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合同签订中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及举措

浅谈合同签订中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及举措

浅谈合同签订中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及举措摘要由此可见,签订合同中,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私下解决不了,就打起官司,劳心劳力。

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安安;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也都希望能集中力量搞好经营、搞好生产、做好工作,没人愿意打官司,打官司是被逼的,是实在无奈的选择。

看到一些人拿着材料到法院打官司,奔走于上下级法院之间,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感到这些人很不幸,即使把官司打赢了,也未必是合算的,其实很多纠纷完全可以避免,古语说的好,小心使得万年船,只需要签订合同的时候多留心眼,多考虑,多加防范,那么,不敢说将风险将为零,但是可以降到最低。

关键词合同签订风险纠纷防范我们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合同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娱乐无不遍布着合同的身影。

事实上,合同的存在古已有之,只不过名称不一样,而且有很多种,如“傅别”、“书契”、“刺书”等等,可见,合同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需要的,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不管什么事,总有一定风险,合同尤其如此,虽然现在有合同法存在,受到法律的约束、维护,但是法律总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人本身不会是完美的。

所以,为了尽量保障自身的利益,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尽量小心,尽量降低合同签订中的风险。

这点,已经有无数的前辈为我们提供教训了,说到教训,有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非常的有趣,说:有一个姓曾的忠厚老实的穷教书匠,为了养家糊口,去给一个姓贾的员外家当教书匠。

哪知那员外待人十分刻薄,冷菜剩饭,挨冻受饿,辛苦了一年,结果分文得不到。

这还得从那份契约说起,原来,他们年前写了份契约:“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只有蔬菜不可以少不得分文钱。

”曾先生的理解是: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只有蔬菜不可以,少不得分文钱。

而狡猾的贾员外理解是: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只有蔬菜不可以少,不得分文钱。

曾先生有口难辩,好说歹说,贾员外假惺惺的给他五十两银子打发他回家过年。

由此可见,签订合同中,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私下解决不了,就打起官司,劳心劳力。

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安安;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也都希望能集中力量搞好经营、搞好生产、做好工作,没人愿意打官司,打官司是被逼的,是实在无奈的选择。

看到一些人拿着材料到法院打官司,奔走于上下级法院之间,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感到这些人很不幸,即使把官司打赢了,也未必是合算的,其实很多纠纷完全可以避免,古语说的好,小心使得万年船,只需要签订合同的时候多留心眼,多考虑,多加防范,那么,不敢说将风险将为零,但是可以降到最低。

我觉得签订合同中,要有效防范风险,有这么几条措施:一、内容要确保合法要使签订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其内容必须是合法的。

《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这条规定,我们签订的合同,从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一直到签订的程序,都必须合法。

所谓主体合法,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律所规定的资格,如果不符合,合同就不能成立。

比如,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签订的合同,就属于主体不合格;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签订的合同,同样属于主体不合格。

也就是说,不能跟那些没有资格签订合同的人签订合同。

所谓内容合法,是指合同的标的、质量、数量都要合法。

属于国家法律明文禁止的物品,不能作为合同的标的,比如毒品不能成为买卖合同的标的。

还有恶意串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国家利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第三者利益的合同,也是违法的等等。

合同的内容不得超越经营范围。

否则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所谓形式合法,主要指凡是国家法律或者有关行政法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就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否则,合同的签订即属于违法。

还有程序要合法,这是指合同订立的程序,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程序,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我们所说的合同要合法,这里的“法”,包括国家法律和地方行政法规两部分。

二、要审查对方的资格在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要审查对方有没有资格签订合同,这要从两方面审查:1、进行资格审查。

合同的当事人应该具备法定资格。

如果对方是法人,要审查对方是否具备法人资格。

2、审查签订人。

要审查签订人是否有资格。

对方如果是法人,要审查签订人是否是该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出示身份证明,并且提供法人经营范围和项目证明。

如果是法人委托的代理人签订合同,代理人应当出示法人的委托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并且委托书要详细写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要注意代理人的代理活动是否越权。

这两方面是从总的来说的,具体的不同合同又有具体的不同的审查内容,应当根据合同的内容,审查内容要有所侧重。

三、要审查对方的信誉签订合同之前,还要审查对方的信誉。

在这方面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要审查对方的资金情况。

对方有没有资金,有多少资金,决定着对方履行合同的能力。

二是要审查对方的信用情况,对方有没有信用决定着在商品买卖中,是否可以允许对方延期付款或者是否可以贷款。

这些对于在合同体中确定权利义务条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情况如果都不了解,草率签订合同,容易产生以后的合同纠纷。

