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校园建设中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价值功能论文

和谐校园建设中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价值功能论文

论和谐校园建设中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价值功能摘要:高职院社团文化建设的提出,是探索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具体讨论了和谐校园建设中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价值功能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校社团;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一、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和谐校园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就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

2.社团文化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以及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在环境和深厚的内在基础。

日益蓬勃发展的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丰富而富有特性的学生社团活动,顺应时代的要求,吸引了大批卓有能力的学生的参与,而社团文化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了潜移
默化的影响。

优秀的社团组织,社团成员能够通过加入和组织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

社团文化的这种教育性,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学生素质拓展的平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

二、高职院校社团文化价值功能的几个主要方面
1.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0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校社团文化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大学生社团,它存在于学校与学生之间。

高校学生社团置于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直接指导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一方面,学生社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举办的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及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直接和间接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社团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体系,也为个体行为提供了价值参考,使个体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
自己的行为目标。

另一方面,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本身又包含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这些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往往成为社团乃至校园文化潮流的先导,是锻炼学生品质、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通过选择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达到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

社团成员在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益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创新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发挥个人潜能和形成健全的个性。

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内容广泛,涵义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专业、技能、文体、服务等诸多方面,并且多项内容交融、包含多个方面教育因素的社团文化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特别是社团活动组织者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引导社团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社团文化活动,不断开发个人潜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从而不断的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索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加强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社团通过组织开展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在自身探索实践中启发引导成员去探索、去发现、去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与自我提升,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
3.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实践教育功能
加强高校社团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指导高职学生的实践教育。

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它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渠道,是社会要求与大学生规范的结合点,可以通过社团文化,实现实践教育进高校社团的具体探索。

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学习和体验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和技能;并且社团通过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性社团文化活动,启发引导社团成员在自身探索实践中去探索发现和自我适应,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在促进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高校社团文化的实践教育功能。

4.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活动激励功能
社团文化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活动内容远比课堂丰富,在和谐校园建设与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的最多的活动,新鲜活泼的社团活动,最能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学生在各自喜欢的舞台上,尽情的展(下转第9页)(上接第6页)现自我,凸显自我的个性,充分挖掘自我潜能,这是一个使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载体。

社团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题,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

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的活动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
三、加强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高职院校社团的组织建设
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社团的组织建设。

要形成一套较为成熟规范的社团组织管理、社团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并与学生素质拓展、素质学分评定、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文化建设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

可以通过建立明星社团、社团巡礼等的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促进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

2.加强高职院校社团的制度建设
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和方式,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更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学生的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

要形成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要形成规范的社团管理办法。

加强高校社团的制度文化建设,真正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3.加强高职院校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和谐社团文化,必须要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

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者,指导教师要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主导,以诚信教育为根本,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作用。

指导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并注重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
质,来引导和帮助社团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社团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

4.加强高职院校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社团学生干部,是社团的脊梁,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发挥学生社团沟通作用的重要力量。

社团的领导者是一般采取学生自主竞选、报院系团委审批的方式产生的,并按学年定期换届;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出一批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较突出的组织者,为他们今后各方面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指出的是,社团干部也要加强培养、监督与考核,使他们有压力更有动力地带领团队,积极向上,充分发挥凝聚和辐射作用。

5.加强高职院校社团的活动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的活动文化建设,也就是优化设计社团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在当今的现实背景下,新鲜活泼的社团活动,是最能凝聚人教育人;要善于把社团活动与学生创新实践、创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要善于把社团活动与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机的结合,要善于把社团活动融入当代青年特点,要善于借助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策划营运学生社团活动。

四、结语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使现代高职院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了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
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随着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关注和对大学生社团价值重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之上。

【参考文献】
[1]石鹏.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理论观察.2005,(03).
[2]白雪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理论界,2007,(03).
[3]刘利.解读柔性管理[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期(总14期).
[4]李晓兵,颜洁丽.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3月21日.
[5]周预分,李婷.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j],广西青年学院学报.2005,(03).
[6]曹红,张继革.完善高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学工作队伍建设[j],兰州大学学报.2004,(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