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康震一、关于爱情我一到这里,就感觉比较魔幻,这里的气场对我非常好,这觉得成都这个地方特别养人真是的好地方,相信这里的人也好。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把文学和思想放在一起,还真是不好讲。

那些规范化的儒家思想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平时家长都爱让孩子背唐诗宋词。

但是。

我发现一个问题,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表演机器”,让孩子一首首背,他们自己则不背,只让孩子进行一场场的“背书秀”。

要问他和孩子诗到底美在哪?他只能很肤浅的说:“这个诗很有意境”。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对人的引导作用,远胜于“写得美”。

如同饭菜,对人最本质的是它的营养,而不是色泽、香味。

比如流传千年的川菜,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不仅仅在于它颜色好看、味道很好,归根结底是它对人的身体有好处,诗词也是一样。

讲任何故事,讲任何讲座,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要从大家最感兴趣的讲起,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爱情!爱情这个主题是老少咸宜的。

爱情与古典文学相当有关系,孔子也会教你如何谈恋爱,谈恋爱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心态。

我们先来看一些大家所熟悉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来自《汉乐府》,汉乐府是西汉时官府专门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的采诗官四处采诗,整理之后献给皇帝。

比如皇上听到《诗经》里“硕鼠硕鼠,勿食我粟”,知道有贪官……这些诗反映了社会现实。

这首是《汉乐府》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老天爷,我要一辈子和你在一起,如果你说要和我分手,不要钱,不要房,只要达成几个很重要的条件:山无陵,珠穆朗玛峰没有了;江水为竭,长江黄河都干了;冬雷震震,冬天打雷;夏雨雪,夏天下雪;天地合,天和地合在一块了。

这是一个爱到骨头里的人,非常的坚决。

前两句先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再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

在后五句,从反面设誓。

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

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个是多情的仓央嘉措所作。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读这首诗,让人心发软、发酸……第三,还有席慕容的。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我看到他,他不知道我在看他,这是什么滋味,成都有很多树,看到“发抖”的树,千万不能无视而过,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树木,爱护花花草草,自然界就是我们几百年前的情人。

第四种情况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鸣春雎鸠鸟,飞到河中小岛上。

姑娘文静又秀丽,真想求她结为好伴侣。

这位女子可能是位渔家女,所以她在采集水草,她是劳动人民的女儿,在不停的打水草。

看到这位渔家女又漂亮,有贤惠,就想起了可能有点事,觉得她一定是位好老婆。

晚上睡不着觉啊,总是想起她,很绵长啊。

光想是不行的,还有行动,比如一些大学生,拿着吉他到心仪的女孩窗前唱心声。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就是弹琴鼓瑟和她“套近乎”,还要敲锣打鼓让她高兴。

这首情诗和前三首不同,前三首强烈表达的是“永不分离”,而则细致描写了一个过程,我看到你→我爱上你→我想你→我睡不着觉→我采取行动。

这是很平稳、很健康、很让人放心的人,这是君子的爱情。

君子的爱情为什么是这样的?注意几个关键才词“君子”“琴瑟”“钟鼓”。

这是三千年前的“君子”,《论语》中说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德者,二是至高位者。

这里有个问题,现在要有道德,去书店买本三字经、论语,就可以学习,但三千年前,只有位高者才能读书,成为知识的垄断者,拥有知识的前提就是具有极高的地位。

这个君子就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这个女子也绝不仅仅是位渔家女。

还有一个问题,《诗经》是孔子删减过的,诗不只300篇,他对采诗官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而他整理过的《诗经》第一首就是《关雎》。

《诗经》是在西汉时候成为“经”的,西汉把五部儒家经典汇集在一起称为“五经”,它们是知识分子和“高干子弟”在学校中必读的书籍,教他们的老师叫“五经”博士。

为什么一部文学作品,在西汉的时候成为《五经》之一?《关雎》还排名第一?难道西汉的皇帝就是想教大家怎样“谈恋爱”?这首诗歌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还有“琴瑟”,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面,秦王对赵王说“听说你很会鼓瑟?”赵王鼓了一阵瑟,秦王让史官记载“秦王令赵王鼓瑟”。

