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在《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体现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人治思想,他的理想中的社会,是“人道社会”。
孔子的社会理想,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一:,人民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其生活的基本需求都必须先受到保证和满足,否则一切只能沦为空想。
足食和足兵,都是为政者建立民信的首要条件。
“足食”前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在基本需求方面得到了满足,社会才会变得安定及和谐。
所以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社会安定的基本条件。
财富均衡,社会才会稳定。
倘若为政者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同时让社会财富在分配制度上不合理,那势必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他说:“不患贫而患不安”。
财富不是占有越多越好,而是人们之间财富要均衡,要合理。
另外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还要上下和谐一致,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样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国家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第二,社会财富分配必须均衡。
孔子在《季氏篇》开篇即说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财富的分配不均衡,绝对是一种大患。
想要达到均衡,是在尽量平衡的原则下,老百姓即使贫穷,其心情既较能够忍受,其生活也较能够相安。
为政者不需为了增加人口而征战不休,而是应该依据现有的国力,尽心去建立一个公正且均衡的理想社会。
第三,对外政策,采取的不是征伐之策,而是修文德,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修养,提高整个国民的的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自身强大了,内部团结,上下一心,外面的那些对本国虎视眈眈的国家,自然就会臣服于你。
国家要有实力,要有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心实力,这才是最最关键的,民心向背,这才是取胜的法宝。
人民一旦富足,物质财富丰富,同时国家有重视精神教化,道德感染,那么国民素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孔子的政治理想只是他的理想而已,在那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各个统治者之间,为了土地,争相征伐。
孔子的礼教之,文德修养国民,当然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当然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自身的品德,进一步达到“天下归仁、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
当然,社会的财富均衡,教育的普及化,孔子理想中的“人道社会”,可以说很理想的社会。
虽然在那是不可能实现,但我们最起码看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很智慧的提出,确实大智慧,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在真真切切的实现着孔子的理想。
如果我们的人类社会无限度追求
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势必带来仇富心理人的增多,社会的稳定很难保障。
人的思想自由开放而不顾道德,最终将会出现人类自己毁灭自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