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试题选 (选择 填空 判断 问答 国际音标)

语言学纲要试题选 (选择 填空 判断 问答 国际音标)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4.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5.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6.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7.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8.语音: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9.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

但还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

10.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1.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音标不同于字母: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而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12.音高: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

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13.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14.音质:音质指的是声音的基本性质。

音素就是人类语言中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

音质的不同决定了音素的不同。

15.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16.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17.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18.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

19.音位: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0.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2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22.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

23.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24.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

25.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26.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

27.词组:词和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语义规则组织起来的,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法单位。

28.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29.语素: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30.单纯词:语言中那些仅由一个语素构成或者只包含一个语素的词就是单纯词。

31.合成词:语言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称为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词和派生词之分。

32.词缀: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33.词根:词义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它可以是成词语素充任的,也可以是不成词语素充任的。

前者如汉语中的“人”、“人民”中的人,后者如汉语中“桌子”的“桌”以及“人民”中的“民”。

34.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的异同而分出的类别。

根据词的词汇意义给词划分的类别不是语法上的词类。

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等。

35.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

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36.语法意义: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的出来的意义称为语法意义。

比如books中-s这个语法形式表达的是“复数”这个语法意义。

37.语法手段:语法形式的表现手段称为语法手段。

38.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

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许多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

39.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40.语法的递归性:语法的递归性主要是针对组合关系而言的。

因此所谓的“语法的递归性”是指有限符号和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

语法的递归性保证了语言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生成无限多句子或话语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表达需要。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因而语言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随表达的需要而屈伸自如。

语言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1.句法多义:一个词语序列中内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法结构关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句法多义或句法歧义。

比如“一个学校的老师”内含两个句法结构关系“一个|学校的||老师)”、“一个|学校的|老师”。

在前者中“一个”意义上指向“老师”,是整个“学校老师”的定语;在后者中,“一个”直接限制“学校”,意义上相当于“一所”。

42.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

句法同义关系不是具体句子间的关系,而是句子格式间的关系。

比如“他打破了杯子。

”和“杯子被他打破了。

”两个句子代表的就是具有句法同义关系的两个格式(主动句格式和“被”字句格式)。

43.屈折语:“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做内部屈折。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44.孤立语:根据词的结构与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

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45.黏着语: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

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

此外,粘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

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

土耳其语的比较典型的黏着语。

46.表意文字:从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文字是象形的表意字。

可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

象形字是用和事物相似的图画来指称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

如“日、月、山、门、鱼、牛、木”等。

会意字是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来表达某个词,如“休、从、林、上”等。

47.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48.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49.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50.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51.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在谱系分类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52.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53.意译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54.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55.混合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又叫克里奥耳语。

56.语流音变: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填空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语言,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