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管混凝土顶升工艺

钢管混凝土顶升工艺

采用顶升法浇筑框架钢管柱内混凝土施工工艺根据结构设计图纸,框架钢管柱内部浇筑混凝土,拟采用顶升法施工。

根据施工整体部署,框架柱吊装采用1-3层一段进行。

1.1.顶升法浇筑混凝土的工艺原理
顶升法施工主要通过一定的压力将能够自由流动的液体压入一根钢管中。

借用这一原理,首先配置出颗粒较小,流动性极强的混凝土,将混凝土泵管直接与钢柱根部相连,通过适当的泵压将混凝土直接泵入钢管内部,并将相应空腔内的空气挤出,不会在空腔产生空洞。

1.2.施工准备
1.2.1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通过借鉴国内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专家意见并采用目前市场可供的原材料,试配本工程混凝土,试验室试配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正交实验法进行工作,确定最佳实验配合比。

正式施工前进行泵送实验,实测坍落度、扩展度及泵送损失等实际数据,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满足施工要求的配合比。

1.2.2顶升接口设计
顶升接口与泵管的连接既要保证紧密可靠,又要简洁方便。

为了保证接口与标准高压泵管的匹配,我们截取标准泵管端部一段500mm左右长的短管,一端利用泵管箍与高压泵管连接,另一端焊接一块300mm×300mm×10mm的方形钢板,角部留设同样的四个高强螺栓孔,与钢管柱端的接口利用螺栓连接。

钢管柱在工厂加工时,直接焊接相同规格短管和方形钢板。

1.3.顶升浇筑施工控制措
1.3.1顶升浇筑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框架柱内腔混凝土顶升施工流程图 (1)、浇筑前,要计算好单根柱混凝土量,待所需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后
浇筑后位置
浇筑前位置
方可进行顶升(从混凝土拌合至开始顶升的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耽搁造成顶升中断。

(2)、坍落度是影响混凝土顶升浇筑关键的一环。

实施顶升前,须检测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及坍落扩展度,要求其必须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现场设专人测试并记录。

(3)、进料短管与钢柱须焊接牢固,不得漏焊和花焊,以免顶升时因为水平管颤动而脱焊,造成顶升失败。

(4)、顶升过程中,要派专人记录泵压及实际顶入的混凝土量,并与理论计算混凝土量进行比较。

(5)、在混凝土输送管与止回阀连接前,泵送砂浆用以润滑输送管道,并把该部分砂浆清除干净后再进行顶升混凝土的浇筑。

(6)、顶升完毕输送泵恒压2~3min后关闭逆止阀,拆除水平管,利用水平管内的剩余混凝土制作1组试件,供判断是否初凝和终凝的依据,并制作同条件试件,及时拆除清洗止回阀和进料短管,以备后用。

(7)、顶升完毕后,应及时清理被从排气孔流出的水泥浆污染的钢柱表面。

(8)、混凝土顶升至柱顶后,应及时停泵,并进行数次回抽,若柱顶混凝土面无明显回落,方可拆除混凝土输送管。

1.3.2顶升施工管理重点
高层混凝土泵送顶升施工工艺虽然比普通浇筑工艺的操作更为简便、节省人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操作过程的管理则更为严格和复杂,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泵管检查。

由于顶升时混凝土泵压非常高,避免安全事故是顶升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每次顶升浇筑前,需要对泵管及固定支架进行检查,发现泵管壁磨损超过警戒值或支架松动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更换。

(2)混凝土质量控制。

顶升混凝土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避免堵泵和堵管的发生,是现场管理的重点之一。

现场管理原则就是必须确保入泵的每车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和易性达到工艺设计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每一车混凝土均进行坍落度和扩展度的
测量,并观察是否有离析现象,检查最大粗骨料粒径不能超过配比设计标准,只有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工艺要求才能允许混凝土入泵。

(3)泵送压力检查。

常规混凝土浇筑工艺可以通过浇筑口的混凝土掌握泵送的状况,但顶升工艺就无法做到,因此,如何能够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泵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是浇筑过程管理的一个重点。

我们通过以往工程的成功实施经验得出:当顶升顺利进行时,泵压基本会保持不变;当出现堵泵或堵管时,泵压会突然增加;当泵管爆裂或接头破坏时,泵压会突然降低。

为了能够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泵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泵车的压力表,发现泵压异常时,必须立刻停泵,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再次起泵。

(4)防雨。

防止雨水进入安装完成的巨柱内是本工程顶升混凝土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

由于钢柱安装到位后无法立即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这时雨水进入钢柱内势必造成内灌混凝土的薄弱层。

因此为了避免雨水进入安装好的钢柱内,需要对钢柱顶部采取遮盖措施。

同时,在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必须通过顶升口检查钢柱内部是否有积水,确保将雨水清除后才能进行浇筑。

1.3.3顶升施工中的应急处理措施
(1)堵管。

在钢柱顶升过程中,泵管布置长度长,不可避免会出现堵管现象。

堵管时,立即停止泵送,把泵的止回阀打开,防止泵管内混凝土倒流,将顶升口处的挡板也关闭,首先检查泵管,特别在弯管处容易发生堵管现象,把堵管处的泵管拆掉,清理掉管内的混凝土。

(2)漏浆。

顶升时,在泵管接头处,有时会出现漏浆现象。

漏浆时,要暂停泵送,把泵管拆下重新安装,及时更换橡胶垫圈。

1.4.内腔混凝土质量检测
框架柱内腔混凝土顶升施工完毕后,待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对腔内混凝土进行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法是目前检测钢管混凝土密实程度和均匀性的首选检测方法。

超声波检测可以根据合理布设的检测点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进
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测,它可以检测出钢管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并找出缺陷位置。

b、检测信号分类分析
框架柱腔内混凝土的质量有好有坏,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信号也就随之而变,而常遇到的信号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c、检测仪器
本工程拟采用超声波系统进行钢管混凝土外部检测,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采用高抛施工
八、注意事项
8.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8.1.1自密实砼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

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类的外加剂。

8.1.2现场钢管柱的焊接质量及变形控制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后,焊缝要100%采用超声波检测。

8.1.3进行钢管柱吊装时,要防止异物或水进入下节柱中。

吊装后,钢管的覆盖保护必须到位。

8.2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集中精力,坚守岗位,未经专业培训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

8.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帽带,悬(临)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在高处下投、扔物料、工具。

8.4严禁酒后作业,严禁穿高跟鞋、拖鞋、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8.5电焊工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上岗;明火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8.6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8.7焊钳与电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

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8.8雷雨天应停止焊接作业。

8.9焊接时,必须戴防护眼睛或面罩。

8.10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8.11严禁利用建筑的金属、管道金属搭接起来作为导线使用。

8.12工作结束时,切断电源,检查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8.13吊装时必须统一指挥,有统一的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