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能力。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
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
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相信,我们所教的小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能。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练习课时,让学生做下面两道题目:“建设小学2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新民小学2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大家都知道前一题用乘法计算:4×2=8(个)后一题用加法计算:4+5=9(个)。
学生解答后,我肯定同学们做得对,表扬了大家都能认真审题。
正在这是,一位学生提出:“后一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位学生说:“可以这样算:4×2=8(个)、8+1=9(个)我表扬了他,并画了一个,来说明他的算法是对的。
这样又有三位同学说出三种解法:(1)5×2=10(个),10-1=9
(个);(2)2×4=8(个),8+1=9(个);(3)2×5=10(个)10-1=9(个)。
由此可见,学习中互助合作,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
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开展互评、自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虽然后两种方法有些牵强,但也表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精神。
二、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数学课中的解题训练,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1、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式:2、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有困难时,就画个示意图帮助思考。
例如有的较复杂的文字题可画线段图进行分析,比较。
如:甲数是34,乙数比甲数少7,两数的和是多少?可先画:
复杂的应用题更应如此。
3、逆思考的方法,直接解题有困难就间接去解;正面解题有困难就从它的反面去解;顺向解题有困难就逆向而解;4、“退”的策略,将复杂问题“退”到具体简单的事例,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然后找出解题模型;5、大胆猜想,认真检验等。
三、动手动脑,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
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操作的机会,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
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
无形的推动力。
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
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
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参考文献:
[1]《四川教育》
[2]《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