙古的气候和结合当地的绵羊资源,采取合适的杂交组合,可培育出适合内蒙古的肉羊品种。
建议进一步研究小尾寒羊种公羊精液和血液的遗传特性,以及杂一代公羔的精液、血液、母羔血液的遗传特性。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小尾寒羊的生产性性能、我国当前养羊业、运用小尾寒羊和其他品种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小尾寒羊的利用价值不可忽视。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尾寒羊的杂交育种工作,同时做好纯种保护工作以及其他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璇,田瑛等。
杜泊羊与蒙古羊及小尾寒羊杂交育肥试验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
2、崔承芳。
夏洛莱与小尾寒羊杂交育肥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2004。
3、翁徕、张首。
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改良试验报告。
张家口农专学报,2003。
4、李英、候荩葆等。
小尾寒羊和内蒙古细毛羊杂交一代羔羊育肥试验。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8。
5、张建中。
蒙古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1991。
6、纪双平。
小尾寒羊羔羊在北方高寒地区最佳育肥期初探。
草与畜杂志,1996。
7、刘根义。
小尾寒羊在东胜地区最佳育肥期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1995。
8、李玉阁。
小尾寒羊羔羊最佳育肥期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1994。
9、孟胡春。
高寒地带引入小尾寒羊纯种繁殖及杂交蒙古羊试验。
草与畜杂志, 1996。
10、王德芹、王金文等。
杜泊羊、特克塞尔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