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3期总第25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3T o tal N o.253浅谈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与发展
X
陈 思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黄冈 438000)
摘 要:阐释了文献与地方文献等相关概念,从5个层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地方文献;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3—0143—02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条件,而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
作为特色馆藏,地方文献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殊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因此,高校图书馆紧抓自身区域优势,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建立特色馆藏资源,提供特色馆藏服务,才能为学校发展规划、学术科研提供独特的文献优势,从而更好地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1 “文献”释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他在是书自序中谈到:“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稍后,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2 地方文献的界定
“文献”一词内涵深刻,包罗了从古至今先贤大家的智慧与思想,而“地方文献”则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载体,详细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它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
由于地方文献是属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其内容大致分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图书、报刊、会议文集、文件汇编、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地名录、图册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组织名录等;各部门编印的地方志(如市、区、乡、镇志)、专业志(如厂志、行业志、组织志、校志)以及与修志有关的资料目录、索引、资料汇编等;各单位编辑的改革成果等(如汇编、科研成果和专利说明书);与当地有关的音像资料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文献所包括的地方史志(文史资料、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是记述特定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术、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
它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方的信息,同时也是地方著作。
由于地方出版物内容广泛,其史料详实,材料系统,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该将其作为重点收藏,务必力求完备。
3 地方文献的利用与开发
重视和加强地方文献的质量建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类读者群体的自我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自身的提升和发展,都要求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3.1 加大地方文献保护力度
保护地方文献的目的在于利用,但不能只顾眼前对文献资料的需求,而是要着眼于地方文献的永久保存和长期利用。
因此,在地方文献的利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具体使用地方文献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真正做到在保护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利用中求保护。
对于花大力气从民间搜集来的珍贵资料,我们必须精心、妥善予以保护。
对于那些处于危险状态的资源,包括手稿、印刷品或音像资料等,要通过复制、缩微拍摄、刻录光盘等高新技术,保障这些资源能被方便利用,同时确保这些原件尽可能完好无损。
对于一般的民族地方文献,保护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防火、防潮、防蛀、防尘等方面。
原生的地方文献由于流传时间久远或保护不当,难免会遭受残损或亡佚。
如果不加以保存、保护,势必有失传的可能。
通过对某些特殊地方文献的处理,其结果会产生大量的再生文献。
再生文献的生产不应完全局限于对原生文献的简单复制,还可以通过采用转抄、辑录、选录、汇编、翻译、诠释、校勘、解题等多
・
143
・
X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以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项目编号:2011CQ17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思(198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总第253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种传统方式,或者应用扫描、复印、照相等现代技术。
3.2 开展地方文献宣传活动
图书馆要利用各种场合对地方文献进行宣传,扩大地方文献和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可以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地方文献进行宣传报道,运用社会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地方文献的社会效益。
当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有一定的品种和数量后,可定期举办专题书展,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展示本地历史、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名人、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既为弘扬地方文化开辟了阵地,也使地方文献工作注入了活力,拓宽了道路,使人们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了图书馆和地方文献工作的知名度。
3.3 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弘扬地方文化、整理地方文献是地方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图书馆特有的职能。
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为地方高校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自成一体的数字化文献。
应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质量以及用户的需求程度,建成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题录数据库等。
作为网络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数据质量的控制体现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
从数据的采集、著录、标引、加工、录入等每个程序着手,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细则,并配以科学的工作流程来层层把好质量关,是建立一个高质量数据库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这一工作既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又需要拥有既懂手工编目又懂机读目录和计算机操作的专门人才和信息开发人员,以便组织一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业务骨干队伍,以全面高效率地承担起各种文献的采集、整理、编目、著录、输入等工作。
同时,还必须制定出以数据统一化、标准化为前提的质量控制措施,设定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标引、著录工作的检查,确保数据质量。
3.4 建立地方志特色资源库
地方志,简称“方志”。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
图书馆与地方志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包含其中。
地方志是图书馆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地方志类图书的作用,加强地方志类图书的收藏与建设,为研究当地的人文、经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和参考价值。
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状况的百科式要述。
因此,地方志在地方文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5 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我们不仅要提供完善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还要提供各种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开展各类二三次文献的检索查询服务,并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共同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完整的地方文献中心数据库,使读者在网上能够查找到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信息。
在建设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同时,应考虑建设一个适合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专题数据库,提供全文数据查询服务,使之成为政府对地方文化产业开发的首选渠道。
成为本地区独家地方文献文化信息机构。
有条件的县市图书馆,都应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这样就能更好地方便读者利用,同时也能节约人力和经费。
4 结束语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发展文化产业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
拥有丰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图书馆,在扶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图书馆在支持和参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开发的同时,又能丰富自身的馆藏内容,促进特色馆藏的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服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运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特色馆藏资源,提供特色馆藏服务,才能体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炜,赵芳.关于我国区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3).
[2] 郭晨虹.浅析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A].福
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 刘哲.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开发利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2).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