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探讨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探讨

港口科技·港口探索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探讨王晓萍(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随着宁波一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和上海洋山港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两港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分析了两港相互竞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两港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进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宁波一舟山港上海港竞争与合作AR鹤earchon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Ningbo—ZhoushanPortandShanghaiPortWangxiaoping(NingboUllive商锣MantiI眦Couege,ZhejiangNingbv315211)AbStmct:w油tlleinte黟ationofNingbo—zhoushanPortandtheconstmctionofShanghaiYangshanPortandShanghaiIntemationalShippingCenter,moreandmoreconcemhasbeenattachedtothedevel叩mentofNingbo—ZhoushanPortandShanghaiPon.Based仰tlleanaly—sisof出einevitability8ndneeessi哆ofthesetwoports’competition,andtlI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theircooperation,thisp印erputsfoⅢardtllerelativesuggestioIlsconcemingtIleir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witllaviewt0promotingt}leirdeVelopment.Keywords:Ningb0一Zhoush蚰P0rtShang}IaiPortcompetiti∞肌dcoopemtion港口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当前,宁波一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无疑会加大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尤其会加剧与毗邻的上海港的竞争。

因而,应加强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合作发展,增强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力,共同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长三角经济的发展。

l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港口竞争港口竞争是提高效率、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这包含国际层面的竞争、港口集群内部枢纽港之间的竞争、港口集群内部枢纽港与周边中小港口的竞争、以及港口内部各港口经营人之间的竞争。

从宁波一舟山港规划及其作为深水大港的天然优势来看,同属于长三角的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应该属于港口群内部枢纽港之间的竞争。

·8.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之间的竞争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1.1两港竞争的必然性1.1.1港口规划建设的竞争。

宁波一舟山港从2006年开始一体化运作和大规模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深水港口,把宁波一舟山港建设成为具备国际集装箱转运功能的港口,以及为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和浙江省服务的矿石、煤炭、原油、粮食等的水水中转港口,成为国际性能源集疏枢纽港。

而上海港则在目前的全国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和综合性港口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为此两港都在加快港口项目建设,然而两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重复性。

港口项目的大规模建设虽可满足未来长三角 万方数据港口科技·港口探索地区对货物大进大出的运输要求,但另一方面也会分流货源,加剧两港间的竞争,尤其是在集装箱货源上的竞争,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1.1.2港口地位的竞争。

目前,上海港是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物流中心的综合性港口为发展方向;宁波一舟山港是在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口的同时,成为矿石、煤炭、原油、粮食等的水水中转港口,其最终目标也是向世界级综合性大港发展。

届时,两港必定会产生对诸如散货主干港、集装箱枢纽港等地位的争夺。

有学者分析论证认为,宁波一舟山港的地理位置、建港条件、货物的流量和流向等适于建设洲际集装箱运输的深水码头,其条件优于上海港。

鉴于此,两港对港口地位的争夺将会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1.1.3港口投资的竞争。

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投资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投资。

目前,两港都在加大投资的力度,用于项目建设和改造,这势必会加大两港在争取国家投资方面的竞争。

此外,港口建设投资需要的资金很难完全由政府来负担,因而向诸如世界银行借款已成为港口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由于两港所需资金巨大,随着融资渠道的扩展,港口对投资的竞争将不仅仅限于对国家或政府投资的争夺,而且还会产生对境外银行、财团及企业投资的竞争。

1.1.4港口腹地货源和中转货源的竞争。

争夺货源是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

由于港口内船舶到达密度和服务水平是吸引货源的重要条件,因而港口之间的竞争还意味着对船舶的吸引,即对中转货源的竞争。

这种现象往往发生于货源性质相同的邻近港口之间。

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腹地交叉,进出港货类存在高度的“同质性”。

如上海港支柱性货类主要包括集装箱、煤炭、钢铁等,宁波一舟山港以集装箱和进口矿石、煤炭、进口原油等作为其重要经营货类。

鉴于宁波一舟山港的一体化尚处于初始阶段,而上海港在长三角地区有强大竞争优势,必会严重分流宁波一舟山港货源,而且这一状况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1.2两港竞争的必要性1.2.1竞争有助于港口发展。

世界上不少港口都是通过竞争加速了各自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后,宁波港和上海港展开了对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争夺。

