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5.1 引言无线接入在接入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无线接入无需铺线、组网快捷灵活,接入自由;根据用户终端的可移性,无线接入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开始用于密集住宅小区,对其他接入技术提出了挑战;固定无线接入是新运营商进军接入网市场的一个切入点。
5.2 固定无线接入概述用户终端到网络节点交换机之间的传输设施,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传输称为无线接入。
用户终端位置固定的无线接入称为固定无线接入。
固定无线接入的特点是:用户终端不具备移动性;对某一特定地域的固定用户提供接入;没有越区切换和漫游的功能;工作频率高,在微波波段;提供高的传输容量和多业务;5.2.1 典型的固定无线接入技术1.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ervice)覆盖3-5km,向密集小区或大厦提供高速无线接入2. 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ervice)覆盖约50km,向城郊的分散用户提供无线接入3. 高轨卫星接入典型的为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覆盖广阔的地域,为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5.2.2 固定无线接入网基本结构一般采用有中心的结构,中心站称为基站;中心站控制所有用户站的接入,同时接入有线网;所有用户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基站转发。
如图5-1所示。
图5-1 固定无线接入网基本结构5.2.3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802.16的发展概况如下:1. 802.16工作组1999年成立,制定本地/城域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分为3个小组:802.16.1小组:10 GHz~66GHz 频带无线接口开发;802.16.2小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共存;802.16.3小组:2GHz~11GHz频带无线接口开发。
2. 2001年12月802.16标准发布(10 ~66GHz)。
3. 2003年1月802.16a标准发布(2~11GHz )。
4.WiMAX联盟,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推动802.16系列标准产品的应用及802.16产品的互连互通测试和认证。
5. 802.16e研究802.16用户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
协议详细介绍如下:(1)802.16的频段为10-66GHz,美国分配的频段分为A段:27.5GHz~28.35GHz, 29.1GHz~29.25GHz ,31.075GHz~31.225GHz;B段:31.225GHz~31.3GHz。
中国划分的频段为26GHz。
其他国家为:24GHz,28GHz(多数国家采用)等。
其技术特点:速率为155Mbps,蜂窝半径为3-5km,需要视距传输,支持多业务和保证QoS。
由于频段高,需视距传输,芯片贵,发展相对缓慢(比当初预期慢)。
(2)802.16a的频段为2-11GHz。
其技术特点:速率为70Mbps,蜂窝半径为30-50km,可超视距传输,支持多业务和保证QoS。
应用前景:WiMAX强力推荐,近期热门;Intel 等著名商家已投大量资金研制和生产支持802.16a的芯片;Intel与成都和大连签署协议,抢先占领市场。
由于频段相对低,可超视距传输,实现相对容易,加上众多著名商家的强力参与,发展前景看好。
802.16的协议模型如图5-2所示。
802.16的物理层的功能为:信号的调制解调,从无线信道上收发信号,信号的同步等。
使用的双工技术为频分双工FDD;多址技术:采用FDMA 和TDMA;主要调制技术采用QAM,802.16a规定采用OFDM。
802.16 的MAC层分为三个子层:业务汇聚子层CS(Convergence Sublayer )、MAC控制子层(MAC Command Part Sublayer)和加密子层PS(Privacy Sublayer );MAC层功能为: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带宽分配机制(申请、轮询等)、冲突分解机制、寻址方式、分段与重组、接入认证与数据加密。
图5-2 协议模型5.3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技术特点为:固定、双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采用点到多点微波传输技术,传输频带为微波范围10GHz~66GHz,带宽为1.3GHz,享有“无线光纤”之称,单基站覆盖半径3~5km,多址方式采用FDMA和TDMA,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通信速率n×64Kbps~155Mbps,支持业务有话音、数据、视频、多媒体综合业务。
LMDS系统结构如图5-3所示。
系统由用户站和基站组成,通过传输网(基础网)连接到LMDS中心局,通过中心局连接到业务网;采用蜂窝小区结构,一个小区一个基站;基站之间不切换;点对多点结构,上行信道多个用户共享信道,需要某种信道访问机制。
图5-3 LMDS系统结构LMDS系统结构中的基站位于蜂窝小区的中央,向用户提供覆盖,基站可不划分扇区,也可划分扇区;基站全向天线和用户定向天线不划分扇区,基站多个定向天线、各天线覆盖一个扇区和用户定向天线要划分扇区;一般采用划分扇区,相邻扇区采用交叉激化方式,频率可重复使用,增加系统容量;扇区角度划分:150、22.50、300、450、600、900;对应扇区数:24、16、12、8、6、4。
