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填空题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6.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语言,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7.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法规则是十分有限的。
8.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9.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
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送别时挥手表示致意,鼓掌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愤恨,手舞足蹈表示激动或高兴。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思维。
11.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brother 表示,汉语的舅妈、姨妈、姑妈、婶婶,英语用 aunt 表示。
12.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量词。
13.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语言。
14.任何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构成的。
15.语言符号是能记和所记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能记。
16.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17.语言符号具有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能指组合的线条性特点。
18.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词,第二级是词组,第三级是句子。
19.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0.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2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2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源、共鸣腔、发音体三大部分。
2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2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2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圆唇与否、舌位高低、舌位的前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园唇元音是 o ,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是 a ,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是 V ,舌面前高园唇元音是 y 。
28.辅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2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b]是双唇、不送气、浊、塞音,[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ts]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g]是舌根、不送气、浊、塞音,[m]是双唇、浊、鼻音。
3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p']-[p]是[±送气] ,[p]-[b]是[±浊]或[±清] ,[ts]-[ts']是[±送气] ,[f]-[v]是[±清]或[±浊] ,[t']-[k']是[±舌尖中]和[±舌根] 。
31.音位变体可分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类。
3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3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声调、声母、韵母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34.汉语的调位可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类,其调值分别是 55 、 35 、 214 、51 。
35.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脱落。
36.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素p、zh、x、h、ü,国际音标分别用 [p'] 、 [t?] 、 [.] 、 [x] 、[y] 表示。
37.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38.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9.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40.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陈述。
41.从是否能独立充任句法结构成分的角度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42.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43.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变词语素三类。
44.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词干。
45.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46.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词根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
这是汉语的特点。
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
47.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词法。
48.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49. 主谓、动宾、偏正、联合、补充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主谓的意义是"陈述",偏正的意义是 "修饰",动宾的意义是"支配",补充的意义是"补足(述语)",联合的意义是"并列"或"选择"。
50.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 递归性 "。
51.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
52.各种语言里都有词类,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
53.变换是语法格式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54.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多义。
55.根据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的不同,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多式综合语四种类型。
56.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复综语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57.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
58.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59.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60.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1.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
6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63、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64.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派生意义。
65.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中心意义。
66.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
67.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
68.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69.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
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7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 惯用法 "。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7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语境补充确定的。
72.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 言内意外或言不尽意 "来概括。
73.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74.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75.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字形。
文字是用“ 形”通过“ 音”来表达“ 意”的。
76.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实物记事,一种是用图画记事。
77.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音意文字,即兼有表音、表意两种方法的文字。
78.古埃及的圣书字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
79.从表意到表表音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表音或音位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8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81.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82.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83.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84.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85.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86.语言的分化相对于社会的分化要慢 ,而社会的统一却快于语言的统一。
87.社会方言包括阶层方言、行业方言等, 科学技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88.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89.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
90. 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91.一种语言的几种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是不断扩大还是逐渐缩小,取决于它们所服务的社会是进一步分化还是逐渐走向统一。
92.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93.地域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
94.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亲属语言。
分化出几种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叫母语或原始基础语。
95.语言学家把若干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叫亲属语言。
96.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9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