赵王臣下蔺相如拿了一个瓦盆,让秦王敲,不然和秦王没完。

秦王只好敲了一下。

蔺相如让史官记载“赵王令秦王击缶”。

鼓瑟不是一般老百姓就能参与的事,帝王从事的娱乐活动决不是卡拉OK。

“琴瑟”在三千年前代表的是君子的修养。

孔子学习的“六艺”中就有“乐”“琴瑟”在这里是君子的象征,表达的是君子的心声,不像今天的“麦霸”拿着不放……“钟鼓”绝不是今天的敲锣打鼓。

钟,三千年前的编钟,是卡拉OK吗?你在卡拉OK 里面会唱《国歌》吗?《国歌》是古代属于重大的礼仪,属于政治音乐。

鼓,铜鼓,是祭祀是使用的,两面还要涂上动物的血。

敲鼓发出的鼓声可以上达天意的。

“钟鼓”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与典礼的用品。

“琴瑟”“钟鼓”都不是一般的娱乐活动。

这首诗告诉人们,追求爱情,要遵守规矩,这个规矩是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淫在这里是过分的意思,“乐而不淫”就是可以高兴,不能狂欢。

中国的节日没有一个是“狂欢节”。

春节是笼络人心的节日,植树节、劳动节、清明节、中秋节……没有一个节日带有狂欢色彩,西方很多节日本来不狂欢,都要把它变成狂欢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很多的节日是和祭祖有关的。

“哀而不伤”就是可以悲伤,但不可以很沉痛。

古人认为父母去世,不吃饭不睡觉,搞得很瘦弱,这是不孝,这是不尊重父母。

你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把身体搞坏的,这是不孝。

“险而不怼,怨而不怒”,遇到险要的事情,不要惊慌,特别生气的时候,不许发怒。

中国人特别含蓄,特别有忍耐力,这不是要把人憋成神经病,而是说一个人的情绪、一个人的反应、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是思想,应该处在最平衡、最健康一个点,这叫“度”,绝不能过犹不及。

什么是最健康“度”和最平衡的“点”?这是一种协调。

比如你长到1米8,大家觉得很好,如果长到2米、3米,大家只有默默的看着你,表示同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险而不怼,怨而不怒”不是要把人憋疯,而是要寻找情绪最健康的点。

孔子说得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不合规矩的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行动。

什么是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史记·孔子世家》)”,当君王的明白自己的职责,当臣子的明白自己的位置,当父亲的要有自己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所有的社会分工都合理了,每个人都找到能够发挥自己能量的最佳位置,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指等级划分,而是指社会分工。

每个人在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

(论语·为政)”。

做任何事都要走最健康的道路,这是中庸之道。

“中庸”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既不左,又不右,而是选择最健康、最适应的道路。

最适合的道路是什么?“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努力的克制自己多余的欲望,让它符合规矩,最后达成“仁”的境界。

“仁”最高境界就是社会大同,每个人互相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我们就知道《关雎》是在讲什么?追求爱情也要符合规矩,是你的就是你的,绝对跑不了。

这《诗经》第一课就是讲社会和谐,就是讲规矩。

只不过讲爱情,让大家容易接受。

这是用爱情的外形套儒家的思想。

儒家思想就是这样通过诗歌体现出来的,并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

二、“是生存还是毁灭”屈原屈原知道楚国灭亡,就自杀了。

屈原把楚国当成自己的家,他是楚国最核心的贵族,楚国没有了,家庙的没有了。

秦灭六国,不但占据六国国土,统治六国国民,而且毁掉六国贵族的宗族。

现在讲秦国统一六国,有伟大的贡献: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的宽度。

但是这对于楚国来说,就是灭了六国,灭了种,屈原就自杀了。

屈原在自杀前,写的《渔父》表达了他的心声,让我们看到战国时代不同的思想交流。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流放,在湘江边上溜达,边散步边吟诗歌,形容很憔悴。

出现一个打渔的(在古典诗词里出现打渔的,大家一定要警惕啊!绝对是人乔装改扮的!)他问屈原,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三闾大夫是楚国管祭祀的官,这是一个核心官职,处于决策层相当于问你不是常委委员吗?怎么在这里?其实,一个渔父怎么认识屈原,应该是屈原在和他自己对话。

)屈原回答,这个世界很污浊,只有我是清白的,大家都喝高了,只有我是醒的,所以我被流放了。

渔父说,你真傻,聪明人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大家都浑浊了,就在身上涂泥巴,和大家一样浑浊不就完了。

大家都喝多了,你多喝两口,把自己喝高了,不就没事了。

何必假深沉,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

屈原说,我宁可投身湘江,到鱼肚子里去。

他不是终结自己的生命,而是到鱼肚子里去,和这个世界隔绝,保持他的清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