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90年代中期,由于竞争和利益的双重驱动,证券经纪人制度在国内一些券商悄然兴起,这种自发形成的证券经纪人制度既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又给投资者和券商本身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近年来,股市火爆,证券经纪人在空前发展的同时却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波幅增大和牛市的结束,这样的风险将不断显现。
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将成为券商完成第三方托管后的主要风险。
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充分揭示了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防范和管理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证券经纪人;风险;立法;监管;培训作者简介:张幼芳,女,经济学硕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经济师,主要从事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The risks and the possible guard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oker system in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Abstract: In the midst of 1990s, due to the competition and profit-seeking motives, somesecurities firms have implemented the broker system. The effects are dual. For one thing, of this self-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broker system has give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 powerful drive. For another, it has done harm to some investors and securities firms themselves. In the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bullish market, the broker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ast; while the related risks are accumulating.. It is predictable that with the ending of the booming market the risks concerned will manifest. If nothing is done, the risks will be the main on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rd part custody of investor accounts. The article tries to reveal the risks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reasons, and suggest the measures that c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risks form different perspectives.Key words:Securities broker, risks, legislation, supervision, trainingAuthor:Zhangyoufang, female, economists of Zhuhai Polytechnic;Teachi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Work with: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Zhuhai Polytechnic1995年夏天,贵州证券上海证券营业部对外招收“客户经理”,工作职责是“拉客户”,收入是不高的底薪加佣金提成,第一批“客户经理”诞生。
自此,证券经纪人制度在国内一些券商悄然兴起。
从国泰君安的“投资襄理”制度,平安证券引入保险营销方式的“客户经理”制度到富友证券的“分田到户”制度、大鹏证券的FC,证券经纪人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特别是近两年,我国股市持续火爆,证券经纪人队伍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证券经纪人制度不仅增加了券商的交易量、提高了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而且丰富了经纪业务的服务内容,对券商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暴露出的经营和法律等风险越来越大,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将成为券商完成第三方托管后的主要风险。
因此,如何识别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从不同的角度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是证券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证券经纪人及证券经纪人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证券法》第137条明确规定:在证券交易中,代理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因此,在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是以法人的形式存在的,而本文所讲的证券经纪人是自然人形态的证券经纪人,仅指能够为证券公司开发客户的券商的非正式员工,他们受雇于某家证券公司,为其开发客户,薪酬以业绩提成为主,人员来去自由,双方的劳动关系较为松散。
经纪人制度已被国外成熟市场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在美国80%以上的证券投资者都将资产委托给经纪人管理,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证券交易的实际操作。
