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文献综述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姓名:***学号:************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军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是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受到史学界一贯的关注。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以志愿军为主导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就已同步开展,主要是参战部队梳理战争和基本作战情况,总结及验教训等。
随着各机关、各单位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工作逐渐走向繁荣。
并取得一定成果,究工作不断深入。
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在众多学者的一致努力之下抗美援朝战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抗美援朝的研究和宣传达到一个高潮。
总体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是较深入的比较成熟的,但是由于文献史料的相对缺乏,在某些方面的研究有争议,比如:关于战争起因问题、战争结局问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评价问题以及文化因素和有限战争问题等。
至关重要的是,有关抗美援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等方面而忽略地缘政治因素是不合理的,有待商榷的。
个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向中国发动的地缘政治大挑战,更是中国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反应和坚决的行动,故在相关研究中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将它置于当时的东亚和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和历史背景,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个总结、论述,使广大读者对朝鲜战争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起因和争论,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对朝鲜战争的相关问题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二、主题二战后,世界形势波谲云诡,正处于大分化、大重组、大动荡的关键时期,美苏两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不断加深和矛盾日益尖锐化,使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尤其是蒋介石集团在中国大陆一触即溃的颓势,使美国武装入侵中国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较量不可避免;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介入,局势严重恶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战争全面爆发,规模升级。
在经过三年殊死较量后,以不圆满的结局停战。
停战至今已六十多年了,可是对朝鲜战争的研究却不断深入细化,趋于成熟。
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虽未定论,部分观点和看法为学术界多数人所接受。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学术界关于朝鲜战争几个问介绍与研究(争论),本文将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大作很多,主要或主流观点有:学者王国学、陈锡久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保卫人民政权,确保国内经济建设而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敌视加重。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为国内建设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1]有人认为,中国参战更多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即从无产阶级利益以及反美霸权的考虑,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不仅于朝鲜不利,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卞慕东认为,中美不仅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两国历史文化的迥异与对国际关系规范的不同理解,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中美两国的全面对抗。
[3]著名学者沈志华认为,中国参战主要基于毛泽东的以下考虑:一是,避免被指责为中国的“铁托”,走上“铁托”式的道路,力避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出于孤立境地;二是,避免本土作战,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三是,避免苏联借机,向中国东北渗透。
[4]尹家民认为,中国参战是基于朝鲜方面的请求,出于“唇亡齿寒”的地缘战略考虑。
[5]2、关于战争结局问题,中朝和“联合国军”方面各执一词。
中朝方面认为,在这场残酷持久的战争中,他们取得了无可争辩的胜利。
“联合国军”方面认为,战争的结局是平局,但也有人承认战败,但声音较弱。
主要孟照辉在《天平究竟偏在何方倾斜——驳抗美援朝战争“失败论”》[6]一文中认为,始于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7]。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8]。
齐德学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9]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
新中国经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考验,打败了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在国内国际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著名军事专家徐焰在《专家解读抗美援朝战略价值》一文中评价道: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来原地,确是以平局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确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取得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败500千米的辉煌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打击美国侵略气焰和援救邻邦的目的,所打出的国威军威保障了战后几十年的和平环境,还使我国在多年间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区,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3、关于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评价问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六十多年来,对于它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主要文献资料有:《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11]、《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12]、《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其大国地位的确立》[13]、《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的巨大作用》[14]、《论抗美》、《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15]、齐德学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16]等。
邹玉杰,宋文官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一书中,认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正义力量;沉重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遏制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进了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确立;为世界各民族的反霸斗争树立一个自主命运、敢打必胜的典范。
范立旭在《抗美援朝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7]中,总结道:在军事上予以美军以重创,降低了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分量,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的均势,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周方才在《试析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响》[18]中提出,中国是朝鲜战争的主要当事国之一,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中国通过朝鲜战争一扫“东亚病夫”的国际不良形象,恢复了大国地位和民族尊严,朝鲜战争既为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成果,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负面影响的争议较大,主要文献资料有:宋继和与罗宝成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兼评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19]、《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20]和百纯和申海良的《抗美援朝战争与台湾问题关系研究述评》[21]等一致认为:(一)对国内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二)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制造了台湾问题,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宝贵时机;(三)致使中国美关系交恶,失去了修好中美关系的良机,影响深远。
4、关于有限战争与局部战争的问题关于有限战争与局部战争的问题,主要文章有:陈传刚的《局部战争战略指导的有益探索——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指导的几点启示》[22]、史成群和范增礼的《毛泽东在抗美援朝局部战争中的战略指导》[23]等。
丁伟在《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24]一文中作了总结,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次在核垄断阴影下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大战和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对战争形态的转变以及军事变革产生巨大的持久影响。
李奇微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评价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要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可是,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
”[25]美国学者韦格利在《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一书中指出:“朝鲜战争是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的分水岭……整个早期美国战略主要是为实现战争目的而使用战斗,它所寻求的是单纯的军事胜利。
”三、总结有人认为,中国参战是屈从苏联(斯大林)意志或好战(毛泽东逼迫斯大林表态)的结果;中国参战不仅使中国丧失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错失修好中美关系的良机;时至今日,朝鲜战争距今已六十多年了,国内某些人还在讨论这场战争该不该打?付出的民族代价太大,值不值?出兵决策是在毛泽东的主导下,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审慎权衡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坚决的行动。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是世界大战和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对战争形态的转变以及军事变革产生巨大的持久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传统地缘政治传承和延续,它标志着新中国地缘政治意识的觉醒,更是百年以来中国重新回归亚洲地缘政治中心舞台的决定性步骤;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打出一个军事强国,是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建立了中国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战略新格局;奠定了中国地缘政治的总基调;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国内部分国人脱离历史实际,从个人主观意志出发讨论抗美援朝战争该不该打,付出的民族代价太大,值不值?未免太有点书生气。
四、参考文献[1]王国学,陈锡久.中国抗美援朝战略决策探析[J].学术交流,2001,(6).[2]陈宇.抗美援朝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1,(2).[3]卞慕东.论建国前后中美全面对抗的必然性[J].广西大学学报,1996,(6).[4]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J]党史研究资料,1996,(1).[5]尹家民.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出兵的前台幕后[J].党建,2009,(6).[6]孟照辉.天平究竟偏在何方倾斜——驳抗美援朝战争“失败论”[J].军事历史,2003,(3).[7]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M].新星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8]何楚舞,凤鸣.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M].重庆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9]齐德学.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J].军事历史,2000年第5期.[10]徐焰.专家解读抗美援朝战略价值[J].领导文萃,2011.2,(下).[11]邹玉杰,宋文官.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J].学术交流,2011年11月,总第99期第6期.[12]文双石.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J].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12期,总第313期.[13]丁明.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其大国地位的确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第7版. [14尹书博.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的巨大作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4期.[15]曲克泮,董建中,井连庚,王德明.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邮报,2001年3月,第11卷第1期.[16]齐德学.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J].军事历史,2000年第5期.[17]范立旭在.抗美援朝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J].延边党校学报,2001,1.[18]周方才.试析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00,12.[19]宋继和,罗宝成.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兼评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12卷)第6期.[20]张昆生.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J].观察新闻,2004.4.1.[21]百纯,申海良.抗美援朝战争与台湾问题关系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2013年第2期.[22]陈传刚.局部战争战略指导的有益探索——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指导的几点启示[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23]史成群,范增礼.毛泽东在抗美援朝局部战争中的战略指导[J].军事历史,2001年第6期.[24]丁伟.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J].军事历史,1997年第6期.[25](美)马修.李奇微.朝鲜战争[M](中译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