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截针靳氏截针靳氏截针三大理论1、截针循经取穴开关理论2、截针平衡理论3、截针传导与共振理论二、循经取穴常用穴位(经络开关)及经验奇穴:【1】头痛穴经外奇穴【取穴方法】无名指和小指掌侧指缝上三分。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60度,刺入3分,治疗头痛、晕针及同侧三叉神经痛特效。
【2】间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三间与合谷的合称,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二间和三间穴主治的范围。
从二间进针,针尖透过三间,针身向心倾斜45度,治疗这个穴位以上手阳明大肠经的病。
进针点在三间倾斜45度透二间治疗食指的病。
尤其对于这条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见效最速。
三间穴属人体十二正经的手阳明大肠经之穴【标准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
皮肤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支配。
针经皮下筋膜,手深筋膜达第1骨间背侧肌,在第1蚓状肌与第2掌骨间通过,直至指浅、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与第2掌骨之间。
【主治】牙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
【3】液中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液门与中渚穴的合称,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远端手背处。
【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液门和中渚穴的主治范围。
从液门向中渚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少阳三焦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中渚向液门方向进针治疗无名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
附液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方法】: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主治】:可治疗目眩,站力时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感.该穴位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4】前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前谷与后溪穴的合称,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远端手掌外侧缘,【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前谷和后溪的主治范围。
从前谷向后溪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太阳小肠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后溪向前谷穴方向进针治疗小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
附前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
【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临床应用】癫痫、前臂神经痛、手指麻木、扁桃体炎、腮腺炎、产后无乳、乳腺炎等。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
【取穴方法】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解剖】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5】腰安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向下一寸半。
【靳氏截针主治】各种腰痛,尤其对急性腰扭伤特效。
【6】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靳氏截针主治】瘙痒眩晕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
【7】尺泽穴属手太阴肺经的合(水)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靳氏截针主治】咳嗽、气喘及本经循行线的疼痛。
【8】列缺穴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患者应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平刺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治疗拇指的疾病。
,尤其对疼痛、咳嗽岔气效果最佳。
【9】内关穴属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取穴方法】: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45度刺入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4度刺入治疗中指的疾病。
尤其对本经络的疼痛效果最好。
【11】肘缝穴经外奇穴,因位于肘关节缝内而得名,为临床偶然发现的一个疗效神奇的穴位。
【取穴方法】人体坐位,肘关节屈曲130度,立掌,在肱骨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关节缝中是穴,针刺时一定要把针刺入缝隙内效果最好,针要细,一般选0.20-0.25×40的针比较合适,深度0.5-1.2寸。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各种关节炎,疗效显著。
【12】百会穴为督脉经穴。
【取穴方法】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头晕特效。
【13】头维穴【取穴方法】人体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头维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靳氏截针主治】头晕特效【14】风池穴属手少阳、阳维之会【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腰痛、腰酸、腰沉重特效;眼睛疾病、鼻炎、头痛头晕的配穴。
【15】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或者让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
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
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靳氏截针主治】痛经、瘙痒、股骨头坏死、本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
【16】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靳氏截针主治】胃肠道疾病、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
【17】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阴道炎、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等。
【靳氏截针主治】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
【18】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膝下外侧动、静脉。
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