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人体局解腹部3

4人体局解腹部3


五、腹主动脉
(一)走行
(二)毗邻:前方:胰、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系膜根;后方:第1~4腰椎
及椎间盘;右侧:下腔静脉;左侧:左腰交感干;周围:腰淋巴结、腹腔 淋巴结、神经丛。
肾下垂时可固定。
三、输尿管腹部
(一)输尿管的形态: 3部3狭窄
(二)输尿管腹部的毗邻
1、左侧前方: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结肠血管、左睾丸(卵巢)血管、乙 状结肠系膜。 2、右侧前方:十二指肠降部、右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右睾丸(卵巢) 血管、回肠末端;
两输尿管的前方有升、降结肠血管跨过,结肠手术时勿伤输尿管。 3、右输尿管的外侧(右侧):盲肠(回盲部)及阑尾。盲肠后位或回肠 后位阑尾炎易累及右输尿管。 (三)输尿管的血液供应 1、上部来自:肾动脉、肾下极动脉。 2、下部来自:腹主动脉、睾丸动脉、第1腰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
• ------
破 裂 导 致
肝 门 静 脉

便 血
压 时 直






3 肝门静脉
肝 门

附脐静脉

高Hale Waihona Puke 脐周静脉网压 时脐

胸腹壁V
腹壁浅V


腋V
大隐V
网 曲
-----
锁骨下V
股V

髂外V

头臂V
髂总V
蛇 头
上腔V
下腔V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脐上:(浅面)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二)血管: 1、动脉:
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 动脉、中结肠动脉。
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的左结肠动脉、乙状结 肠动脉。
他们的分支在结肠 边缘吻合形成动脉弓, 称边缘动脉。
中结肠 a. 胰十二指肠下 a.
右结肠 a. 回结肠a.
阑尾 a.
肠系膜上 v.
肠系膜上a.
空、回肠 a.
肠系膜下 v.
2、肾静脉
(1)肾内静脉无节段性分布, 有广泛吻合。 (2)左、右肾静脉的属支不同: 右肾静脉:无肾外静脉汇入 左肾静脉属支有: 左睾丸(卵巢)静脉、左肾上腺 静脉;可与周围的静脉吻合,左 肾静脉约有半数以上与左腰升静 脉相连,经腰静脉与椎内静脉丛、 颅内静脉窦相通,因此左侧肾和 睾丸的恶性肿瘤可经此途径向颅 内转移。 变异:双肾静脉
肠系膜下 a.
左结肠 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 a.
3、边缘动脉: 发出直动脉,环绕肠管并进入肠脂垂。 手术时不可随意牵拉肠脂垂。
4、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三)淋巴 分4级淋巴结 结肠壁上淋巴结 结肠旁淋巴结 中间淋巴结 肠系膜上、下淋巴结
四、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特点
无瓣膜 起端与末端皆为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的合成与走行
胰颈后方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经肝门入肝
下腔V
肝V
肝血窦
52.02%
13.29%
34.69%
肝门 静脉收集范围
腹腔不成对脏器。 (除肝脏外)
即胆囊 脾 胰 胃以下的消化管道)
肝门静脉属支
• 肠系膜上静脉 • 脾静脉 • 肠系膜下静脉 • 胃左静脉
• 胃右静脉
上部:胃后壁、脾 左肾前面 中部:胰尾
下部:空肠袢及结肠左曲 上部:肝右叶 右肾前面 中部:内侧缘十二指肠降部 下部:结肠右曲
(二)肾门、肾窦、肾蒂 由前向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由上向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三)肾血管、肾段 1.肾动脉和肾段
肾动脉平对第1-2腰椎间盘起于腹主动脉。右肾动脉长,经下腔静脉 后方入肾。少数2支,偶见多支。入肾门前先分为前、后2干,再分为肾 段动脉。肾段动脉有5支,其间缺乏吻合。 肾段:每条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肾段。共5段:上段、上前段、 下前段、下段、后段。 肾动脉的变异:常见上极动脉、下极动脉,多起自肾动脉、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起始部的交角处。
• 附脐静脉
• 胆囊静脉 • 幽门前静脉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 之间的主要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1 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
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 丛曲张破裂导致----呕血。
2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五)被膜
1、肾筋膜: 分前、后层。在肾的外侧两层融合,续于腹横筋膜。在内侧,前层
越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与对侧相连。后层与腰大肌、腰方肌筋膜 汇合附着于椎体。在上方,前后两层融合与膈下筋膜相续;在下方,两 层分离,前层消失于髂窝的腹膜外筋膜中;后层与髂筋膜相愈着。前、 后层的间隙向下通直肠后隙。可做腹膜后充气造影。腹壁肌薄弱,脂肪 囊薄时可致肾下垂。 肾筋膜发出许多纤维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有固定作用。 2、肾脂肪囊(肾床):成人厚2cm,支持保护作用。 3、纤维囊:易于剥离,外伤时,应缝合。
2. 毗邻:
肾毗邻共同点: 上方--肾上腺;下内方--肾盂、输尿管。 内后方--交感干;内侧--大血管,左有腹主动脉,右有下腔静脉。
两肾后面:有第12肋,第12肋以上与膈、胸膜腔相贴,第12肋以下为肋
下血管、神经、肌。 腰大肌及生殖股神经; 腰方肌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横肌
两肾前面毗邻不同:
四、肾上腺
(一)位置:脊椎两侧第11、12胸椎 高度、肾的上端。
(二)毗邻
1、左肾上腺 前面: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隔; 下部与胰尾和脾血管 后面:膈;内侧:腹主动脉 2、右肾上腺 前面:肝;后面:膈;内侧:下腔静 脉 (三)动脉: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四)静脉:左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 静脉: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少数入右膈下静脉、右肾静脉或副肝 右静脉。
内有胰、十二指肠 大部、肾、肾上腺、输 尿管腹部、大血管、神 经和淋巴结等。
二、肾
(一)位置与毗邻:
1.位置:脊柱两侧; 左肾高( T 11~ L 2) 右肾低( T 12~ L 3) 上端近,下端远; 两肾门相对( L 1); 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
肾后面上部。
在腹前壁位于第9肋前端
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 脊肌外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肾病 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深面)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 脐下:(浅面)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深面) →腹壁下静脉
海蛇头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一、概述: 腹膜后间隙:介于壁腹 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上起膈,下至骶骨 岬,两侧连于腹膜外筋 膜。
向上经腰肋三角与 后纵隔相通,向下与盆 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