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外经济关系始终都是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同时它也是—国/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工具,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现今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欧洲发展呈现出以欧盟为核心的同心环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关系之一。
早在201X多年以前,古丝绸之路就已经贯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中欧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纽带。
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汉帝国、蒙古帝国的相继崩溃,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贸易遭到破坏,中欧贸易往来近乎断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大陆战争不断,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且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对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剥削和掠夺。
冷战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中国和欧共体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尽管受到了制约,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90年代初,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中欧经贸关系在90年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目前,欧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欧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欧盟还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研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
一是运用历史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各个时期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是在分析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时,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
本文研究的中欧经贸关系是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文中的中欧均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本文重点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由于篇幅有限,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欧贸易关系和相互间的投资关系。
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四个部分。
第二章为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
本章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冷战以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的经贸往来,然后重点对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考察。
尝试把中欧同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基本处于冰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欧贸易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欧贸易持续增长,欧共体对华投资、中欧科技合作起步,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然后,逐一地对各个阶段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尽管中欧经贸关系在冷战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欧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双边关系具有“从属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关系的派生性”,双边经贸关系只能从属于东西方对峙和冷战总战略,在中美关系恶化、欧美关系密切、美苏关系恶化时陷入低谷,在中苏关系决裂、中美关系改善时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加深双方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也没有更多地激发出双方追逐共同经济利益的热情,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第三章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
本章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回顾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进入90年代,为了摆脱盟内经济停滞的局面,欧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带动盟内经济复苏。
而这一时期,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改善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得欧盟迅速对其亚洲、中国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
中国对外战略也在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中国认识到与欧盟存在着诸多的共识或共同利益。
中欧各自的政策调整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保障。
而且,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也为双边经贸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不仅如此,总体上说90年代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也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对外关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使得欧盟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不升级、不扩大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上述几个因素共同推动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仍然强调“通过接近促使变化”的政策,并不时地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向中国发难,这些都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四章为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
本章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回顾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相互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置于国际大舞台之上。
中欧双方只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才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与此同时,“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单边与多边的争论。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使中欧之间形成了战略利益的更多重合与认同。
而且,随着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近年来中欧双方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挖掘出了诸多的共同战略利益。
在此背景下,中欧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大大提高。
另外,中国入世也成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欧元的正式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为欧盟对华投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东扩也对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1世纪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绩。
但是,一些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凸显。
如人权问题仍不时地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迟迟不能解除、欧盟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欧伙伴合作协定难以成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权因素的掣肘。
东扩对欧盟对华投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欧盟老成员国的对华投资,中欧贸易投资不平衡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欧盟首份对华经贸政策态度强硬、对华要价偏高,增加了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削弱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加强了对华反倾销调查,设置了诸多技术性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
而且,近年来欧美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时较为明显的联手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欧在双边经贸问题上谈判、协调的空间。
最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如中欧贸易失衡加剧;欧盟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增幅有限;欧盟拒绝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拒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欧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扩大等。
第五章为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
在前几个章节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欧贸易关系、相互投资关系、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九大建议。
摘要2-5Abstract5-131 导论13-211.1 研究意义13-141.2 研究综述14-181.3 研究框架18-201.4 创新与不足20-212 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21-462.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21-222.2 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经贸关系的发展22-442.2.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22-272.2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27-352.2.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35-442.3 小结44-46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46-893.1 背景46-573.1.1 国际经济背景46-473.1.2 国际政治背景47-503.1.3 欧洲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50-543.1.4 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54-573.2 发展概况57-653.2.1 中欧贸易概况57-613.2.2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概况61-643.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64-653.3 特点65-693.3.1 中国对欧盟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653.3.2 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65-673.3.3 中欧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对称673.3.4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领域扩大,区位选择有所变化67-683.5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平均金额较高,技术含量较高683.3.6 中欧科技合作步入机制化发展轨道68-693.4 影响因素分析69-873.4.1 互补性强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69-703.4.2 欧盟对亚洲、中国战略的调整70-743.4.3 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74-793.4.4 中欧高层政治对话机制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保证79-803.4.5 欧盟在意识形态、人权问题上的积极转变80-813.4.6 欧洲一体化发展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81-863.4.7 中国台湾、西藏问题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86-87 3.5 小结87-894 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89-1674.1 背景89-974.1.1 国际经济背景89-904.1.2 国际政治背景90-934.1.3 欧盟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93-954.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95-974.2 发展概况97-1092.1 中欧贸易概况97-1024.2.2 中欧相互直接投资概况102-1084.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108-1094.3 特点109-1154.3.1 中欧商品贸易失衡1094.3.2 中欧商品贸易结构改善109-1124.3.3 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124.3.4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112-1134.3.5 服务业成为欧盟在华投资的新热点1134.3.6 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初步发展113-1144.3.7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起步1144.3.8 中欧科技合作在战略性项目上实现突破114-1154.4. 影响因素分析115-1474.4.1 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115-119 4.4.2 中欧战略利益的重合与认同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1194.4.3 制度性框架的完善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制度保证119-121 4.4.4 中国入世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121-1.4.5 欧元正式流通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123-1254.4.6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25-1314.4.7 美国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31-1334.4.8 欧盟最新对华经贸政策文件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133-1394.4.9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139-1474.5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147-1634.5.1 贸易失衡问题147-1514.5.2 欧盟对华投资存在的问题151-1544.5.3 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54-1594.5.4 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159-1634.6 小结163-1675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167-1775.1 发展趋势167-1705.1.1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167-1685.1.2 中欧相互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168-1705.1.3 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1705.2 中国的对策建议170-1775.2.1 尽快构筑对欧盟经贸政策的总体框架170-1715.2.2 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扩大政治认同1715.2.3 积极缓解贸易失衡局面171-1725.2.4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应对贸易摩擦172-1735.2.5 熟练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利益1735.2.6 建立扶持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173-1745.2.7 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174-1755.2.8 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提供政策、信息支持1755.2.9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175-177结论177-181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81-182参考文献182-190后记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