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作者:杨彬彬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认为,在童话教学中要根据需要选择性说教教学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童话作为儿童最为喜爱的文学形式,其潜在的价值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童话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语文中的童话教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童话素养,了解童话相关的理论,扩大童话的阅读范围,提高童话的鉴赏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课程延伸至课外,触及到社会生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童话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儿童的心理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内心充满着各种奇妙的幻想和想象,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而童话正好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

童话采用拟人、象征、夸张、荒诞的艺术手法,将儿童常见的各种事物编织成绚烂多彩的童话世界,带领着儿童在想象的世界里飞翔。

儿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文学教材中的童话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表现想象世界的艺术,对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童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利用童话的语言特点和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内心世界的精神满足,是体验语言魅力的源动力,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童话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荒诞却又张弛有力的故事情节塑造着丰富审美情感的想象。

童话通过这些真善美的形象化身表达着对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体验一种五彩斑斓、令人感动的美好。

阅读葛翠林的童话,学生会体验到生命的优美和和谐;阅读张天翼的童话,学生在荒诞的人物事件中体验冷幽默的魅力。

儿童在阅读过程会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会使儿童对美好的感受日渐敏锐,心灵逐渐丰盈。

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在阅读童话过程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作为童话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帮助儿童构建健全人格,正确认识社会
现实社会生活是童话幻想的生活土壤,童话世界是社会生活的间接反映。

在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现实的影子,童话里各式各样的童话人物形象引发我们对人和自然、人与人、美与丑、正义和邪恶的思考。

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从道德层面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标准,思考的层面相对简单。

而优秀的童话能将荒诞的幻想和真实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儿童形成对童话人物的审美体验,逐步形成是非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从幻想到现实、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童话里的思想和情感做出正确的评判,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学段的童话教学内容
不同学段的童话教学,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概括文章的大意,能够读重要段落进行正确的品读,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高年级学段的学生,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理解童话的深层内涵,体验童话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要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设置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教材编者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为儿童选编优秀的童话作品,使之适应不同学段的童话教学要求。

在选择合适的童话作品的基础之上,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对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达、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从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按照删繁就简的原则,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并有选择地对重点内容进行整合,力求满足学生的情感、求知需求。

以一篇传统的童话《狐狸和乌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课)为例,可教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完成字词教学、理解课文、朗读训练、故事复述等任务后,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并进行表演;为童话故事进行续写;评评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等活动。

尤其是评评故事人物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狐狸狡猾(贬)或聪明(褒)做出评价,还可做出乌鸦的不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物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三、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

教师应根据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段的学生重在讲故事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他们比较倾向于老师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门艺术,需要注意运用技巧。

首先,做好恰当的停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让学生处在一个戏剧性的氛围中,保持注意力;最后,注意结尾,给学生创造意犹未尽之感。

童话的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童话朗读时,教师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和饱含情感的语言为学生范读,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挑选出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

(二)中高年级重在指导学生表演,引发学生思考
童话人物表演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行分角色人物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寻找合适的时机指导学生表演。

表演需要学生认真理解阅读,要学生在研读文本、推敲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情感。

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进一步开阔,学习的思路渐渐清晰。

教师可以在中高年级的童话教学中,设计开放的话题,建立起学生和童话内容之间的练习。

在学生讲故事、表演的基础之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童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搞好童话教学,要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童话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延伸至社会生活上,不断的探求新方法,推进童话教学的质量。

(编辑:陈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