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高校治理结构

优化高校治理结构


2016/11/23
构建一:积极构建民办大学治理体系 ——民办大学治理体系
一所好的大学,一定会有好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是教育教学 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民办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必须用好民办高校在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用人机制、薪酬制 度等方面相对自主、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同时注重汇聚民办 的灵活性和公办的规范性两种体制优势,形成富有特色和活力 的管理体制,坚持规范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治校能力, 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董事会 学院运营、资源调配、 跨部门工作协调向院 院长办公会 长办公会汇报 在院长 办公会 战略规划 之前提 委员会 交到委 行 员会进 政 行审议 资源获取、预算、 薪酬等向董事会、 院长专题会汇报
院长专题会
教务 委员会 教学 事务
学务 委员会 学生 事务
研究发展 委员会 研究 发展
总务 委员会
总务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依法办学,教授治学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困惑 党委集体领导法人校长负责,不是党委书记领导 矛盾与冲突,一个新生本大学(S师范学院)的案 例 和谐与共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和校长黄达 人的关系学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前)对此评价,书记校长谁 是老大?年龄、人格魅力、性格决定,没有定法 实施细则的颁布
董事会最基础的两项职责——选聘校长和筹集办学经费。从国内 外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来说,我国高校的投资融资方式必将发生重 大的变革,校长职业化的问题也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
而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恰恰是在筹措办学资金
和选聘校长两个基本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
民办高校董事会不具有政治领导权。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对
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更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例如从董事会
的结构来说,董事会人员的构成除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
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外,还可以吸纳行 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及家长或学生代表参加,使董事会人员组成
具有多元性,增强了董事会决策与社会的联系性。
2016/11/23
解读二:董事会的职权分析
(2)在代表权方面,民办高校 校长不一定是学校的法定代表 人。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民办学校的 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 或者校长担任。《高等教育法》 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校 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公办高校校长是法定代表人, 对外可以代表学校。民办高校 法定代表人依学校章程可能是 董事长或理事长,也可能是校 长,校长如果是法定代表人, 对外则可以代表学校,如果不 是,则不能代表 。 2016/11/23
力行使方式、董事会职权
行使的范畴以及相关民办 高校办学的纲领性方针。
2016/11/23
解读二:董事会的职权分析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一条对民办学校董事会(理事会)的职权
作了规定,董事会行使职权的重点在于选聘优秀校长,制定学校发展 规划和管理制度,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筹措办学经费
以及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等重大事项的决策。
解读一:法律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支
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 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
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
职权。
2016/11/23
解读一:法律依据
《民办教育促进法》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民办学 校校长的地位、职权和权
的办学向高层次、高质量的办学转变,立 足公办高等教育所不能提供的少数人的个
性化教育需求,做教育市场的引领者。
2016/11/23
定位二:从营利性为本向公益性为本转变
●无论是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民办教 育,举办者都必须牢记和坚守教育的 公益性的办学本质特征,将立德树人 摆在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提高学 生素养作为办学的根本宗旨。这既是 教育的本质对民办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使然。唯有公 益性办学,民办高等教育才能赢得社 会的真正尊重和信赖。
2016/11/23
构建一:积极构建民办大学治理体系
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理事会赋予校长(执行校长)充
分的办学自主权,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执行校 长在校长指导下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在这个大框架的基础上, 学校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构建了六大内部治理机制;同
时按照内涵建设的要求,探索完善了六大内涵发展机制,实现
