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________、________、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
变得_________。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的 太阳辐射 风化、_______、搬运、_______、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
平,使地表______。
知识点二:内力作用(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1)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岩层形态 地表形态 未侵蚀的地形 侵蚀后的地形
背斜 一般是岩层________ ___________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________
向斜 一般是岩层________ ___________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________
(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或________,超过了岩层所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
__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错动,形成断层。
(3)了解地质构造在寻找自然资源和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资源:________、________----背斜构造;地下水----________构造。
②工程建设----隧道、水库、交通线路尽量避开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
(1)流水作用:
①________作用:形成峡谷、瀑布等;
②搬运作用;
③________作用:山麓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中下游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2)风力作用:
①侵蚀作用:戈壁、________、风蚀蘑菇等________地貌;
②搬运作用;
③沉积作用:________、沙垄等________地貌。
能力提升
一、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
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
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
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二、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三、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
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四、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
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A.在褶皱运动之前B.在断层运动之后C.在断层运动之前D.在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2.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3.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B.挤压力大C.张力影响D.侵蚀作用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B.①和⑥ C.②和④D.③和⑥
5.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6~8题。
6.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
7.Q处的地下水()
A.属于潜水B.不属于承压水C.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D.循环周期短
8.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④下部先沉积,
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C.②④D.①③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
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9~11题。
9.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10.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B.背斜C.谷地D.山岭
11.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A.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D.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其成因是。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5)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
(6)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寻找水源,你认为在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
【随堂检测】
1.B 2.B 3.C 4.D 5.A 6.D 7.C 8.C 9.B 10.B 11.C
12.(1)西北(内陆)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E、D、C
(3)北
(4)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5)画图略
(6)G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