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情况(精)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情况(精)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情况
高校只有深化教学改革,即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到教育模式的变革;从课程教材内
容改革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从专业设置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等等,才能适应新时
期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做了
以下的尝试: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要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为此,在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中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和
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使大家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形成了一致的认识,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
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
多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法,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利用数学软件画图,动画演示几
何图形的形成;确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
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并讲解。最后,还要有形式多样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达到基本要求
的作业题、类型新颖的思考题、判断题、改错题等;指导学生应用数学软件及计算机工具解
决一些数学和实际应用的问题。通常在学生完成作业并经教师批改后,从中选择独特的解题
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学
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
运用自如,并且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
同时,为了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在部分学院进行了按层次分流培养的改革试点。
即,打破学生原有的行政班级,按照学生的基础和志愿,重新分班,分层次组织教学,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为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创造了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教案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使用,将传统的
数学教学中不能直观表示的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生动地表现
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解决了
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问题,使教学过程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数学教学的
良性循环。而且,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了“高等数学习题册”,提供给学生学
习。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力工具,加强课外的教学,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高等数学课程
组网站,目前该栏目中内容有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讨论题、名师课堂、网络课件、网上答疑、
历年试题、视频教程等栏目,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高等数学创造了条件,受到了同学的好评。
“数学实验”是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在
我校化工与环境学院和材料学院的相关专业,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从多媒体
课件的制作开始,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软件设计和Matlab等数学软件,使学生边学边用,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
三、考试方式的研究与改革
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行的大学
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的“突击式”
学习状况,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学习积
极性。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根基不实,没有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影响后继专
业课的学习乃至以后的进一步深造,缺乏发展后劲,由此可见,现行考核方法亟待改革。加
强平时考核力度,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的行程性考核,实现教学的步步为营,逐
级扎实推进,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一次决成败的局面,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
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成绩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学部分 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确保达到教学要求,对自学内容要
进行测试,使学生把知识学懂、落实;
(2)讨论课及小论文 仅凭兴趣进行讨论及提交小论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使学
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真正学有所获,就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
(3)阶段测验 这是使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保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知识
向能力的转化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只有平时扎实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实现这一飞跃。
阶段测验的次数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
(4)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是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我们采用
作业全批全改的形式,并将作业作为总评成绩的10%;
(5)实验报告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按实验大纲的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成绩记
入总成绩,占20%;
(6)期末考试 这是使学生将一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同时温故而知新、巩
固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核;
通过教师和学生座谈及填写学习情况反馈表,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成绩考核方式很
好,做到了知识、能力的考核并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