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变化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变化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变化
[摘要] 目的及时掌握邛崃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2011年修订版)要求开展2012年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结果监测钉螺面积37 940 m2,活螺密度0.61只/框(每框=0.11 m2),无阳性钉螺。

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查728人,血清学阳性50人,阳性率6.86%;对血清学阳性50人,进行Kato-Katz法(粪检)检查,阳性为0。

结论邛崃市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情监测,进一步减少耕牛,加大钉螺控制力度,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迈进。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了解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在邛崃市回龙镇榆树村设立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及其《操作手册》的要求,开展了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现将2012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 2]
1.1 人群病情调查监测点内全体居民逐一登记,2012-10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筛查6岁以上全部常住居民,IHA阳性者采集粪便标本,用Kato-Katz法(1粪3片)检查。

对监测点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及当年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1.2家畜病情调查对监测点内敞放的家畜全部登记,10月用顶管孵化法检查(1送3检)。

1.3 螺情调查春季调查点内现有钉螺环境以及可疑环境,捕获钉螺用压碎法解剖,计算活螺密度和感染率等。

1.4 相关因素调查收集雨量、气温、自然灾害、人口流动、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相关资料,并记录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2结果
2.1 基本情况回龙镇榆树村位于邛崃市东南部,属丘陵地带,海拔645~936 m。

村委会所在地东经10
3.883 61°,北纬30.453 06°,村委会距邛崃市区40 km,四季气候分明,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 000 mm左右。

全村辖19个村民组,总户数1 178户,总人口3 472人,总耕地面积331.23 hm2(其中水田207.48 hm2、旱地123.75 hm2)。

榆树村的第2、3、4、5、6、7、9、11、12等9个组确定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

监测点农村劳动力952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52人。

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72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60
万元;畜禽业收入770万元);外出劳务收入790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29.04%,人均年纯收入6 800元。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油菜等,经济作物有海椒、蔬菜为主,畜牧业以鸡、鸭、生猪饲养为主。

辖区内有企业18家。

2.2 病情监测
2.2.1人群感染情况外出人员占监测点人口的15.96%,外出人口中男性占64.47%,女性占35.53%。

血清学应检800人,实检728人,受检率为91.00%。

血清学阳性50人,其中男27人,女23人,血检阳性率为6.86%,其中男女血检阳性率分别为7.31%、6.40%。

对血清学阳性50人全部进行了粪检,无阳性。

血检阳性全部进行了化疗。

不同年龄组中40岁组检查人数最多,6岁以下检查最少。

50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表1)。

监测点内以小学和初中文化者多,文盲血阳率最高;职业分类有农民和学生,农民检查者最多,血清阳性率最高。

2.2.2 耕牛感染情况点内耕牛存栏5头,检查5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牛。

2.3 螺情钉螺调查面积267 894㎡,有螺面积37 940㎡,调查框数7 477框,活螺框数1 071框,活螺数4 533只,感染螺数为0,平均活螺密度为0.61只/0.1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各类环境中以沟渠钉螺面积最大,水田密度最高(表2)。

对易感地带37 940㎡进行了药物喷洒和黑色地膜覆盖灭螺。

3讨论
经过多年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特别是为实现邛崃市2013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邛崃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开展“查病治病、查螺灭螺、改水改厕,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及血防健康教育”等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

2012年监测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和病牛,表明当地血吸虫感染率较低,与本年的全市普查结果一致[3]。

该市钉螺环境复杂,钉螺面积变化不大,钉螺密度较去年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去年回龙7.14洪灾有一定关系。

现在农村经济欠发达,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的工厂打工,在家多为老弱、学生和儿童,他们成了血吸虫病查治的重点对象,同时加强对外出返乡人员的防控工作。

近年推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邛崃市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重点转移到经济作物和打工上,对耗时费力的养牛兴趣降低,耕牛逐渐减少,目前点内只有5头耕牛[4]。

当前贯彻“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要继续加强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情监测,进一步减少耕牛,加大钉螺控制力度,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迈进。

致谢:该项监测得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和邛崃市回龙镇卫生院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