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篇一教学要求: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联络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⑷引导学生凭仗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络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⑴朗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浏览本文,知道问与思的亲密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⑴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⑵板书“学与问”,教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发问)⑶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齐读课习题。
⑷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⑸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分明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⑴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实验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⑵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归纳。
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照应。
⑶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好”就是“喜爱、喜欢”的意思。
齐读词语两遍⑷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诵答复。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爱“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
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中小学生有问习题要请教他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
“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⑵(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
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⑶同学们,看了方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获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⑷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讨论。
(好问。
)⑸你从哪里领会到他的好问的?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习题多,提出的问习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习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对问习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习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爱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习题呢?⑶指导朗诵。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诵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⑷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⑸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⑹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方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⑴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老师接读——拜“能者为师”)⑵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的确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论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教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朗诵②理解:什么叫“能者”?(的确能给他人启发,给他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论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的确能给他人启发,给他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教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⑶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解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教师。
说明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屈辱。
齐读⑷小结:看来,遇到了问习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⑴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取得问习题的答案。
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楷模。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⑵练习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答复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六、总结归纳拓展:⑴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⑵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
(出示名人名言:)(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3)提出一个问习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习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发问。
——普列汉诺夫七、作业:过渡:下面教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
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
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
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
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
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假设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情谊揭示: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板书勤学好问2⑶学与问能者为师观察思考篇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络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仗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络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提醒课习题:18学与问3、发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络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飞翔、健壮、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抵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爱“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中小学生有问习题邀请叫他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答复。
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健壮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⑴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诵。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发问:我们新一代的中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4)问:向谁问?(5)联络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⑶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络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答复的?(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⑷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朗诵课文,总结归纳全文,布置作业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好问教学后记:篇三一、直奔观点,感知“学与问”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⑵这是篇说理文章,之前也学过许多这类型的文章,有哪些?--《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回顾一下,这类文章都有什么特点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板贴)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快速阅读课文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观点,告诉了我们取得知识的两个重要路径,一个是--,一个是--⑷紧随观点,作者还写了一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指一人),你来读一读。
这句话怎么来理解?请大家自己再读一读,思考一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①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扣住“金钥匙”“铺路石”来领会问的重要性)说明“问“”是很--重要从哪里看出问很重要啊?②你能告诉大家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问的重要?(比喻)说理文的语言也是很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