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复习目标一、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两侧地理特征。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农业、工业、矿产及其旅游。
四、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复习重点一、秦岭淮河线二、四大地理区域位置、农业、工业及矿产复习难点一、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北方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重要工业基地、工业中心的分布及成因。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复习目标1、秦岭淮河的位置、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原因复习重点及难点1、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特征及差异2、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原因秦岭淮河线内容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加以阐述。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根据课本列表从一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粮食作物、农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等方面讲述。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复习目标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
复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北方地区内容:重点地图:在图4.7上,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秦岭、长白山、大小兴安岭。
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根据教材的内容,请归纳出北方地区农业、工业、资源分布的情况。
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植树种草、建筑梯田。
达标测试(1)东北三宝是指(人参、貂皮、鹿茸)。
(2)中国第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素有黑土之称的是(东北)平原。
南方地区:重点地图:在图中4-12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广州、宁波、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在4-12图上,找出:云南东川、江西德兴的铜、江西大余的钨、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旧的锡、湖南锡矿山的锑和水口山的铅锌等矿产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临海分布,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外?明确: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南方地区的经济、物产、资源: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比较复杂,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导入:通过复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引入新课;学校位于北方地区,可提问:我们学校位于什么地区?南方地区可让学生朗诵白居易的《江南好》,进而引出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重难点是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多媒体投影显示北方、南方地区图,了解北方、南方地区矿产的分布,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进而介绍本区的重要工业中心。
南方、北方地区图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可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然后,多媒体投影显示北方、南方地区的空白填充图,动态显示读图内容,由全体学生回答名称。
或者学生不看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按一定方位回答出上述读图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北方、南方地区的整体形象。
补充: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复习目标1、掌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及两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
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1、重点:在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以及主要物产和人文地理。
2、难点:在青藏地区高寒缺氧的严酷高原条件下,便于发展什么农牧业。
3、难点:归纳四个地区的地理差异青藏地区内容:重点地图:阅读图4-21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找出湟水谷地、青海湖、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和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行政中心。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
为什么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明确: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储量十分丰富,其中钾盐储量居世界前列。
建国以后,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有了哪些巨变?明确:建国经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青藏铁路成功建成。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实践探索修建青藏铁路将遇到哪些难题?西北地区内容:重点地图:读图4-31,找出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大、塔克拉玛干沙漠。
矿产:白云鄂博稀土矿、金昌镍矿、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克拉玛依石油等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明确:从东到西,西北地区降水越来越少。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主要是开发西部的什么?明确:开发西部丰富的资源。
“骆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明确: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沙漠地区,因为骆驼耐渴。
延伸拓展(1)天然气有什么优点?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是指什么?(2)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复习建议无论青藏高原还是西北沙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导入,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入课程。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地区该问题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8、T1比较那曲和同纬度南京的气温资料,然后由学生分析出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西北地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4阅读材料从草原到荒漠,分析西北与南方、北方地区的差别,及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原因,进一步引出自然特征、昼夜温差、环境保护等问题。
重点之二是柴达木盆地,这方面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柴达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二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矿产。
三个需要补充的问题:1、青藏铁路(起、止点,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等)2、第二亚欧大陆桥(起、止点,对沿线经济建设的意义)3、西气东输工程(路线以及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