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高分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高分解题技巧


②很多情况下,对答题者来说,题目中的很多信息既是 一个提示,也是一个限制,而这些信息常被考生忽略, 导致失分。
例 2 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
响”,特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试管内基质 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上述实验 结果表明, 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 为进一 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请完成 下列实验:
答案
(1)温度、光照强度、水分等
(2)没有光照,光反应
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H] (3)植物 A 细胞中的 C3 含量基本不变,植物 B 细胞中的 C3 含量下降 和 C6H12O6 提高温度 植物 A 细胞中 CO2 浓度没有变化;植物 B (4)炎热干旱 (5)1.4 增加 CO2 浓度或适当 吸收的 CO2 量减少,C3 的生成量减少,同时被还原成 C5
(1)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 (2)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 (3)实验分两组: 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 乙组若干试 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 结果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表明圆褐固氮菌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技巧阐释
本题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提示”了我们如何作
答。第一个提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 生根物质”, 为步骤(3)中加入的物质是步骤(2)中的“菌体”还 是“滤过液”进行了“提示”,因此加入的物质应该是“分泌 的促生根物质(在滤过液中)”。第二个提示:步骤(3)中的“乙 组若干试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再分别加入”暗示了不同试管 中加入的物质有差异,再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可知,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生根的作用不同,因此很容易联想到 加入的物质是“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这一答案也“暗 示”了步骤(4)中乙组的结果:部分枝条生根。
(3)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和严密 性。 如问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应该准确地答 出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或 Y 染色体上, 而不要笼统 地答在性染色体上。另外达到这“五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 量用题干上或教材上的概念、原理和结论性语句作为问题的 答案。因为这些语句都是经过命题专家或编写教材的专家反 复推敲出来的,能充分体现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等。
例 1 景天科植物 A 有一个很特殊的 CO2 同化方式,夜间 气孔开放,吸收的 CO2 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 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 CO2 用于光合作用, 如图二所示。 十字花科植物 B 的 CO2 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影响植物 A 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 (2)植物 A 夜间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 C6H12O6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午 10∶00 点时, 突然降低环境中 CO2 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 内,植物 A 和植物 B 细胞中 C3 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 A 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 物 A 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 B 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 谢数据为: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为 0.4 mol/(cm2· 小时)。光饱 和时的光照强度为 2.5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为 3.0 千勒克司时光合 作用释放的 O2 量是 1.0 mol/(cm2 叶· 小时),当光照强度为 2.5 千勒 克司时,植物 B 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量是________mol/(cm2 叶· 小 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全效率,可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在上午 10∶00 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 CO2 浓度”,该信 息是第(3)小题的重要解题依据,由于植物 A 气孔白天关闭,无 法吸收空气中的 CO2,所以降低环境中的 CO2 浓度,对植物 A 的暗反应没有影响。三是“植物 A 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 的环境是相适应的”,该信息是解答第(4)小题的重要依据,我 们思考为什么植物 A 的气孔白天反而关闭呢,可能是它生活在 炎热干旱的地区,气孔白天不关闭就会导致植物 A 因蒸腾作用 失水过多而死亡。 四是“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 2.5 千勒克司”, 该信息是解答第(5)小题的重要依据,由于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 为 2.5 千勒克司,所以光照强度为 3.0 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 的 O2 量和光照强度为 2.5 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量一样 多。
