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
• 海尔负责人为克服企业过于封闭的“大企业病”,曾提出“拆掉 企业的篱笆墙”。其意义是,企业本来是因为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而存在的,但在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反而大于外部交易成本的情 况下,就应当把有关的业务部门精简。如果企业在市场上所以买 到的产品、配件、半成品,比其企业内部生产的更便宜、质量更 好,企业就不应自己生产,而应在市场上购买,从而企业相关的 业务部门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通过“拆掉企业的篱笆墙”的 活动,海尔优化了内部价值链,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把市场竞争 的压力引入企业内部,克服了企业的“大企业病”。 • “拆掉企业的篱笆墙”更大的意义,是使企业从封闭式的商业模 式走向开放。当今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技术、 人资金等等都有可能通过自己所处的网络来获取,或者通过建立 与利用新的网络来获取。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 首先是技术价值的评估:技术本身有没有价值特 别是商业价值的问题?不同的见解, :
– 技术本身并没有价值,甚至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 技术有其潜在价值。
但共同点是强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关联。 • 技术与商业目标之间的桥梁作用称为商务模式对 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 商业模式之所以对技术创新有认知功能,是因为技术创新表现 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有了产品创新,企业才可能提出新的 价值主张,有了工艺创新,企业才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与赢得客户,从而表现出价值创造功 能。
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商业模式 •知识财产经营与创新型企业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 我国自主创新战略, 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一种 技术策略。 • 自主创新之路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策略问题。 企业长期形成的商业模式:长期依靠国外技术 与廉价的生产要素,通过加工制造获取盈利。后 果: 7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 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国家统计局统计资 料) • 企业的创新,主要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技术的 评估与获取依赖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 商业模式的认知功能不仅表现为新技术的应用, 而且还表现为新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新技术的 迅速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 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它们借助合适的 商务模式而获得发展。
– 据说一项防伪技术涉及六门学科,一些研究者如果依靠申请国家 基金资助,首先是不易,如果得到资助,如能有数十万元资助就 很了不起,但研究者通过为贵州茅台酒厂这一著名企业提供咨询 服务,获得一千万元的咨询服务费。复旦天臣企业集团就是这样 起家的。 – 我们今天的计算机技术,都是通过商业化的途径发展起来的,而是 某一个大学或实验室研制出来的。
面对全球的“创新热”,布 朗博士从新颖独特的视角,分 析了创新理论的实质,通过对 美国、日本和欧洲30家大公司 在13年间的研究与发展费用、 净利润和收入加以比较,阐述 了“创新之战”下所掩盖的危 机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提醒各 国决策者、战略计划制定者和 企业界管理人士要审慎对待这 场不断升级的隐形“战争”。
总结与讨论
技术创新方式改变
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商业模式
• 借助于创新价值链的概念,有助于理解技术创新方式的 转变。技术创新活动可视为一种价值链:从创新的目标 开始,经过企业的论证,给出创新产品或创新工艺流程 的定义,经过研制、评价、改进、投入生产,实现产品 创新或工艺流程改进。 2008年Morten T.Hansen 和 Julian Birkinshaw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创新价值链概念,目的是提 醒管理者注意企业创新链上的薄弱的环节。 • 如果把创新价值链理解称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这意味着 企业技术创新的所有环节都基本上在企业内部进行,是 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不能把创新价值链仅仅 理解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技术创新活动超越企业的边 界。典型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一系列互不相同却彼此关 联的社会的创新活动。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商业模式
• 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在创新的各环节上越来越 关注从外部获取资源与帮助,因为技术创新过程 不仅有知识的流动,还必须有人才、资金等要素 的参与。企业必须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根据自己 拥有的技术资源、外部可取的资源、市场环境与 条件,考虑创新过程中的成本投入、风险分担, 创新成果的分享、转移与交易,利用外部的关系 与资源实现新技术的价值,采取合资研究、合作 研究、研发外包、虚拟联盟、交叉许可等不同方 式。
现有市场
封闭式样创新(传统的)
New market
现有市场
开放式样创新(新型的)
研究阶段
开发阶段 其他企业面对的 市场和商业模式 本企业面对的新市 场和新商业模式 本企业面对的现有 市场和商业模式
企业边界
风险投资 外部研发 项目 内部研发项目
被转让的 技术
技术收购
外部研发项目
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
