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2010051131 张勤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钢琴教育不断升温。

然而当前我国钢琴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的功利心太强、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封闭等。

针对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笔者以钢琴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钢琴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育;现状;反思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citizens, piano education continues to heat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iano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Mainly in the heart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o utilitarian, the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teaching a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being closed.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piano education, I studied piano education, piano education for our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eflection, and propose concrete measures in ord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iano education help.Keywords: piano; Status;; education reflect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3)二、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钢琴教学上“重技轻艺”的倾向 (4)(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封闭 (5)(三)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5)(四)音乐性的消失 (6)(五)学习目的功利性 (7)三、由我国钢琴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7)(一)《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 (7)(二)钢琴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 (8)(三)引进和培养名师,提高我国师资水平 (9)(四)改变招生体制,提高我国招生标准 (10)(五)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1)一、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自1987年,中国内地引进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以来,学习钢琴的热潮就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

在所学乐器的调查一项中,钢琴的学习比例在所有乐器中占42%。

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际钢琴比赛的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演奏家的身影,朗朗、李云迪、陈萨等一批年轻新秀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

在为自身创造辉煌的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吸引着无数钢琴爱好者崇拜的目光,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成千上万家庭对于子女“朗朗式未来、李云迪式未来”的梦想与希望,这种愿望对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1]。

钢琴教育在全国普及速度之快是令人震惊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钢琴拥有量的数据变化中深切地感受到。

图1 2002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钢琴拥有量数据图从上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1年起,中国家庭钢琴拥有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增长态势,这不仅说明中国钢琴销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学琴人数也同时增加,钢琴教育的规模在逐年扩大。

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与重视使得学习钢琴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成为钢琴消费的重要群体。

钢琴考级人数的变化以及琴行、艺校等培训机构的增加同样可以说明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上海市钢琴考级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最初参加钢琴考级的只有几十人,但是现在,这个数量已经发展将至5万人,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市家庭钢琴拥有量已经达到10万台,130多家大大小小的琴行遍布深圳的大街小巷[2]。

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先生在对世界很多国家的钢琴教学情况做出一番详细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钢琴学习热度上升最为迅猛的一个国家。

当他受邀到祖国大陆举办演奏会或进行钢琴讲学时,场场爆满的景象带给他无限地感慨。

几乎每到一个城市,他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钢琴热”给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所带来的影响。

关于琴童的数量,刘诗昆谈到目前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此外,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将器乐学习纳入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客观上为钢琴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钢琴教育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机遇与风险常常是并存的。

尽管“看上去很美”,这种高速率的普及与推广却仍然使钢琴教育遭遇了许多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钢琴艺术的严谨性正在慢慢地消失殆尽、钢琴教育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技术等种种不容乐观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不协调的景象使钢琴教育市场变得一片混乱,钢琴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和不满[3]。

本论文将针对邢台地区的钢琴教育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期望以此为切入点,对其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二、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钢琴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钢琴教学上“重技轻艺”的倾向传统的音乐教育习惯于以音乐技能知识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唯技艺论成为学生所追求的专业目标。

在课程上大多是音乐院校各种专业的翻版与浓缩,缺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应具备的美育特质。

在对音乐美感的表现、领悟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应有的延伸与结合,致使“重技轻艺”的倾向在一些技术课和理论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多音乐学院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中,都是以培养钢琴表演人才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这种偏向,既脱离了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也偏离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目标,同时也违背了培养从事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人才的目的[6]。

(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封闭目前我国钢琴教育多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钢琴童军”来说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

在业余钢琴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琴兴趣的消失,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针对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会有学琴的动力。

教师可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并存的教学方式,在一段时间的一对一授课后开一个小型音乐会,也可以增加合作性曲目,比如四首连弹、八手连弹、协奏曲,这既可以使学生间加强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现场演奏水平。

此外,由于成人学习钢琴在理解力与主观能动性方面都强于儿童,所以教学方式与内容更应有别于儿童。

比如成人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课、集体课等形式,通过集体讲说、重点示范、个别发现问题再纠正的方式达到授课效果。

我国现在的钢琴教育大多是把钢琴与其他乐器孤立开来,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曲目。

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贯穿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等许多乐器声音,如果学生对这些乐器声音不熟悉,那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弹奏及触键的感觉;再如赵晓生先生所作的中国钢琴曲《冀北笛音》,是根据河北《五梆子》的曲调改变而成,由笛笙合奏,如果学生不熟悉笛笙的声音特点,在弹奏时对于曲子描述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情感和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是很难把握的[7]。

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拓展艺术面,了解管弦乐、声乐、交响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熟悉包括民族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声音。

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钢琴属于西洋乐器,了解民族乐器对学生学习钢琴没有太大的帮助,笔者认为,了解民族音乐风格和民族乐器声音特点对演奏中国钢琴曲有很大帮助,尤其一些由民族音乐改变的钢琴曲,领会民族古韵是弹奏好这些曲目的关键。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三)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我国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一些学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例外,我国音乐教师(特别是钢琴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专业技能性部分,而技能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

因此,我国钢琴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①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②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及其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长此以往,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无法提高。

而科研能力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③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和练琴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四)音乐性的消失很多孩子在弹琴时表情木讷、呆滞,给人感觉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摆弄一件没有生命的机器,并且弹奏出来的音乐让人感觉索然无味,毫无乐感可言,表现欲望的释放更可以看作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钢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琴童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学琴是手段,进行素质教育是目的。

优秀的钢琴教师能帮助学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赢,他们在注重解决学生技术问题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

但是,现实中的社会钢琴教育却逐渐演变成了“重技轻艺”的教育。

以练习曲为例,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练习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指法以及灵活度,因此在给学生讲解练习曲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时,只着重于技术,却忽视了其中所隐含的音乐内容【8】。

所标注的力度变化、呼吸换气、踏板的使用等记号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这种教学重点的严重偏差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法所教出来的学生也绝对不会奏出美妙的旋律。

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社会钢琴教育本身是一种业余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所宣扬的不是选拔意识,而是普及和入门,因此,对于那些琴童不必提出过多要求,他们只需学会弹钢琴,而理解钢琴音乐的深层含义以及音乐内涵的表现并不是社会钢琴教育的重点。

对于社会钢琴教育的核心目的,他们完全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结果,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在弹琴时,手指是在运动的,而头脑却是一片空白,毫无内心情感的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