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网络时代,我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探索这一领域问题相对进展缓慢。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所以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录摘要 (1)目录 (2)引言 (3)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1.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源 (4)1.2国外研究现状 (4)1.3国内研究现状 (5)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5)2.1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缺失问题 (6)2.2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碰撞问题 (6)2.3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虚拟平台发展不完善 (6)2.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形式不丰富 (6)2.5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进度缓慢 (7)2.6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选择性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7)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研究方向 (7)3.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8)3.2建立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8)3.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9)参考文献 (10)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网络世界。

我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知识体系还没有健全和完善,专家学者多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网络技术知识,探索这一领域的问题相对进展缓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有助于学界进一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加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展,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实效。

网络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网络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生活世界与生存境遇中的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

网络生存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拓展,预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性与趋势,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教育客体的“主体化”和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相对性。

建基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必须真正契合网络化生存方式的特点与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源网络的来源地是美国,而追溯美国互联网的起源,是可以从1957年苏联抢先用火箭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Spunik一号说起,那时苏联抢在美国前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检讨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和教育,以便急起直追。

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决定设立一个用来发展科学技术的机构,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就是这个机构后来提供经费设立最早的互联网,它叫做APRANET。

互联网的发展成世界性的特大网络,本来是用来在各大学之间交换科学研究信息,但后来大家更感兴趣是它的电邮功能(E-mail)。

后来在互联网中产生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万维网(WWW),本来其目的就是让世界各地的核子物理学家能够分享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研究资料。

结果对万维网最感兴趣的是互联网的普通用户,而这个时候个人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价钱便宜的已具有多媒体的功能,就是说大家已有条件使用万维网了。

因此万维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让用户可通过电话线以计时的方式接驳到互联网,由于互联网所用的方法简单好用,很快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而由于大家都习惯了互联网所用的方法,因此现在企业内部的网络也用互联网的方法,它叫做内联网(Intranet)。

网络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网络平台在传播、交流信息方面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信息传播环境。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与人们传统的信息传播不同,它有着更快、更透明等特点。

网络对学生的学生生活、学习、社交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国内外各大高校纷纷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并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

1.2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将网络应用到网络思想教育的教学和学习当中,并建立了网络教学标准,观察国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教育的基本要求,如: 课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网络相关的特点:一、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之间,交互是整个网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仅能使学习者通过和别人(教师、同学)的交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在交流中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

二、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随着对各种学习观念的深入研究,人们更加认识到,网络教育不是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交互的结果。

网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电脑技能的要求,而及时的在线帮助对他们是必要的。

当然,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系统不只是在线帮助这么简单,它会从学习、事务、技术等方面都提供必要的支持。

1.3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研究网络思想教育起步较晚,2000年,学者刘梅发表论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网络思想教育”的概念。

2002年,曾令辉、邓军等编著的《网络思想教育概论》一书出版,标志着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2005年,韦吉锋博士专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该书收集、整理了当时国内外网络资料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前沿问题进行了概括和研究,这标志着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

时至今日,我国虽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时间较短,但是我国已经发展处更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针对全社会大众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和特殊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但是,就目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开展主要集中在高校,还未普及到全社会。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网络已经迅速普及到我国的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网络早已不是高学历人群的专属工具,而是全社会大众的生活化工具,在此社会背景下,在更深一步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探索如何向全社会推广这种教育方式的途径,或者说寻找何种途径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限于影响校园人而是影响社会人。

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其进一步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顺利的发展下去。

2.1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缺失问题网络活动是一种虚拟的活动,对于现实有较强的隐蔽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约束网络活动遵从现实道德时往往力不从心,这是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环境中交互式的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你讲我听的单向强制性模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造成网络行为本身不能得到很好的制约和监督,网络主体在进行活动时显得肆无忌惮。

就中国当今的网络环境来看,匿名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典型特征。

在匿名的状态下,人们极易做出疯狂的、盲从的、不理性的举动。

2.2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碰撞问题网络的发展让时空和地域不在是文化信息交流的障碍,使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达到了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时代,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这种对抗与冲突主要体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大搞“信息霸权主义”,以入网准入技术、信息传播限制技术等专业计算机技术限制传播社会主义国家的正面消息,专门传播其负面消息,同时向社会主义国家大肆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想观念,这使文化交流缺失公平,限制了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严峻挑战。

2.3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虚拟平台发展不完善宏观上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主要建设在高校,社会化进度缓慢,微观上,对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言,只有少数高校在这一方面投入建设较大,但对大多数高校而言,这方面的建设普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规模化的问题突出。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虚拟平台发展重视不足,对信息化时代认识不够。

2.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形式不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单一和教育形式老旧,难以有效实现它的教育目标。

表现在:其一,教育方式上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站建设采用静态方式进行,缺少互动交流,只是单方面的介绍、教育,只是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翻版到网络上,缺乏吸引力,其二,教育内容上多为文件精神、政策落实的宣传,缺少具体实例讲解,只说“是什么”,不管“为什么”和“怎么办”,形式单一,往往不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教育不相符,有的时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了解、认识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但人们在现实中却缺少印证这种认识的机会,这便使得网络思想教育最终缺乏说服力,最终会使人逐渐淡忘这种认识甚至不认同这种认识,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教育应当主动对接,在现实教育中应当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互动活动从而强化人们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深、加强对这些信息的认知程度,真正达到教育人的作用和目的。

2.5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进度缓慢就现在高校而言,大部分高校目前没有一支专业强且能独立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育队伍,比如:有的高校虽有专职教师从事该工作,但数量很少,完全无法满足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有的高校虽然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但这些人员由于本职工作任务需要完成而在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高校将学生干部这一被教育对象在没有很好进行培训的情况下推上教育者的地位让其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造成工作的不严谨、不严肃等等,还有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懂计算机技术的不懂思想政治教育,懂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懂计算机技术的尴尬问题,这说明该队伍建设中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以及准入制度,也反映出高校在对待这支队伍建设上随意性。

2.6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选择性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是说网络使信息变得无限量丰富且无限量接近于每一个人,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是说人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地依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判断,这种选择性活动是完全自由的,它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具体选择。

理性选择是基于人正确世界观引导下对于生活和学习的一种网络信息选择,而非理性选择则是在错误世界观引导下的对于网络信息的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此需要发挥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地在如大海般浩瀚的信息面前,理性地选择信息并远离垃圾有害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