(3)提取信息要全:要从文字、附图、附表、曲线甚至是几 个小题之间的关系、答题的要求中获取信息。另外,还要 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词语或语句、图表的标题部分和小字注 解部分等。(4)巧借题目上下文之间的“提示”来解题。 ①有些题目设置的情境较新,但是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就隐 藏于题目信息中,审题时必须将这些信息挖掘出来。
综上所述,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教材术语,名词、概念要写完整、准确无误。 如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应答“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而不能答成“减Ⅰ后期”等。 (2)按要求作答,问则答,不问则不答,不知道的模糊化。
问结构的就要答结构,问表现型不要答基因型。一般题中要求 回答几点,就答几点,不要多答,否则言多必失,易暴露错误。 千万别干画蛇添足的傻事,费了力不说,关键是会失分;该清 楚时要清楚,该具体时要具体。如由单倍体培育多倍体的常用 方法是什么?答“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完整,答“用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用秋水仙 素处理幼苗”, 因为单倍体一般不产生种子。 如换上高倍镜后, 视野变暗了, 这时应________。 若答成调节光圈或调换反光镜, 就不准确,正确答案应是“增大光圈或换用凹面反光镜”。该 模糊的则模糊,没有把握的知识淡化处理。如取试剂适量,浓 度一定或适宜等。
例 3 如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②题干和材料提供,考生自己组织 在一些试题中,命题者将答案隐藏于题干中,有些我们可以 直接“抄写”下来,有些需要进行筛选、组织。如果不能熟 练地掌握这个技能,就很容易造成无谓的丢分。
例 4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 素有光照强度、CO2 的浓度、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 活性、色素的数量、C5 的含量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外,对于依据表格、图解或曲线来解答的文字表述题,有些 问题还应注意根据“表格、图解或曲线”的特点进行分层(即对 统计表、曲线进行分段)表述,不能太笼统,以求答案的条理性、 严密性和完整性。对于新情境中的新问题,如新型图表题等, 要注意结合题中各种信息和相关的知识背景及理论依据答题。 对于开放性较强的创造性实验探究设计题,一定要对答案语言 的严密性、结论的可靠性及各环节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做严格的 推敲,以防用语错误。
(5)保持细心、不犯低级错误。 细心是保证答题准确性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获得高 分的基本保障。在高中生物中答题时易出现笔误的词很 多,如将“叶绿体基质”写成“细胞质基质”,将“能 量流动”写成“能量循环”,将“线粒体”写成“细粒 体”,将“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让填写序号结 果填成了结构名称等。为此,在回答问题时应予以高度 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非智力性失分。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试题特点 非选择题在知识方面突出对教材重点和主干 知识的考查,在能力方面侧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实 验与探究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 力。由于试题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考生普遍感到偏 难。长期以来,同学们对非选择题的认识和作答存在或 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误区,答题技巧和规范性方面 也有许多迷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答题效果和 得分率。
答案 (3)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 (4)甲组枝条不生根, 乙组部 分枝条生根
2.规范答题 在表述性非选择题的答题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会而不 对”和“对而不全” ,这主要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 不准确造成的。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 ①生物学专业术语或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教材中的很多生物学术语、专有名词、结论性语句都需 要我们准确记忆,否则即使会做,也很难得分。
1.认真审题,全面、准确地获取题中的信息 非选择题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全面、迅速、准确地获取信 息是一个硬功夫,审题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审题 要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审阅题干时必须将题 目给出的 “已知条件、 求解要求” 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 并画上横线,做上标记。(2)理解要准:即无偏差地领会 题意。如是“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 、是让填“序号” 还是 “结构名称” “细胞”还是 、是 “生物体” 是让写“基 、 因型”还是“表现型” 、是“个数”还是“种类”等。
技巧阐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题是材料信息题, 这类题目往往是以现代生物
科技新成果、新发现、新材料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信 息的筛选、加工、运用等能力。解题思路如下:阅读情境材 料→理解、 筛选信息→前后联系、 思维整合→确定原理→联 系材料组织答案。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有四个:一是植物 A“夜间气孔开放, 吸收的 CO2 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 和“植物 A 夜晚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 C6H12O6”,该 信息是解答第(2)小题的重要依据,抓住关键词“夜间”, 就可以答出不能合成 C6H12O6 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
(4)注意生物学科的“潜规则”。 如书写杂合子的基因型时,一般显性基因在前面,隐性 基因在后;写基因型时应将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性染 色体上的基因前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应写在 X 染色体 或 Y 染色体的右上角。在写遗传图解时一般将母本放在 前面等。正确使用单位,应用教材中统一的单位(当然在 做题时若题目已经给出单位的,应以题目中的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