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放射学第三章经导管血管栓塞与灌注术ppt课件

介入放射学第三章经导管血管栓塞与灌注术ppt课件


.
26
无搏动股动脉的穿刺
在髂动脉狭窄、闭塞或肥胖、低血压患者,股动脉搏 动不明显,则采取对侧股动脉穿刺法。如两侧均搏动 不明显,则须采取盲穿。盲穿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触摸法:硬化的股动脉呈条索状,可以此为穿刺 点。也可用细针穿刺股静脉后,向外移5mm行股动脉 穿刺。
(2)透视定位法:透视下以股骨头的内半部作为穿刺 标志。
12
股动、静脉穿刺术
股动、静脉较粗大,由此插管可以到达全身各 部位的血管,为最常用的血管介入操作的入路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延续,通过股三角 ,其内侧是股静脉,外侧是股神经。在 腹股沟韧带处位置最表浅,搏动最强, 且操作简单,拔管后易于压迫止血,是 理想的穿刺点。经股动
脉穿刺根据需要可选择
逆行性及顺行性穿刺。
.
8
经典Seldinger穿刺法的基本操作是:
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 织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 缓慢向后退针,退至有血液从穿刺 针尾端喷出(静脉血是缓慢溢出) 时,即插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 沿导丝插入导管,并将导管插至靶 血管,进行造影或介入治疗。
.
9
穿刺方法
.
10
Seldinger改良法
.
6
Seldinger穿刺术
1953年,瑞典的Seldinger发 明了经皮穿刺导管技术, 结束了血管造影需要外科 医师协助的历史,成为内 科医师可独立完成的一 种简便安全的操作,并 沿用至今。
.
7
穿刺点:
穿刺点:股动脉(最常用)、肱动脉 、腋动脉、颈动脉、 股静脉(最常 用)、贵要静脉、腋静脉、颈静脉
(3)多普勒超声定位法:在超声引导下穿刺。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导丝操作技术
.
37
.
38
.
39
.
40
.
13
适应证
股动脉穿刺术适用于:
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 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 静脉瘘 等。
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
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 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14
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介入放射学
潘德超
.
1
第三章 经导管血管栓塞与灌注术 主要内容:
经导管灌注药物 经导管栓塞术
.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3
.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
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70年代以
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
。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
。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
,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
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
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
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
以往所用的常规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
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
出来。
.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前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 和介入治疗。医学界公认,DSA检查是所有血管疾病检 查的“金标准”。其他检查手段都是通过间接征象了解血 管病变情况,如多普勒、彩超、核磁共振、心电图等检 查,在发生梗塞、出血等较明显征象后才能判定血管病 变,因诊查结果往往不能肯定,就影响到确诊和治疗。 DSA检查不但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影像病变,而且在造影 过程中就可了解血管内血流、血管壁等情况,全面判断 血管结构及功能变化,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有了DSA因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人体各部位疾病都可诊 治;不仅对血管性病变,对非血管性病 变引起的疾病同 样可以做确诊和介入治疗,如肿瘤等复杂疾病
.
25
顺行性穿刺 ---下肢病变
顺行性穿刺进针点在腹股沟韧带的上方约 1cm,针尖刺至腹股沟韧带稍下方的动脉搏 动最强处;或在透视下将穿刺针对准股骨头 顶缘,进针角度与身体成40°左右。顺行性 插管导丝易进入股深动脉。若患者下肢取外 展、外旋位,股浅动脉转至股深动脉的外侧 ,用5F以下的导管和“J”型导丝易成功。
.
15
股动脉经腹股沟韧带 中点深面穿血管腔隙 下行,进入股三角, 由大腿前面逐渐转到 大腿内侧,穿收肌腱 裂孔、收 :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 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 成。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 支,还有股管(空隙)等结构。股三角在大腿的 前面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 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 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股三角的结 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 动脉、股静脉、股管和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组 织等。股动脉居中,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 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
17
股三角
.
18
解剖基础
A V
.
19
解剖基础
.
20
.
21
穿刺点并发症
血肿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血管夹层或闭塞
.
22
动静脉瘘-穿刺点过低(股浅动脉)
.
23
假性动脉瘤- 穿刺点过低(股浅动脉)
.
24
穿刺方法
逆行性穿刺 常规
逆行性穿刺的进针点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的 正下方,即腹股沟皮肤皱褶下1~2cm,穿刺时 左手中、示指轻按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右手 持针对准该点斜行平滑刺入。穿刺成功后,可 见鲜红色动脉血自针尾喷出,即刻送入导丝。 若送入导丝有阻力时,不可强行送入,应在透 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是导丝在穿刺 针前方盘曲或进入小的分支,此时应后退并旋 转导丝进入。
Seldinger改良法,其方法为,用不带 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穿 刺针穿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即 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导管 即可。改良法和经典Seldinger术的区 别是,前者不用穿透血管后壁,成功率 高,并发症少。目前以Seldinger改良 法使用较多。
.
1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