图5-4 单扇区基站图5-5 多扇区基站LMDS系统结构中的用户站设备包括天线、收发信机和网络接口单元NIU。
一个LMDS 的用户站可由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如一幢楼的所有用户终端,如图5-6所示。
图5-6 用户站LMDS-技术特点:集中控制,便于用户接入管理(基站控制);上下行不对称,下行带宽为1GHz,上行为300MHz,特别适合Internet业务;提供QoS保证,根据业务QoS,申请并分配带宽;全双工通信,FDD实现上下行双向通信,下行为TDMA方式,上行为FDMA 和TDMA;系统容量大,带宽大(1.3GHz),提供容量大;可扩容性强,可增加每个扇区的载波数(最多可容纳5个载频),可增加扇区的数量,最多可划分24个扇区。
LMDS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视距(要求视距传输)、雨衰(雨天信号衰减大)、树木反射(反射引起信号衰减)、天线的高度(高度低通信质量差),采取的应对措施:蜂窝交叠、保证天线高度、自动功率控制、抗衰落的调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提高通信可靠性。
因此LMDS 更适合于平原少雨的地区。
LMDS的每个用户站有一个48位的MAC地址,下行通信采用广播通信技术,各用户站接收符合自己地址的信息,上行信道分为许多个时隙(用于注册、竞争或传输数据等);各站在上行发送数据之前,向基站申请时隙数,由基站分配(根据Qos按需分配),各站在分配的时隙内上传数据;申请带宽时可能会冲突,冲突后按二进制指数退避;申请到带宽后,传数不会冲突。
5.4 卫星接入技术卫星接入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无线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到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图5-7所示。
卫星接入的用户可移动,天线指向卫星,面状天线的口径越大,所需发射功越小。
图5-7 卫星接入卫星接入的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大、对接收站没有特别的地理环境要求,特别适合偏远山区、农村等地域;带宽高、容量大,特别适合广播型业务;传输时延大,不同轨道的卫星时延不同,适合的业务也有所不同。
卫星工作频段范围很大,目前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主要在L、C、Ku、Ka波段,如表5-1。
5.4.1卫星接入技术基本类型卫星通信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同步卫星轨道,MEO:Medium Earth Orbit中地球卫星轨道,LEO:Low Earth Orbit低地球卫星轨道。
GEO可称为地球同步卫星、高轨卫星、静止卫星,离地距离35768km,与地球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3颗卫星就可覆盖全球,单颗星覆盖范围广,通信时不需更换卫星,信道稳定,由于距离远,时延很大,往返时延大于500ms;不适合传输实时业务,但适合广播电视业务或无时延要求的数据业务,用于固定用户的接入。
如东方红三号卫星(DFH-3),它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
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
MEO离地距离10352km,运行方向与速度与地球自转不同步,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连续覆盖同一地域需要多颗卫星,一颗卫星可以较长时间覆盖某个地域,大多数通信过程可能不需切换卫星;时延较大,往返时延大于100ms,不太适合传输实时业务,但有时依然传输话音,有一定延时;主要用于军事、海事等应急通信,用于固定或移动用户的接入。
运行于中地球轨道的卫星大都是导航卫星,例如即将完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20,200km), 格洛纳斯系统(19,100km)以及伽利略定位系统(23,222km)。
部分跨越南北极的通信卫星也使用中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的卫星运转周期在2至12小时之间;最早的通信卫星“Telstar”也是使用的这条轨道。
LEO离地距离1457km(平均),运行方向与速度与地球自转不同步,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连续覆盖某一地域需要许多颗卫星(几十上百),大多数通信过程可能需要切换多颗卫星;时延较小,往返时延小于30ms,适合传输实时业务及其他数据业务,最适合移动用户的卫星接入方式。
OBCOMM系统是由美国Orbital Sciences公司和加拿大Teleglobe公司共同提出的,是投入商用的小LEO系统。
5.5 直播卫星DBS直播卫星DBS是一种采用同步轨道卫星作为通信链路,以大功率辐射地面某一区域,向用户传送信息的宽带接入系统。
上行链路为各运营商将有偿信息加密上传至卫星,下行链路为卫星将有偿信息通过广播方式送回地面,由用户接收,用户必须安装相应运营商的解码器后,方能对信号解码;一般一个解码器只能对一个频道解码。
它的卫星波束窄、功率大、用户天线小、只需接收天线和解码器就可接收信号;直播卫星DBS是一种有偿服务,同时也是一种受管制的业务。
5.5.1 直播卫星DBS的业务与实现直播卫星DBS的业务包括一下三种:(1)广播电视业务:业务提供商将电视信号加密上传至卫星,卫星将各路加密信号复用下传到一个地面覆盖区,覆盖区的用户通过定向天线和特定解码器接收信号。
(2)广播数据业务:发送和接收过程与广播电视业务类似,用户可以通过定制的方式接收。
(3)Internet下行业务,用户到网络方向的小数据量通过传统的地面方式接入(如话带modem方式)网络到用户的大量数据通过DBS传输;目前“中星在线”提供此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