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氯苯物性

二氯苯物性

对二氯苯 开放分类:农药名化学化学品有机化学有机物 目录  1 化学性质  2 对环境的影响  3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4 环境标准  5 应急处理方法 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中文名称1,4-二氯苯 英文名称1,4-dichlorobenzene;p-dichlorobenzene 别名对二氯苯 分子式C6H4Cl2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樟脑气味 分子量147.00蒸汽压1.33kPa/54.8℃闪点:65℃ 熔点53.1℃沸点:173.4℃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密度相对密度(水=1)1.46;相对密度(空气=1)5.08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5(有害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杀虫剂、防腐剂、分析试剂

对二氯苯 - 化学性质 在氯化铁或铝汞齐存在下进行氯化反映,主要生成1,2,3-三氯苯。以铜或铜盐作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碱性水解生成对氯酚。用铜化合物作催化剂,加压下于150~、~200℃时与浓氨水或醇氨溶液反应,生成对氯苯胺、对苯二胺。硝化时生成2,5-二氯硝基苯和2,5-二氯-1,3二硝基苯。与发烟硫酸在140~160℃反应,生成2,5-二氯苯磺酸

对二氯苯 -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人在接触高浓度时,可表现虚弱、眩晕、呕吐。严重时损害肝脏,出现黄疸,肝损害可发展为肝坏死或肝硬化。长时间抵触本品对皮肤有轻微刺激必,引起烧灼感。

对二氯苯 -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00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接触5.23g/m3,69次,见颤、虚弱、减重、眼刺激和毛蓬乱,肝肾发生病理改变。

致突变性:姊妹染然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0ug/L。精子形态学:大鼠腹腔800mg/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500mg/kg(孕6~15天用药),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辞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污染来源:1,4-二氯苯污染物来源于生产抗蛀剂、空气脱臭剂、染料、药剂、土壤消毒剂、酚、氯代硝基苯等车间或工厂。

由于1,4-二氯苯具有升华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4-二氯苯会较快的挥发到空气中。因此,受1,4-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蓄积。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光离子检测器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7131-1997,水质)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 对二氯苯 - 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0mg/m3[皮]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2mg/L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0.005mg/L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4mg/L 二级:0.6mg/L 三级:1.0mg/L 嗅觉阈浓度0.03mg/L 对二氯苯 - 应急处理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1,4-二氯苯为固体,易升华。1,4-二氯苯如洒落在土壤或地面上,可直接收入密封的金属容器或低袋中,或倒到空旷地方掩埋,或作为废弃物进行焚烧;1,4-二氯苯如洒落在水中,可筑防护堤;洒落在空旷地方的1,4-二氯苯可就地掩埋。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毒物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N-甲基吡咯烷酮 产品名称 n-甲基吡咯烷酮 产品英文名 n-methyl pyrrolidone 产品别名 nmp;1-甲基-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 分子式 c5h9no 产品用途 用作溶剂及萃取剂 cas号 872-50-4 毒性防护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但未见吸收作用。由于蒸气压低,一次吸入的危险性很小。但慢性作用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呼吸器官、肾脏、血管系统的病变。小鼠吸入本品蒸气2小时,浓度为0.18~0.20mg/l,可对上呼吸道及眼睛产生轻度的刺激。小鼠灌胃ld50为5200 mg/kg,大鼠灌胃ld50为7900mg/kg。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手套。

包装储运 本品化学性质不活泼,除铜外,对其他金属如碳钢、铝等无腐蚀性。采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50kg或100kg。按一般化学品规定贮运。

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有胺的气味。熔点-24.4℃。沸点203℃;150℃(30.66kpa);135℃(13.33kpa);81~82℃(1.33kpa)。闪点95℃。相对密度1.0260(25/25℃)。折射率nd(25℃)1.486。粘度(25℃)1.65mpa·s。能与水、醇、醚、酯、酮、卤代烃、芳烃互溶。挥发度低,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均佳。 N-甲基吡咯烷酮

N-甲基吡咯烷酮

CAS号: 872-50-4 英文名称: 1-Methyl-2-pyrrolidinone 英文同义词: NMP;NMP-T;0131;NMP-EL;N-0131;M-Pyrol;gsolex 1;m-Pyrrole;M-PYROL(R);N-Pyrrolidone 中文名称: N-甲基吡咯烷酮 中文同义词: 吡咯烷酮;二异丙基酮;NMP溶剂;正甲基咯酮;甲基四氫喀酮;甲基四氫比咯酮;氮甲基吡咯烷酮;1-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N - 甲基吡咯烷酮 CBNumber: CB2402488

分子式: C5H9NO 分子量: 99.13 MOL File: 872-50-4.mol N-甲基吡咯烷酮 化学性质 熔点 : −24 °C(lit.)

沸点 : 202 °C(lit.) 密度 : 1.028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 3.4 (vs air) 蒸气压: 0.29 mm Hg ( 20 °C) 折射率 : n20/D 1.479 闪点 : 187 °F 储存条件 : 2-8°C color : ≤20(APHA) 水溶解性 : >=10 g/100 mL at 20 ºC 敏感性 : Hygroscopic Merck : 14,6117 BRN : 106420 稳定性: Stable, but decomposes upon exposure to light. Combusti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strong acids, reducing agents, bases.

CAS 数据库: 872-50-4(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2-Pyrrolidinone, 1-methyl-(872-50-4) EPA化学物质信息: 2-Pyrrolidinone, 1-methyl-(872-50-4)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T,Xi 危险类别码 : 45-65-36/38 安全说明 : 41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268 3/PG 3

WGK Germany : 1 RTECS号: UY5790000 F : 3-8-10 毒害物质数据: 872-50-4(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N-甲基吡咯烷酮 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概述 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分子式:C5H9NO,英文:1-Methyl-2-pyrrolidinone,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稍有氨气味,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溶于乙醚,丙酮及酯、卤代烃、芳烃等各种有机溶剂,几乎与所有溶剂完全混合,沸点204℃,闪点91℃,吸湿性强,化学性能稳定,对碳钢、铝不腐蚀,对铜稍有腐蚀性。具有粘度低,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极性高,挥发性低,能与水及许多有机溶剂无限混溶等优点。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