(4)民办高校校长的权 力空间比公办高校校长 更大。民办高校校长除 了拥有法律规定的职权 外,董事会会对校长赋 予一定的权力。董事会 对校长的授权体现在董 事会章程或校长的聘任 合同中。从这个方面来 说,民办高校校长相比 公办高校校长拥有更大 的权力空间。
2016/11/23
民办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运行图
中国公办大学的校内决策机制
党委常委会 党委全委会 党政联席会 校长办公会 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术委员会 党政权利的博弈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 二级学院实行的是党政联席会决策机制
民办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董事会或者是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与公办大学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差别 不会出现公办大学书记与校长之间的矛盾 不会出现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现象 不会出现浪费资源现象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
4.“文革”中实行“革命委员会”制及工、农、兵“上、管、改” 。1971—1976年实行党委“一元化”领导制 5.“文革”后,1978—1985年高校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校 长分工负责制。 6.试行校长负责制(1985—1989年)。 7.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1989年到现在)。
2016/11/23
构建三:全责须明确,运行体系要规范
——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国外私立大学多注重建立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体系,
美国私立大学实行董事会、校长和教授会三者之间的权力制 衡; 日本私立大学内部管理普遍实行理事会、评议会和监事三权 分立的横向负责制等。一些符合现代化大学发展需求的共性 的治理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即决策、执行(管理)、监督三 者各自独立,相互制衡。
●高校举办者需明确,决策应是宏观的战略规划,是方向制定
者,管理则将决策层的战略规划分解、落实并产生实效,监 督保障决策、执行规范有序开展,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2016/11/23
构建四:内外部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打造共同参与体
●国际上关于现代大学治理的另一重要趋势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治理,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内部参与和外部参与。内部参与是 除以校长为首的高层领导外,基层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也应参 与到高校治理中;外部参与则主要是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区 等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当然,多方合作共同治理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瓦 解,或民办高校成为市场或政府的附庸,民办高校应当始终引领 带动并服务于各主体发展的文化科技力量。
了“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从行政话语权主导向学 术话语权引领”的两个转变。
2016/11/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建一:积极构建民办大学治理体系
浙江越 秀外语 学院
内 涵 发 展 机 制
学 生 自 主 管 理 机 制 社 会 联 系 与 合 作
内 部 治 理 机 制
领 导 与 决 策 机 制
学 术 权 力 运 行 机 制 民 主 参 与 和 监 督 机 制
预算、薪酬 文化建设 委员会 委员会 文化 财务 建设 人事
分院
职能部门
民办大学的运行机制评价
董事会会议 校长办公会 教职工代表大会 民办大学章程
问题?
董事会过于专权,校长无职权 董事会过于放权,校长无人监管 董事长和校长之间的沟通机制如何建立 校长的决策如何让董事会来最后拍板
二、内部权利运行机制的构建
领 导 体 制 机 制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
学 科 发 展 与 科 研 管 理 机 制
国 际 合 作 与 交 流 机 制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与 选 人 用 人
财 力 与 后 勤 保 障 机 制
平 安 校 园 建 设 机 制
2016/11/23
构建二:行政与学术的协调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
(2)执行权。对 于董事会、教职工 代表大会、校长办 公会或者校务会议 决定的事项,负责 组织实施。对副校 长、中层部门负责 人下达命令或指示, 部署安排工作任务。
2016/11/23
解读二:民办高校校长的职权分析
(3)调控权。在 决策执行过程中,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 和出现的新问题, 及时对任务、人员 、方法、时间安排 等进行调整控制, 以便更好地完成预 定任务和达到既定 目标 。
解读三:与公办高校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比较
(3)在权力的性质,民办高 校校长的权力属于非公权力。 公办高校校长由政府任命,是 国家教育行政权力体系中的一 个制度安排,行使着一定的行 政权,其权力属于公权力范畴; 而民办高校校长主要是由董事 会面向社会选聘并经教育行政 部门核准,其权力属于私权力 范畴。
(1)民办高校校长权力的获 得来源于董事会的聘任。我 国公办高校校长以任命制为 主,其产生方式与行政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的产生方式基 本一致。民办高校校长由董 事会负责选聘,按照一定的 程序通过市场机制从职业校 长队伍中进行甄别选拔,最 终由董事会聘任并经教育行 政部门核准。民办高校校长 被聘任后,除拥有法定职权 外,还拥有董事会的授权。
董事会职权的规定,董事会并不具有政治领导权。在民办高校, 政治领导权归属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党组织同董事会
不存在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016/11/23
问题?
董事会章程有没有? 董事会董事人选如何确定? 谁来做董事? 议事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