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电工实习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技术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工实习课程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含义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是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了解相关知识和熟练其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怎样设计才科学合理?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应用步骤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生产实习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1、兴趣导入 利用实习指导课的优势,结合专业的需要,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联想、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此时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2、提出任务 学生的实习兴趣被激发后,往往就有学生欲尝试,希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所看到的效果,这时就要适时的提出任务。根据实习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通过实例的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和新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和技能。
3、尝试练习 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也可以根据实习教材中提供的原理图或操作程序来一步步练习,在练习找出方法或是不足的地方。
4、交流体会、学习提高 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提出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说出来,介绍给大家。同时,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示范、放映幻灯片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并学会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把一些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一些小的技巧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来体会、理解操作方法。
5、操作练习 通过现场操作来进一步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操作,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操作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6、评价小结 根据实习教学需要,可以分两步进行,在实习车间中留出一些时间,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操作成功的接线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展示结束后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将不足化为希望,小结本节课。
四、任务驱动教学示例 以《Y-△降压启动线路故障检修》这一课题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Y-△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掌握Y-△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方法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Y-△ 降压启动控制故障检修步骤 难点:校验灯分段测量法判断故障点 教学法说明:生产实习课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既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要在课堂上学会技能,因此在课堂中以学为本,注重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任务”即对Y-△ 降压启动控制故障检修步骤掌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无论在上课时,还是在平时,注意言传身教,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去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兴趣导入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结合生产实际,话题引入本课课 联想、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课堂学习。 兴趣导入,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题: 提出任务 根据想象和引导,提出本课学习任务:校验灯分段测量法判断故障点 读原理图或同学间交流思考怎样完成任务。 将学习目标用任务的方式提出,从任务中带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尝试操作 完成任务 辅导学生。参与学生操作。 用自己的方法,对比范例,结合原理图,尝试操作,完成任务。 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例为参考,原理图为依据,尝试练习,找
出方法。
交流学习 自我提高 1、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分析、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出自己完成任务的思路。2、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及时纠正学生实习中的错误。 1. 说自己完成任务的思路。 2. 说说想怎样完成任务的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找出不足后,集中进行讲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技能训练 示范或指导学生操作。 现场实训:1.继续完成“任务”。2.对完成的“任务”,在老师的监护下,送电试运转,观看效果。3、完成“任务”报告。 巩固练习,并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和动手操作的乐趣。
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完成“任务”成果。2.本课评价小结。 交流、欣赏自己或他人的成果。 相互交流和学习。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作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的实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实习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实习内容;授课顺序就是完成任务的顺序,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所设计的任务来自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需求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实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法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也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了。从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实也就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件任务,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从中我们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因为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定的任务会比较困难。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任务驱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