在法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证券交易也是如此,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是自己操作。
但由于知识水平专业程度不高,所以在操作中屡屡失误。
在市场低迷时赔钱,在行情好时赚不到钱,因此,国内券商亟须推出真正的证券经纪人制度[1]。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纪人必将成为券商销售网络中的绝对主角,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拥有了未来。
无论市场怎样发展,客户始终是券商生存发展的根基,经纪人才是客户来源的保证,经纪人在券商中的地位必须得到肯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必须成为券商工作中的重点。
在经纪人制度中,经纪人是金字塔的塔基,只有塔基稳定了,金字塔才能往上搭建。
二、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根据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的历史看,在牛市行情下,客户数量增加,客户赚钱、营业部赚钱、证券经纪人发展较快,证券市场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正是这时积累了大量风险,特别是证券经纪人制度发展中的风险,这些风险在行情好时不会暴露,一旦股市进入调整以至于进入熊市,这些风险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给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
(一)法律涉诉风险目前,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人的管理较为松散,具有涉诉风险。
从合同形式看,各证券公司与证券经纪人签定的聘用合同称作客户经理居间合同,有的称作非现场经纪人服务协议,有的称作代理协议,还有的称作兼职理财顾问服务协议。
但无论何种名称,证券经纪人都没有被纳入证券公司正式员工管理中去。
这些形式的聘用协议都是在否定公司自身与证券经纪人间的劳动关系,强调二者之间所建立的聘用关系只是两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2]。
种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人的免责。
但实际上,基于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间的服务关系,证券经纪人是否以证券公司员工名义从事证券业务,证券公司很难有效控制。
何况投资者往往出于对证券公司的信任而放松了对证券经纪人进行识别的警惕,甚至有的投资者根本就将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划等号。
因此,一旦客户与证券经纪人产生纠纷,几乎所有的客户都要求追究证券公司的责任。
1.经纪人盲目炒单引起的涉诉风险由于经纪人收入主要靠提取客户佣金,证券经纪人会出于单纯的利益驱动,缺乏客观地对市场进行分析和提供咨询,出现盲目炒单现象,以获取高手续费回报,增大客户交易成本和风险;在牛市行情中,一般客户赔钱的少,尽管其收益往往落后于大盘,客户一般不予追究,在行情低迷时,最大可能是经纪人赚了佣金,客户赔了钱[3]。
笔者在几家证券公司都是从事证券经纪人管理工作,尽管通过各种途径强调要以客户利益为重,但仍遇到过几起纠纷。
每次客户都会拿着长长的对帐单和客户的盈亏情况找营业部负责人索赔,负责人往往会委婉地责怪客户忘了开户时营业部给的提示“请注意保管好您的交易密码”,以到达免责的目的,事实上这其中证券经纪人及其所属证券公司存在违背《证券法》,接受客户全权委托交易,越权代理委托的诉讼风险2.经纪人非法代客理财引起的涉诉风险为了吸引客户对投资者作出收益承诺、约定分担投资风险,非法代客理财违法违规活动是所有证券公司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但总有部分经纪人私下与客户签定协议[4]。
特别在牛市行情下,经纪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想方设法避开营业与客户私签代客理财协议,结局往往都是惨败。
1996年,一家营业部经纪人与客户签定半年的理财合同,半年后,合同到期,果然盈利,双方满意,高兴之余双方续签协议半年,后半年股市大跌,亏损累累,经纪人无力偿还,只好到处借债。
2002年,另一家证券营业部的经纪人同样与客户签定100万的理财合同,中途一直亏损,但该经纪人以为行情很快会好转,于是伪造盈利对帐单给客户,蒙骗客户,这样挨过了3个月,股市仍是跌跌不休,等股票市值亏至30万时,经纪人神秘失踪。
客户找不到经纪人,只好找营业部索赔。
结果既害了客户,又害了营业部,更害的自己。
(二)因经纪人和客户“人为”流动导致的经营风险由于证券经纪人属证券公司的非正式员工,没有地位,更没有归属感,这就造成了证券经纪人流动性大的特点。
证券经纪人的流动导致客户大量流失,给营业部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证券经纪人的客户资源成为维系证券公司与证券经纪人聘用关系的纽带。
有的证券经纪人为了个人利益,运用各种方式开展营销,探听各家证券经营机构经营情况,甚至采取“挖角”的策略,不断扩大自己的客户队伍,并以此作为其与证券公司谈判的筹码,在同等交易量的情况下,经纪人明显趋向于提成高的营业部。
证券经纪人的流动会带着客户资源转投到其他证券公司,他们往往不仅带走自己的客户,还会带走公司甚至其他经纪人的客户,并抓住营业部某一方面的弱点在客户中无限夸大,以达到带走大批客户的目的,这种客户资源的流动不是基于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的良性流动,带有鲜明的“人为”色彩,客户的流失导致营业部的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导致券商的经营风险。
(三)劳动纠纷的风险尽管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业务的参与者,为证券公司的业务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既不利于证券经纪人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壮大,也易使证券营业部陷于劳动纠纷之中。
目前,不管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是否签定劳动合同,证券经纪人都被看成是非正式员工,证券经纪人的聘用主要取决于考核期内客户资产和客户交易量[5],除了所属客户资源丰富,交易量较大的证券经纪人聘用关系相对稳定外,其他证券经纪人基本上都处于频繁流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