只有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下一步才可以考虑签订合同问题。

四、要审查对方的履行能力所谓履行能力,是指对方履行合同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除了资金、信誉意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情况,例如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情况、产品质量、工艺流程等等,如果对方是一个大型企业,还应该了解其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等等。

只有详细了解对方的这些情况,在这个基础上签订的合同才有履行的保证,订立的合同才不易出现差错。

否则,轻信对方的说法,而对上述情况不了解,草率签订合同,既不容易达到签订合同的目的,又会给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或者其他违法活动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审查对方的履行能力。

五、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签订合同要防止被骗。

有些人本来没有资金,为了骗取他人资金来自己经营,搞“借鸡生蛋”,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把你的资金,材料等骗到手以后,他自己进行经营。

搞经营并不是百分之百赢利,有时他们亏损了,不仅合同履行不了,而且骗取你的资金,材料等等,也还不上,使你遭受重大的损失。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实践中是不少的,很多人都吃过苦头。

还有些人,签合同直接骗取你的钱财,根本就不想履行合同。

如“2010年8月21日,深圳某塑胶厂负责人报案称:被东莞塘厦镇涌泉塑胶厂赊账骗走价值130多万元的塑胶原料,其老板甘某林、梁某山等人人间蒸发。

随后,陆续又有10多家工厂报案称被该厂合同诈骗,涉案金额达人民币600多万元。

”(摘自“找法网“)最为可怕的是有些骗子签订合同,故意在合同中做手脚,只要你有一点没有履行,违反合同规定,便打着合法、守法的招牌,要求你赔偿,让你吃了苦头也无处申辩。

对于合同诈骗,第一,要提高警惕,仔细审查各个方面;第二,要多学习法律知识,签订合同时,要严谨,不让人有可乘之机。

六、一般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时,一般要用书面形式,最好能使用统一的合同用纸,,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尽管不像口头合同那样简便、易行,但是它的优点是口头合同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可以具体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督促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

2、可以作为证据材料,双方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有关合同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就可以借助合同来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正确处理。

3、有利于双方安排工作计划,也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完成生产计划。

基于这些优点,在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书面形式。

七、不能漏掉主要条款这一点十分重要。

有这样一份合同,方方面面都规定得很清楚,偏偏把违约责任漏了。

也就是说,假如有一方违反了合同,那么,违反合同的一方应当怎样来承担责任呢?对此合同上没有明确规定。

这样,对违反合同的一方如何处理,就找不到合适的依据。

这就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因此,对合同的内容,应当写全面。

《合同法》第十二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合同应当包括一下内容,这些内容在合同中都不能漏掉: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住所。

2、标的。

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7、履行地点和方式8、违约责任9、解决争议的方法八、防止笔误错漏签订合同,内容要全面,语意要完整,严防笔误,这也是一个应当充分主义的问题,否则,正如之前所说的故事中的教书匠,因为漏写了标点,被地主老财钻了空子,如果姓贾的员外再坏一点,教书匠就很有可能白白辛苦一年,分文拿不到。

人们在平时说话,有一句说不明白,可以用第二句补充或者解释,但是签订合同以后,白纸写黑字,与平时说话可不一样了。

错了,当然可以补充或者更正,当合同发生效力以后,若再对其补充或者更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取得对方的同意,如果对方不允许更正,不允许补充,那么错漏的地方就只能自己承担。

尤其是自己起草文件的时候,虽然自己起草能够把握主动权,但是所谓当局者迷,很多问题别人反而容易看到,如果对方不说,那么等到合同发生效力时,就晚了。

以上8点注意事项,如果能够做到,我相信能够很好的降低签订合同时带来的风险以及有效避免纠纷。

使得合同尽可能能够顺利履行。

——————参考文献:⑴岳海翔合同协议签约要领与范文北京言实出版社 2009⑵韩松合同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⑶王冰、王博合同时代的生存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⑷海蛟合同诈骗犯罪及对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⑸法律出版社法规出版中心合同纠纷办案必携法律出版社2006⑹王宝发合同纠纷的预防和解决:合同法实用方略法律出版社 2002⑺陈祥健、孟旭借贷合同的基本原理与风险防范中国政法出版社 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