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稼轩词

稼轩词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
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 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世说新语· 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 “卿何如我?”殷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稼轩及其词》《辛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
“经纶事业,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
脍炙士林之口。”(朱熹《答稼轩启》) “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 能尽展其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观其与陈同父(亮)抵掌谈论,是何等 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 一寄之于词。”(《词苑丛谈》引黄梨庄语) “稼轩词仿佛魏武诗,自是大本领、大 作用人语。”(《白雨斋词话》)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
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 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 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 问何人、曾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 朝来塞雁先还。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
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 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稼轩词》) “豪杰之词。”(《艺概》)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
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 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 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稼轩固是才 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周 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稼轩词,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 意境却极沉郁。”(《白雨斋词话》)
稼 轩 词
稼轩一生可分四个时期: 1140――1162
,南渡前,沦陷及起义
时期; 1162――1181 ,南渡初为官时期; 1181――1203 ,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中间一度起复为福建提点刑狱) 1203――1207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 时期。

(前后闲居18年)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
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 义军马,21岁的辛弃疾为掌书记,即劝 京决策南向。 “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 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 朝。”( 《进美芹十论札子》 )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 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 之。义端曰: “我识君相,乃青兕(雄犀牛),力能 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 京益壮之。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
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历任通判建康府、知滁州、提点江西刑 狱、湖南安抚使、湖北转运使等,但他 一直致力于准备力量于恢复大计,曾上 《美芹十论》、《九议》等平戎策。 淳熙八年(1181),因言官弹劾落职, 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取“人生在勤, 当以力田为先”之意,自号“稼轩”. 乡居长达十年之久。
“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
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诗 耳。”(张炎《词源》卷下)
“稼轩‘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
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起处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 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

参见:《辛弃疾的经济问题:下岗十八年却生活豪奢》2009
年10月11日凤凰网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
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 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
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
洪迈的《稼轩记》云: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三面附城,
前枕澄湖如宝带……济南辛候幼安……一 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十四。乃 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 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 轩下临之,是为稼轩。田边立亭曰植杖, 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罔西阜,北墅南 麓,以青径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 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 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洪文敏公集》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
兵夜娖银胡觮(革录),汉箭朝飞金仆 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
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
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 笑翁,狗窦从君过。
稼轩词特点
“君看幼安气如虎。”(陆游《寄赵昌父》)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
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 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王世贞《花草蒙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
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 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 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 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 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 笛,莫吹裂。
辛、陈鹅湖会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
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1188年冬,陈亮如约来访。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 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 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 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 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 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 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 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 可发千里一笑。
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 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 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 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 是和非。
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其题材之广阔,体裁之多种多样,用
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铺陈事实或者 讲说道理,有的‘委婉清丽’,有的 ‘侬纤绵密’,有的‘奋发激越’,有 的‘悲歌慷慨’,其丰富多样也是两宋 其他词人所不可比拟的。”(邓广铭《略论
“稼轩一体,后人不易学步。无稼轩才
力,无稼轩胸襟,又不处稼轩境地,欲 于粗莽中见沉郁,其可得乎?”(《白雨 斋词话》)
辛派词人----陈亮与刘过
稼轩词的表现手法
1、喜用典-----熔铸经史,驱遣百家 稼轩词大量用典,往往凝练贴切,技巧
高妙,但也有“掉书袋”之讥。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 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然亦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 自辛弃疾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 皆是……。”(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十年后,起用为福建安抚使,一到福建
就筹备海防,修建了“备安库”,还准 备造一万副铠甲,于是又有人弹劾他 “残酷贪饕”,于是又被罢免。前后乡 居达18年之久。 韩侂(tuō托)胄(寄)当权时,一度 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 1206年,韩主持的北伐失败,稼轩受到 中伤,落职。第二年再度起用,辞免, 不久病逝,临终大呼数声“杀贼”。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分麾下八百里炙” 豪放悲慨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
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 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蘅馆词选》 引梁启超语)
一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王(淮)丞相欲进拟辛幼安除一帅,
周益公(周必大)坚不肯,王问益公云: ‘幼安帅材,何不用之?’益公答 云:‘不然,凡幼安所杀人命,在吾辈 执笔者当之。’ ”
岳珂《桯史》卷二记载:
“嘉泰癸亥岁,改之(刘过)在中都,
时辛稼轩帅越,闻其名,遣介绍之。适 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 《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 其词曰……辛得之大喜,致馈百千。竟 邀之去,馆燕弥月,酬唱亹,皆似之, 愈喜。垂别,周之千缗。”
济生活>书后——与罗亢烈教授商榷》,中州大学学 报1992年第01期)
朱熹《与黄商伯书》记载: “辛帅之客舟贩牛皮过此,挂江西安抚
占牌,以帟幕蒙蔽船窗甚密,而守卒仅 三数辈。初不肯令搜检。既得此物,则 持帅印来,云发赴浙东总所。见其不成 行径,已令拘没入官。昨得辛书,却云 军中收买。势不为已甚,当给还之,然 亦殊不便也。”(《朱文公大全集· 别集》卷六)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
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 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 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 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 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宋史》卷四O一《辛弃疾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