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摘要:建筑的美是在特定功能条件下的结构形式或结构构件给予建筑以表现
力的艺术外观。在某些建筑中,审美因素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建
筑设计中,必须运用审美的眼去光去解读,以为社会提供精彩的居住建筑和高品位
的艺术环境。
关键词:建筑艺术 审美规律 审美特征
建筑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深刻地反映着当时当境人们的意识形态。随着时
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建筑艺术的审美
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探讨和分析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具有一
定的现实意义。
1、建筑艺术的审美规律
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不仅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功能,还要具备
独特的建筑美感。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创造
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设计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作品。下面从现实生活中建
筑的美学现象出发,探讨了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
1.1 效法自然
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本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效法自然的准绳而生存,是自人类
起源之日就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任凭科技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
艺术形式等等被追溯到古代时期的雏形,都离不开效法自然。人类在自然中学习
和模仿,获得启示,并将方法经验用于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是各个领
域得以发展的源泉。自然的准绳好比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则,从这些法则出发,在自
然中获得启示,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自然之美,是建筑艺术成功的必经之路。
1.2和谐有序
美由秩序而生,是秩序的外在表现。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美的本
质在于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在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使得具有差异性的
事物之间形成统一、共存的关系,当这种“和谐”表现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形式中各
个相关要素以及和其他相关内容之间,就形成了“多样统一”,“对立统一”或是“变
化统一”的关系。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在体现欣赏者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时,建筑
师常常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引入建筑整体布局之中,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和谐
有序的关系。实际上,“和谐有序”作为一条建筑的美学原则,普遍体现在各种建筑
之中。
1.3 情形合一
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建筑师把自身的建筑理
念、情感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贯穿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使得建筑本体完成从
物质功能向精神层面的跨越,进而把人的“情”转移到建筑本体上,建筑因此有了不
同的形式具象,也成为人们情感的一种物质载体。
2、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
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
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
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
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
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
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
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
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
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
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
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
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
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建筑是
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
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
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
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3)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
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
某些审美特性。
3、现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3.1 审美主体基本的心理特征——求新、求奇
建筑语言是人们对形象所赋予的情感和比喻、象征等概念,并以图形化组合
而成,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为基础的。审美作为一种欲望在很重要的方
面体现为求奇、求新的心理特征。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有一种激情和热心的气质,
总是想着那些较为新鲜的东西,在物象的群体中,又总是爱着那些超乎凡俗、出类
拔萃的东西,即具有特色或具有某种特定意味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能改变视觉原
来的注意指向,都是为了适应主体审美的求奇、求新的认识结构。在发展的过程
中,还需在思想上、内容上不断更新,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
3.2 审美的形象思维形式——联想
建筑是造型艺术,对它的认知活动是通过对形象语言的理解和联想进行的,审
美的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在审美认知中,联想的使用在于提高主体认识
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联想是美感体现的主要途径。没有联想就没有对美的感受。
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也是由一系列联想活动造成的。当欣赏者把
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起来,并同作品中的某些情景相互联系加以比较时,就引起共
鸣,产生美感。建筑师的想象同审美主体的联想构成建筑艺术的创作;建筑艺术的
欣赏就是两者间心灵的沟通。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就是两者间默契合作的结果。
4、结语
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是人类一项独有的、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
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审美者才
能对建筑艺术的美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沅.《中西传统建筑艺术文化特征之比较》[J].安徽建筑,20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