这一竞争不但没有削弱双方力量,相反使宁波与上海两港集装箱业务突飞猛进,集装箱码头建设速度加快,合资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由此可见,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如能开展适度竞争,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另外,最近两年,船公司获益率大增后,明显增强了订购大型船舶和投资码头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干线港和深水码头建设。

大型跨国班轮公司资本的大量介入,将有助于形成分级分类发展的港口体系。

由此可见,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间的适度竞争成了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可共同促进两港港口体系建设和完善。

1.2.2竞争有助于提高集群效益。

从整个长三角来说,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属于内部竞争,而内部竞争是提高集群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促进专业化的形成。

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竞争有助于两港认清自身优势,避免直接的碰撞,从而减少因盲目竞争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此外,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具有同样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交易成本和供应商基础,适当的竞争有助于促成两港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从而可抵消了货类“同质性”的影响。

可见,竞争有助于促进两港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化削弱竞争,从而提升长三角港口集群的竞争力。

2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港口合作2.1两港合作的基础2.1.1港口合作的理论基础。

有关合作理论的著述颇多,然而真正应用于实践并被广泛接受的是由B瑚1denburser和Nalebu提出的合作竞争理论[2】。

该理论在航运及港口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许多大型班轮运输企业都在向着战略联盟形式发展。

P.Avery教授提出了相邻集装箱港口战略联盟——“港口战略联盟”,以谋求在日趋加剧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

Juhel教授依此理论具体提出了一项港口合作构想,即通过港口合作来形成一个具有柔性的交通分配模式(3]。

所有这些理论都为港口合作提供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2.1.2港口合作的现实基础。

近20年来,国际上班轮公司战略联盟、国际港口间的多元化投资、兼并、控股、参股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如盐田港是香港的一个强大竞争对手,为了避免两个港口间严峻的角逐,和记港口控股集团决定投资盐田·9· 万方数据港口科技·港口探索港以寻求协作13J。

总体来说,由于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各港口为了保持自己的相对优势,在竞争中会朝合理的分工方向发展,以“双赢”或“多边联袂”的理念,积极寻求合作,以求共同发展。

长三角各港口因激烈的港口竞争制约了整体竞争力提升,因而正在加快港口整合的速度。

尤其是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上海将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各港都想在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包括上海港在内的各港口转而寻求与周边港口的合作,从而使长三角港口间明显的竞争态势逐渐被弱化,为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的发展提供了合作的现实基础。

2.2两港合作的必要性2.2.1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现状的要求。

宁波一舟山港与上海港同属于长三角港口群。

目前,长三角各港口都加快了港口建设。

面对当前局势,应当充分发挥宁波一舟山港天然深水优势以及上海港的规模优势,协同发展,才有利于继续保持两港在长三角港口群中的优势地位,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且两港良好的合作发展态势还有助于提高长三角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实力,促进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发挥港口群体最佳效益的必然途径,也是长三角航运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技术实力和地理位置上看,上海应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但上海港的水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枢纽港水深要求。

宁波一舟山港有极好的水域条件,与上海港在开发条件上有极好的互补性。

上海港与宁波一舟山港若能组合发展,可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

2.2.2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

宁波一舟山港和上海港不仅面临来自国内港口的竞争,还面临来自亚太主要港口,尤其是韩国釜山港的竞争。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腹地货源量及集装箱生成量增长迅速。

日韩两国港口开始把目光集中到长三角巨大的货源市场,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准备新一轮的争夺。

而处于长三角的上海港,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也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视为自身发展目标。

从Yapetal教授于2003年所提供的1995到2001年东北亚集装箱运输服务状态的证据分析,近期内最可能看到上海、釜山和东京成为东北亚的航运中心;未来十年也能见证光阳和北九州进入东北亚转运中心·10·地位的争夺之中[4]。

现实情况使上海港面临如何在保住货源的情况下加强与各港口的竞争的局面。

而学者指出,这种局面的解决需要上海港加强与长三角各港口的合作,尤其要处理好与拥有天然深水优势的宁波一舟山港的关系。

否则,既影响到上海港实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也影响到上海港的竞争实力乃至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竞争力的提升。

2.3两港合作的可能性2.3.1港口功能定位的互补。

港口功能的定位决定港口的未来发展方向。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就在于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建设,因而上海投巨资于洋山集装箱港区的建设。

洋山港的目标定位是承接境外的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即其重要功能在于“水水转运”,这其中的资源与宁波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