– 3)企业内产生的不能马上被利用的创意或技术可能 会流失掉或过时失效。 – 4)同样一项技术,采用两种不同的市场化商业模式, 则会创造完全不同的商业价值。一项初级技术配合 先进的商业模式的组合,很可能会胜过一项先进技 术配合初级商业模式的组合。 – 5)风险投资的存在正影响和改变企业的创新过程。 – 6)企业成为相关知识产权的积极购买者和出售者。 管理知识产权的目的不是要避免竞争对手使用它, 而是要从别人对你的知识产权的使用中分享利润。 而且,企业应学会把别人的知识产权应用于自营业 务,从而使企业快速获利。
• 技术创新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改变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由于市场交易中存在交易成本,使得 一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在企业之外更能节约交易成本。但 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把市场交易都纳入企业内部,因为企业规 模越大,其内部管理成本就越大,因此企业边界的确定在理论 上是在企业扩张其所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等于其内部增加的管 理成本的时候。以后威廉姆森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 业可以在上下游之间实现内部化或一体化,其根据就是交易成 本理论。 讨论: 中国企业传统上有“大而全”与“小而全”倾向,希望万 事不求人,相信求人不如求自己,试图把尽可能多的交易纳入 企业内部。由此形成了“封闭”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思想:希望 把产品的开发、生产与经营尽可能控制在企业的边界之内。因 此企业间缺乏合作曾是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关于技术与商业模式的代表性的观点
• 技术创新引发商业模式创新 (许多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 • 商业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技术创新服从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脱离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很傻很天真
技术创新不能仅仅作为企业的竞争策略
商业模式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功能
思考题 • 我国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 境与进一步发展
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
• 对任何企业来说创新的重要性勿用多言,但在现实商业行为中,因创新失败 而消亡的企业却不在少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中创新越来越像一个奢华的理 念,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犹如一块鸡肋。图以美国制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与研发 投入的变化趋势来对比说明创新的支出已逐渐成为了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制药业的营业收入维持了1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但 研发支出却以更高的1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的蚕食着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许多以科研为基础的大公司,越来越明显地 感觉到一些新建企业给它们带来的强大压力 和竞争力。这些行业的新进入者—一英特尔 公司、微软、美国太阳公司、Oracte公司 等——自己本身几乎不具有基础研究的能力。 尽管它们的创新能力很强,在其他公司的研 究成功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且在它们身后, 还有一大批更年轻的企业期望在时机成熟的 时候取代这些公司的领导位置。同样,这些 后来者也主要依靠别人的研究成果来获取行 业的领导权。 •思科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新创企业, 向市场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和服务。其中一些 新创公司是由朗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的老员工创建的。这些人把他们在原来公司 里研究开发的项目带到新公司,并以此为基 础设计新产品,发展公司业务。思科公司会 投资于这些新创企业,有时,它会简单地采 用与之合伙的方式。当然,更为普通的情况 是,随后,思科会收购这些公司。利用这种 模式,思科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速度 和数量颇丰的研发成果,与世界上最好的研 究机构相比也不分伯仲,而同时自己并不用 做太多的内部研究工作。
收益
从企业自 营业务上 的收益
市场上新产品 的寿命周期已 明显缩短 从企业自 营业务上 的收益
0 内部研发 成本 内部研发 成本
企业研发成本 在快速增加
成本 传统创新(封 闭式创新)的 过去的好时光 传统创新(封 闭式创新)的 当前问题
• 正确的结论:不时要停止创新,而是传统 的创新模式难以为继,呼唤新的创新模式 • 其实一些企业的创新方面已在变化
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
• 以全球制药行业为例,随着行业内创新竞争的 加剧,研发成本和风险的增加,新产品和新技 术寿命期的缩短、专业人才流失、技术外溢和 各国专利保护政策的纷争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 导致了制药行业以往赖以成功的大资金投入, 大规模筛选,换得长期高利润回报的创新经济 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 这种现象并不是制药行业一家独有的,事实上 大多数行业都已处于或正在接近这样的创新死 胡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朗讯科技公司是一家提供远 程通信设备的公司,1996年 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抽资脱 离后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曾自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新 创公司”。它从原来的美国 电话电报公司那里继承了贝 尔实验室中最大最好的部分, 因此,在远程通信设备市场 上,朗讯公司获得了雄厚的 研究实力和技术优势。 朗讯公司把大量的资源消 耗在开发新材料、高精尖的 元件和系统上,同时还不放 松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新产 品和服务的基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